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寄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梦想。一点一滴梦想的汇聚,千万人的努力融合,“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在这汇聚与融合中得以实现。
今日起本报开设“中国梦·农金梦”专栏,通过对个人实现梦想轨迹的描绘,通过“中国梦”在个人、团体中的影响,向读者展示农金工作者“中国梦”的内涵以及对实现梦想的诉求和期盼,展现每个农金工作者在“同心共筑中国梦”时的奋斗、苦乐和感悟。
美丽信合我的梦
□ 钟红涛
作者简介:
钟红涛,湖北黄冈人,大学本科,经济师,曾任县级联社理事长、地级联社办公室主任,现任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发展研究处副处长。
追梦感言:
融入中国梦,农金梦才有光辉;
融入农金梦,每一个农金人的未来才会更有姿彩。
梦在心中,路在脚下。1992年春天,带着梦想,带着喜悦,带着期盼,我参加了农村信用社工作。那一年我22岁,从此便与信合结下了不解之缘。
工作的第一站是在湖北省麻城市歧亭信用社杨畈分社。杨畈分社地处湖北麻城、红安、新洲三县交界处偏远山区,距集镇有20多公里。条件艰苦,在这里,取水要去一公里以外的水井挑,煮饭还得自己做,要吃菜只能自己开荒种地。办公简陋,办公场所是三间普通瓦房,营业室由一个简单的木质柜台围成,里面几张老式办公桌和几把老式算盘便是全部“家当”。从此,我职业生涯中的无数个第一次在这里开始:数第一沓钞票,记第一笔现金账,收第一张传票,做第一次报表,放第一笔贷款,办第一次决算……。白天营业、晚上守库,日复一日,一干就是两年。在这两年里,尽管生活条件很艰苦,工作也很平凡,但我始终坚持做到认真办理每一笔业务、热情服务每一位农民。工作之余,止不住拿起手中的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凝集于笔端,见之于文,发表于报刊,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鼓与呼。这种成就感也许很渺小,但它一直影响我至今。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20多年来,我作为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见证人和参与者,目睹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曲折,经历了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艰辛,分享了农村信用社成功的喜悦。
记忆深处,一个“变”字见证了农村信用社翻天覆地的变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了,成立了省级联社,农信社拥有自已的家是那么的温暖;破旧狭小的营业网点不见了,一个个标准化网点、精品网点在中国信合的标识映衬下是那么的醒目;杂乱、无序的营业环境被整齐划一的穿着、文明得体的用语所代替,文明规范的服务是那么的亲切;噼噼啪啪的算盘珠子声没有了,现代化的微机键盘敲击声是那么的快捷和悦耳;历年亏损的包袱扔掉了,创利盈利的成绩是那么的骄人;存贷款业务发展了,服务“三农”力度更大了,支农主力军形象是那么的高大……。总之,农信社变美、变靓、变好、变大、变强,从“丑小鸭”变成了“金凤凰”。
紧跟着农信社变化的进程,我也不断加快前进的步伐:工作岗位变化了,从分社、乡镇信用社、县级联社、地市联社一步步走到了省联社;工作职位变化了,从基层农信社一名普通员工、县市联社理事长成长为省联社部门负责人;知识水平变化了,从报纸上豆腐块到大块头,从文章默默无闻到连年获国家级大奖;思想境界变化了,从党旗下宣誓、爱岗敬业到“爱社如家”主人翁意识的自觉形成。一路走来,有过委屈、有过泪水、有过挫折、有过付出,但我更多的是拥有对人生丰富的积累和底蕴。
“融入蓝天,你就是白云,融入白云,你就是细雨”。 融入中国梦,农金梦才有光辉;融入农金梦,每一个农金人的未来才会更有姿彩。梦想高远,前路修长。我们每一个农金人都是“梦之队”成员,只要我们立足岗位,勇担责任,争做贡献,为“中国梦”、“农金梦”加油助力,个人人生才能出彩,梦想才能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