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8月2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两社携手 合作共赢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侧记
□ 本报驻江西记者 付廷高 通讯员 张志娟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的信合人,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夏天,奔走在乡间田野,用汗水挥洒激情,力扶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默默耕耘。

  正是在湾里信合人的努力下,湾里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也为农户搭建了致富平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贴心服务 带来发展之光

  7月24日,在炎热的午后,湾里区罗亭镇罗亭村一片约200亩的葡萄园里,20多位农民忙碌着采摘刚成熟的葡萄,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采访中,一位皮肤黝黑、身板结实的人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叫符俊涛,是湾里招贤惠民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

  “我们合作社的社员大部分都在信用社有贷款,多亏了农信社的贷款支持,这片葡萄园才有今天的丰收。”当记者问起他在信用社是否有贷款时,他说。

  “我前后在信用社贷了两次款,每次20万元,共40万元。我们合作社的60名社员,70%以上也都通过社员担保或联保方式在信用社取得了贷款。”符俊涛道。

  这时,符俊涛像是想起了什么,又接着说:“在建设葡萄园之初,我根本就没想过向银行借钱,也不认为自己能在银行借得到钱。后来在种植葡萄树时,才发现自己之前少算了一些费用,导致流动资金急缺。就在最紧迫的关口,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上门调查摸底。如今想起来,信用社的服务真周到!”

  “符俊涛的资金需求,第一次是我们上门询问需求时了解到的,他的第二次贷款也是通过我们多次调研聊天后,才发现他急需流动资金。”湾里信用社主任雷超说。

  “区联社领导多次开会强调,要求基层信用社要贴近农民,特别是要关注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需求,并用一颗真诚的心为他们提供服务。”雷超如是说。

  根据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特点,湾里区联社推出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型信贷模式,共向辖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发放贷款5264万元。

  “放水养鱼” 共创双赢

  “鱼没有水,不但长不大,也生存不了,我是一条喝了20年‘农信社水’长大的鱼。”南昌市湾里区罗亭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李章信幽默的一句话道出了他和农信社的“鱼水”关系。

  虽然李章信开着四轮驱动的越野车、手提名牌包,但是他黑得健康的脸,仍显示着农民本色。

  “1994年,我从湾里区农信社贷款1万元跟着二哥做花卉苗木生意,1998年又贷款5万元种花卉苗木,到现在发展成为拥有104户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社员通过担保、联保、抵押等形式在农信社贷款余额3920万元,共89笔。”李章信欣慰地说:“合作社种植花卉苗木面积从20亩发展到目前的700亩,每年产值2000多万元。这一切的发展得益于农信社不断地‘放水’、‘喂养’,信用社的支持让我们‘鱼’跃龙门。”

  为了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不足的难题,湾里区联社不断创新贷款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加大贷款利率优惠,让农民专业合作社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经济基础薄弱,大部分合作社不具备贷款条件,贷款的难度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湾里区联社深入调研,了解掌握农户资金需求状况和变化情况,找准信贷切入点,及时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

  针对缺乏有效抵押物的现象,湾里区联社积极做好信贷产品的创新工作,探索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贷款抵质押品范围,探索研发农机设备、订单质押、仓单质押、大宗农副产品质押等信贷产品。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湾里联社的贷款贴近农民、农村,特别是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社员提出的、符合要求的贷款,我们都会优先满足,以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湾里区联社理事长姜立新坚定地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