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虽有多重解释,但总体上讲是一种关于立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
日常生活中,知道学问浩瀚如海,知道自己所知所见极为有限,知道自己实在微不足道,知道“三人行必有吾师”,就具备了谦卑的心态,从而也可随时受益于这种心态。
有人问苏格拉底:“天地间有多高?”答曰:“三尺。”再问:“人有五尺,那不把天捅个窟窿?”苏格拉底说:“所以那些高于三尺的人要学会低头。”这里的低头,应该是拥有一颗谦卑的心,就是甘愿让对方处在重要的位置,自己居于次要的位置。
从管理上说,一个谦卑的人,一个甘愿处于次要位置的人,最后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爱戴,有更多扮演重要角色的机会。一旦这样的人处于领导或管理者位置上,也会好好地服务他人,从而释放出大家的能量和智慧。
反过来,一个狂傲的人,一个锋芒毕露的人,常常无法接纳他人意见,甚至无视他人的存在,长而久之,就会失去他人的支持和跟随,往往成为孤家寡人。
谦卑对一个人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学会或做到谦卑?
学会谦卑,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局限。面对自然,不能忘了我们的智力是何等的欠缺;面对社会,人类积累的知识还不足以认识其复杂的演化机理,更不要空谈控制其“科学发展”,相较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人类还处于婴儿阶段,能在学习中少犯错误已属不易;面对群体和组织,只知道自己是远远不够的,何况我们常常对自己也是一知半解;面对他人,绝不能忘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与他人的各类差距就是我们的改进空间。
其次,要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知道了我们的局限,就明白了犯错误是人的常态。每个人都会犯错,要主动、善于发现和承认自己的错误,在纠错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第三,要感激自己的幸运。我们的许多成绩可能源自机会,就如戏言,经济好的时候猪都会飞,意思是说不管企业家能力高低,在经济高潮中企业会顺势发展,只有落潮时才会发现谁没穿裤子;有时也源自运气,经常只是我们比别人更幸运一些;即使在世上某件事情自己做得最棒,也应知道还有太多的事情我们不如别人。
最后,要知道有谦卑的心态也不一定在行为上能做到位,还应修炼和从内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英国诗人艾略特说的,“我们有望得到的惟一的智慧,是谦卑的智慧:虚怀若谷”,再如,“韬光养晦”也可看成是一种谦卑的美德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