五六月间的大兴区长子营镇风和日丽,鲜花锦簇,处处绿树浓荫,黄鹂鸣翠。大棚樱桃熟了、凯特杏熟了,油桃也熟了,游客们忙着采摘,收获的欢歌笑语,飘荡在这个生态小镇、蔬果之乡。
随着城镇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特别是亦庄南扩、新航城建设的推进,像长子营这样的地方越来越金贵了。长子营镇地处大兴新城、亦庄新城以及新航城三角底边中间地带,属战略要冲。流经大兴东南的风河犹如一条玉带,蜿蜒穿过长子营全境,万亩次生林坐拥西南部,分布全镇的3000多亩湖泊水面镶嵌在万绿丛中。这里不仅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而且具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是三城之间难觅的生态小镇、果蔬之乡,也是离北京最近的都市文化旅游新景区。在城市人眼中,这里就像一座空气新鲜、生态环境友好、色彩缤纷的郊野公园。
前两天到长子营镇东北台村采访,村党支部书记吕广旺介绍说,城区某一开发商来朱庄村商谈租地搞设施农业项目,对这里的土地租金升到2000元以上感到十分吃惊!原来一亩地也就几百块钱。他盘算这次来少说也要租50亩地,租金一提价,计划就落空了。没想到才过两年这里的土地就升值了!和这位开发商一样,许多想在这里租地的客商也都遇到了土地升值的压力。
长子营镇镇长助理、项目办主任、高级农艺师吴宗志告诉记者,这里指的土地升值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是出租土地价格的提高;二是农产品产出升值,农民增收;三是优越的生态环境、发达的都市农业和独特的京晋文化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京南生态小镇 旅游蔬果之乡
吴宗志介绍说,截至2010年底,长子营镇耕地总面积为4028亩,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1.6亩,高于全区、全市的整体水平。但是,随着亦庄南扩规划的实施,长子营农业用地将逐步缩减,周边数镇受到新航城发展的影响,农业土地也相应减少。长子营镇作为亦庄新城南扩区,其承接亦庄产业及城市功能拓展载体的功能将逐渐增强,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的改变,要求农业必须顺应发展趋势,创新发展理念,调整发展内容,延伸发展空间,全面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他说,到东北台租地的开发商还拿前两年的眼光来判断难免决断失误。
“镇域土地质量提高,是土地升值的重要原因。”吴宗志说,这几年长子营镇通过连续的土地整理,水、电、路、绿化配套设施齐全了,农民看到土地增值潜力,有限的土地不愿意出租。东北台村民冯国良是种梨专业户,他说,以前田间道路坑坑洼洼,三轮车都不好进。如今好了,田间道路平坦,我开着汽车上地干活一点也不觉得道儿窄。土地整理好了,产出就增加。东北台村特色果品采摘观光示范基地占地1000亩,园区内现有西洋梨和“京星早红”大桃各200亩。其中西洋梨亩产5000斤,每亩收入2万元左右,“京兴早红”大桃亩产可达8000斤,每亩收入1.3万元,两个设施桃树大棚,每亩收入可达6万余元。
聚集科技正能量 凸显资源集群效应
“科技解放生产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成为土地升值的又一诱因”。吴宗志作为高级农艺师对科技情有独钟。他的事迹曾被多家报刊报道,被誉为“追赶太阳的人” 。
吴宗志告诉记者,大兴区是最早实现院区合作的区县,而长子营镇又是北京市最早实施院镇合作的乡镇。1995年,长子营镇与北京市农科院合作,共同建设北京大兴科技示范区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1998年又与北京市农科院签订了10年的合作协议,农科院十几个院所的技术力量投入到了长子营的经济建设当中,专家团队聚集到长子营。众多的人才、成果、信息、企业、资源汇集到一起,产生了强劲的资源集群效应。长子营镇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实行院镇合作以后,为都市农业的发展聚集了众多优势科技资源,导入科技、导入人才、导入资金及多种现代农业技术,他们通过集成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在有机农业、设施农业、观光果业和畜禽养殖业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凸显“资源集群效应”,被专家称之为都市农业发展创新模式。
农科院在长子营镇北蒲洲村建立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园,推广番茄、甜辣椒、茄子、黄瓜、南瓜等十余个蔬菜新品种,科研成果直接在长子营试验、推广。示范园将科研院所最新的科研成果挪到了大兴,使新品种新技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促进农民增收。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区示范推广番茄、茄子、黄瓜、大椒、豇豆等蔬菜优良新品种20个,推广面积达6000亩。推广蔬菜嫁接技术、设施蔬菜越夏栽培技术、蔬菜节水栽培技术等新技术8项,面积12000亩。
依托科技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长子营镇以资源共享成为纽带,连接起了教育培训、信息咨询、技术推广、文化娱乐等功能,示范区用户可以在同一平台上查询农业科技、市场行情、政策法规等信息,可以点播课件开展培训,可以网上读书、看报、浏览农业实用技术杂志,这种集成化的服务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首都现代农业技术普及的一种新模式,也成为新型农民培养的一种新途径、好方法。农民专家双向视频诊断系统,轻松实现了专家和农户之间的面对面交流和现场互动答疑。在长子营镇有3个远程双向视频咨询诊断站点,为农民提供了网上实时专家技术咨询、病虫害诊断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去年,以北京农科院为核心的首都科研院所的专家集聚到长子营镇成立了2个综合科技服务站,在河津营村设立的服务站主要以蔬菜种植为主,设在东北台的服务站以果树为主,实现了专家与农民零距离接触,种菜、种果遇到问题专家在地头解决。
新技术 新装备 集成京郊农业亮点
