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8月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控股永不分梨
五粮液兼并野心初现


 

  纵观我国白酒行业的兼并重组,之所以没有像啤酒行业那么集中,其原因就是因为是白酒区域性特点太强。如果仅仅凭借资金、规模等进行并购,会遭遇水土不服。

  白酒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如何在困境中突围成为当下每个酒企业面临的问题。

  而作为白酒龙头企业的五粮液同样受到行业的关注。在发力中低端市场推出新品上市之后,五粮液开始了全国资源整合的步伐,并购重组终于在这家白酒大王身上上演。  

  首次出川

  8月5日,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公司与河北永不分梨酒业有限公司、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邯郸市建设投资公司、临漳县政通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出资在河北邯郸市临漳县投资设立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并且共同建设河北临漳白酒灌装工业园。

  公告显示,此次新成立的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五粮液出资2.55亿元,占股51%,和君咨询公司出资5000万元,占股10% ,河北永不分梨公司现金加实物累计1.6亿元,占股32%,邯郸市建设投资公司出资2500万元、临漳县政通资产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出资1000万元,分别占股5%和2%。

  在五粮液相关负责人看来,此次在邯郸出资建立股份公司是五粮液创新驱动战略中的一步。“通过成立新公司,可以充分整合当地合作伙伴的现有销售网络、渠道资源、社会资源、营销能力,为中低价位白酒寻求更广阔的市场,打造出区域市场强势品牌”。

  五粮液集团董事长唐桥表示,新公司所有产品全部采用五粮液生产的基酒进行灌装,同时,由当地政府及新公司引进配套产业提供包装材料。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五粮液的“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速,无疑将加快白酒行业转型升级和加速行业整合。

  其实,五粮液整合区域名酒企业市场上也早有传闻。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彭智辅在回应外界传闻时曾表示公司的确有“走出去”的计划,也确实与国内多家白酒企业接触,但并没有进展到实质阶段。

  另外,在7月23日,五粮特曲、五粮头曲新品上市发布会上,五粮液集团公司董事长唐桥在谈及“走出去”战略时再次强调,五粮液要实现千亿目标,白酒主业要实现五百亿,必须走出去。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次五粮液与多家单位共同出资建设“河北临漳白酒灌装工业园”仅是五粮液实施“走出去”战略,整合区域市场资源、投资建设白酒灌装基地的第一战役。

  五粮液新闻发言人彭智辅也表示,五粮液未来不排除参照河北模式对其他区域的厂商进行整合和重组,以形成各个灌装基地和区域品牌运作基地,形成点面结合的布局。  

  发力中低端市场

  其实,早在2011年~2012年业内外资本曾掀起了一轮白酒并购热潮。

  在王延才看来,白酒行业势必会从分散逐步走向集中,行业整合是大势所趋。

  而在资深白酒专家肖竹青看来,白酒行业经过近10年的高速发展已进入深度调整期,对于一线白酒企业而言,除了内生性增长之外,行业的兼并整合所带来的外延式增长也不容忽视,或许这也是一线白酒企业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又一途径。“五粮液作为一家白酒龙头企业,早就应该走兼并重组的路线”。

  而据了解,此次五粮液新成立的永不分梨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与销售的品牌将纳入五粮液股份公司整体规划。而河北永不分梨股份有限公司以后不再生产基酒。“每一滴酒都是直接从四川宜宾输送优质基酒到临漳进行勾调灌装,并标注“宜宾五粮液股份公司出品、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灌装”双标识。

  同时,公司将从宜宾派驻专业管理团队负责产品品质管控,确保灌装产品的品质。”五粮液相关人士表示。

  唐桥也表示,“此次五粮液引入的投资方,各有优势,强强合作后,可以预见,其新品导入市场速度会很快,不会遭遇文化阻隔”。

  而此次新成立的股份公司,五粮液是有自己打算的,那就是未来加大在中低端白酒市场发力。“新成立的河北永不分梨酒业股份有限公司除加大现有品牌打造力度,提升其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以外,还将着重加大30元~100元、100元~300元等中低价位的产品开发和打造力度,并希望通过3~4年时间,打造出销售规模上10亿元的区域品牌”。

  有专家认为,五粮液此次布局区域市场,是公司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剑指“腰部”的第二把“利器”,与前一段时间公司强势推出五粮特曲、五粮头曲战略性腰部产品形成有效互补,进一步夯实公司腰部战略,提升公司在中价位市场的竞争力。

  而在白酒资深专家铁梨看来,五粮液走出去战略是对的,未来应该在有一定规模的酒企中进行兼并重组。

  “纵观我国白酒行业的兼并重组,之所以没有像啤酒行业那么集中,其原因就是因为是白酒区域性特点太强。如果仅仅凭借资金、规模等进行并购,会遭遇水土不服。而五粮液此次通过寻找当地优秀合作伙伴的方式,使得产品和营销都将具有本土化色彩。”肖竹青如此表示。

(夏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