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陈曙,1990年4月从安徽省宿松县二轻系统调至宿松县供销合作社银丰商行工作。先后担任商场、棉花经营部经理,1995年4月担任公司经理助理,1996年任公司副经理,1999年10月任公司经理(法人代表)兼党支部书记至今。
陈曙在担任公司主要负责人期间,带领公司一班人先后创办了宿松县丰源棉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白鸡湖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帮农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曙光农作物加工专业合作社等,并成立了宿松县棉花信息监测站和宿松棉花协会,为宿松产棉大县广大棉农发展棉花生产及时发布信息、培训棉农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因业绩突出,2007—2012年先后获县社先进个人,2010—2011年获县直工委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县工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称号。
他心系供销合作事业默默地奉献,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呕心沥血;他大胆工作,恪尽职守当好“领头羊”,切实履行着一名基层党务工作者的光荣职责;他吃苦耐劳、脚踏实地、敢于创新、廉洁奉公,他就是安徽省宿松县供销合作社棉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支部书记陈曙。
“精心”谋发展
棉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前称银丰商行,是供销合作社所属老企业,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制前由于机制不活,致经营不善。1999年,他走马上任担任银丰商行法人代表、党支部书记,奉命于危难之际。2008年他带领员工对银丰商行进行企业改制,功夫不负有心人,顺利完成了82名职工改制签约手续。“由于陈曙同志精心谋划,银丰商行的改制工作顺利完成,企业在改制中保持了和谐稳定,无一人上访。”指导银丰商行的县供销合作社办公室洪主任说。
虚心好学是陈曙工作上一大亮点。他吸取本系统和借鉴发达地区供销合作社成功的管理经验和做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企业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资产。
“有为才有位,有位才有为”这句口头禅,使他致力于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工作。他说:“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民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在为农服务中发展壮大自己,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作为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他立说立行,通过市场调查,结合该县棉花种植和水资源丰富状况,领办成立了宿松县丰源棉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宿松县白鸡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社这一平台,既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又使企业在服务中实现了发展。
2011年,他利用国家棉花信息宿松监测站这个资源,申请成立了宿松县供销合作社棉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指导棉农科学生产,及时发布信息和上报县棉花行情和市场分析,为县棉农服务,为上级制定棉花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艰辛的付出,他收获了丰硕的果实,连续五年棉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县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单位,他本人受到了主管部门的表彰。
“爱心”带队伍
“工作不是一个人做的,更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只有团结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搞好工作。”他把这句话作为带好棉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支队伍的风向标和座右铭。
他关心职工生活,与职工和睦相处,对离退休老同志和下岗职工更是关怀备至,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他说:“只有帮助群众和职工解决了实际问题,群众和职工才能信任企业,企业才能发展壮大,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
据了解,近几年,供销合作社棉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陈曙带领下,企业稳步发展,职工生活不断得到提高,让大家感到了集体的温暖,从而使这个团队形成了团结、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他将企业文化引入职工队伍建设,吸引职工积极参与文化建设。“以外塑形象为基础,内强素质为重点,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培育他们良好的思想和保持良好精神状态作为企业职工队伍建设的着力点。”他说:“企业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在他的打理下该公司干部职工素质提高了,团队精神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增强了。
他致力于公司支部建设,积极培养年轻人,让他们挑担子,并以严以律己,雷厉风行的作风带动和影响他们,树立党员干部良好形象。据了解,在他的带领下,棉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2011年被县直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也正是他踏踏实实的工作,推动了他所在企业基层党组织健康、稳步、和谐发展。
智者千里,从不以中道而辍足。陈曙站在企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勾画出宏伟蓝图,正向着新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