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粮食产量连年增加。然而,在增产繁荣的背后,却存在一个难以被忽略的阴影——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不但会破坏土壤和水体,而且还污染农作物,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生活中人们谈之色变的食品安全事件,其实很多都是源于面源污染。其实,农业污染问题早就引起了注意,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审的环境保护法修正案草案,就有代表委员再次提出农业面源污染的问题。
面源污染严重威胁农业生产
“目前,我国农村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而且污染源非常多,许多地方形成了垃圾包围村庄的场面。”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李登海说,农业面源污染随机性大、时空范围广、潜伏周期长、成因复杂,因此,其治理是个长期而全面的过程。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田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自然降水或灌溉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潜层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其污染物源于农用化肥、农药、集中或散放畜禽、水产养殖粪尿浊水、农村生活污水等。
农业面源污染与工业污染的排污口直接与水体相连不同,农业行为绝大多数是在土地上发生,其污染排放也首先发生在土壤上,通过雨水淋溶才能进入水体。从排放主体动机来看,农业面源与工业点源也有本质区别。一方面,工业排放是生产末端所产生的废物,处理起来需要增加费用,工业企业具有偷排、超排的动力;而农业排放则多为生产原料(如农药、化肥等),农业排放隐含着排放主体(农户)生产成本的增加。此外,农业污染首先发生在农村地区,与农户的生存环境休戚相关,农户虽然是排放主体,同时又是排放的直接受害者。
根据2010年的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农业源化学耗氧量(COD)排放总量为1204万吨,约占全国COD排放总量的47.6%;农业源氨氮排放总量为83万吨,约占全国氨氮总量的31%。而据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10年发布的《我国稻米质量安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称,我国1/5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污染耕地涉及11省25个地区。在湖南、江西等长江以南地带,这一问题更加突出。
多因素引发农业面源污染
“对农业污染的防范意识缺乏,没有标准的监测方法以及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农业污染防控体系等,都是造成农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表示。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彭德良说,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首先是施肥方法落后,虽然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在我国农村进行了试验推广,但还没完全为广大农户所接受,一些农户依然用传统的方法施肥,造成土壤中的肥料过剩而引发污染;其次是农药的施用不当,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农药的施用,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用禁止施用的农药,或者过量使用药品导致药物残留超标引起作物和环境的污染。再次,秸秆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绝大部分都被野外焚烧,同时还有部分农作物秸秆乱置乱堆,造成面源污染,而且,随着农膜和塑料农具的使用量逐年加大,残膜或废弃农具随意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最后,农民的防治意识有待提高,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但由于部分农民防治意识欠缺,没有形成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保意识。
提高农户意识是破解关键
“我国现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部分地区仍处于无序状态,而且即使能在部分地区见效,但未必能得以持久。因为人们在问题思考上,并没有达到根治的境界。”农业气象高级工程师黄智敏这样说。
彭德良说,面源污染的危害具有长期性、累积性,因此必须重视。首先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应该说是最科学合理的施用肥料,按“缺什么补什么”思路进行施肥指导,既可以保证肥料最高利用率,充分发挥肥料的效益,又可以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最低限度地使用化肥,避免浪费和污染。其次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先进施药机械,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例如使用生物药物(如我国农村使用的性引诱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既实现了高效杀虫治病又保证了无毒无残留,可以说是以后的发展趋势。病虫治理重点在防、在及时,实施专业化防治,成立相关专业队伍进行防病治虫,就可以实现及时合理的用药,一是防治彻底,二是尽量减少了用药的次数和药量,最终提高综合防治水平。再次,要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通过秸秆还田,可以补充土壤养肥,培肥地力,避免浪费和污染,实施免耕覆盖沃土技术、堆沤发酵或过腹还田等方式处理农作物秸秆,推广稻田秸秆覆盖连续免耕技术,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逐步提高秸秆能源化利用水平,或者通过利用秸秆进行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等干净能源。最后,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农户的防治意识,一是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开展农村面源污染倡议活动,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二是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并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同时也要加强人才引进和技术更新,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最新技术,同时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并且要拓宽农民的培训方式,使农业环保技术和手段在广大农村地区普及。
彭德良说:“虽然防治面源污染的措施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提高农户的防治意识,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处于生产的第一线,因此只有从农户层面上着手,才能彻底根治这一农业顽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