发展精准农业,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吴宗志介绍说,精准农业技术需要“重装备”。农业一般应用是将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监控网络, 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信息, 以帮助农民及时发现问题, 并且准确地确定发生问题的位置。这样农业将逐渐地从以人力为中心、依赖于孤立机械的生产模式转向以信息和软件为中心的生产模式, 从而大量使用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远程控制的生产设备。目前大兴已有6个农业基地、15个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用上精准农业技术,尝到了甜头。大兴区正在筹划在更大范围推广精准农业,全区示范推广农田将达到4000亩,带动三万农户应用精准农业技术。吴宗志告诉记者,以河津营为中心的东片是以叶类菜为主的蔬菜示范农庄,这里将成为全市发展精准农业的试点庄园。
此外,在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农产品各个生长过程的信息进行统一汇总,进而形成一套由数字构成的“绿色履历”。 消费者只需要扫描产品外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完整的农产品种植管理信息,消费者选购时也会更加放心。在两个研究生村官的领办下,面积达5000余亩的蔬菜基地将成为北京叶类菜专供基地。带动合作组织发展,整合全镇农产品资源,逐步完善农产品配送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社区销售网点,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示范农庄将在丰台区方庄、朝阳区左家庄开设门店,在白家庄开设网络营销公司全面宣传展示销售示范农庄的农副产品。
都市景观农业 推动文化旅游
“都市农业就是景观农业,是生态文化旅游的重要载体,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极。”镇旅游办主任张红霞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
张红霞介绍说,长子营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种类多,既包括移民文化、晋南文化,又包括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形成和发展的融合文化资源;既包括传统的农耕文化、也包括现代农业文化、新能源文化;还包括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农业文化、百果文化、湿地文化、森林文化等与都市农业成果相融合,形成较高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
她认为,长子营的文化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强。留民营不仅是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北京市最美乡村之一,也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的全球环保500佳生态农场。北蒲州营村不仅是国家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北蒲州现代农业集成示范园也是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长子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白庙音乐会、五音大鼓等知名度高。以留民营生态村和北蒲州营村国家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代表,形成了传统农业、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特色林果等相融合的农业生态文化体系,并与南部原始次生林和东北部大片湿地这两个北京平原区少见的自然资源共同凸显了长子营镇的生态文化特色。
如今,民安路(马朱路)已成为大兴区的一条旅游观光大道,犹如一条红线串起了一批旅游景区、景点。沿民安路由北至南形成了有机农业、现代农业、观光果业三大产业布局。以留民营为核心,充分利用生态农业品牌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形成了以沼气和有机肥生产为核心,连接畜禽养殖、有机农业种植、产品加工配送、生态旅游的产业链,有机农业示范效果显著。凤河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基地,通过引入现代农业新技术、新装备,集成京郊农业亮点,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凸显。民安路南段着力发展观光果业,打造特色果品生产与观光休闲基地。千亩冬枣基地、万亩鸭广梨基地、南亚热带农业观光园、红梨基地、昌兴有机果园、千亩樱桃果园等一批特色果品基地已具有一定影响力。
北京南部体育休闲旅游度假区和长子营湿地公园将成为长子营南北旅游新亮点。
长子营东北部共有湿地资源总面积3000余亩。湿地自然资源良好,水量丰沛,水质清澈,生物多样,水生态景观独特,是现代城市非常稀有的自然资源,也是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必不可少的生态资源。依据《长子营镇湿地组团规划》,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化试点改造项目长子营将对牛坊村、北辛庄村进行改造。规划占地范围6.2平方公里(9300亩)。这里将打造成长子营湿地公园、北京湿地生态保护示范基地、京南排水进化地、京郊湿地体验休闲旅游目的地、青少年生态科普教育基地、长子营北部重要功能组团。
优美的生态环境,发达的现代农业,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亮点频出的旅游景点、景区构筑了三城核心地带的锦绣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