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前,农信社必须坚持和完善“小法人、大系统”的体制。“小法人”贴近市场、反应敏捷、决策迅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广大县域短兵相接的竞争中优势明显;“大系统”可以有效克服“小法人”势单力薄的劣势,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办大事办难事,还可以通过加强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有效减少和防止内部人控制,减少和防止外部因素的不当干预。
《合作金融》记者:2013年是全国农村信用社新一轮改革十周年,您如何评价农信社这十年的发展历程?
鄢一忠:十年前启动的农信社(含农合银行、农商银行,下同)新一轮改革是一次调研深入、论证严密、决策正确、方案科学、步骤稳妥、多方协力、成效明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改革。这一轮改革从根本上扭转了全国农信社资产质量差、历史包袱重、经营效益低、潜在风险大、总体形象不佳的局面,在改革产权制度、完善管理体制、提升经营水平、改善服务质量、强化风险防控等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当前,农信社面临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同业竞争加剧的严峻挑战,对于下一步改革方向应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合作金融》记者:新一轮改革以法人为单位改革了农信社产权制度,同时,改革了农信社管理体制,将农信社的管理交由地方政府负责。您认为此次改革具有怎样的意义?
鄢一忠:以法人为单位的产权制度改革,直接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不同产权形式和组织形式的众多的市、县小法人;改革信用社管理体制最直接的成果之一就是成立省联社,受省政府委托具体承担对各“小法人”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由于省联社的成立和四大职能的发挥,以及以管理、服务、科技、党建为纽带把各行社连结在一起,在全省范围内形成相对的“大系统”。
当前,农信社必须坚持和完善“小法人、大系统”的体制。“小法人”贴近市场、反应敏捷、决策迅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广大县域的短兵相接的竞争中优势明显;“大系统”可以有效克服“小法人”势单力薄的劣势,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办大事办难事,进行系统整合、科技攻关、产品研发、高层协调、制度建设、品牌宣传、人才培训等,还可以通过加强行业管理、行业自律有效减少和防止内部人控制,减少和防止外部因素的不当干预。
《合作金融》记者:站在“大平台”的基础上,福建省联社下一步的工作和服务重心在哪里?
鄢一忠:当前作为省联社尤其要认真响应并贯彻好银监会的部署,在“强化服务” 上做足文章。福建省联社下一步将重点强化八大服务平台,即:政策咨询服务平台、科技信息保障平台、渠道产品创新平台、资金清算营运平台、全员学习培训平台、业务处理后督平台、客户服务营销平台、文化品牌宣传平台。优化三项服务机制,即:选人用人机制、激励约束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完善三项服务职能,即:沟通协调职能、指导检查职能、稽审监察职能和加强四大保障措施,即:更新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提高素质,增强服务本领;认真履职, 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党建,确保服务实效。
《合作金融》记者:您认为农信社应如何进一步坚持和强化服务“三农”的方向,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
鄢一忠:农信社,“农”字当头,坚持以农为本,服务“三农”是其性质使然,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金融服务薄弱地区,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和普惠金融的市场定位也是其职责所在。因此农信社要强化为农、惠农的意识,创造为农、惠农的条件,提升为农、惠农的本领,最大限度地缩小与城市金融服务的差距,最大限度地满足“三农”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同时,农信社也算弱质金融企业, 因此衷心希望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更加关心、关爱、支持、扶持农信社。一是按国务院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清理和废止一切对农信歧视性、限制性的政策和规定,支持鼓励涉农的农村地区的财政性存款更多地存放农信社, 提升农信社的支农实力。二是希望财税政策给予农信社更多、更大的支持。三是恳请人民银行、银监局等部门对农信社存款准备金政策、有关的监管指标能更多地考虑农信社的实际,给予更多的宽容、关心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