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8月2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白沙溪茶文化博物馆馆藏珍品鉴赏

肖菊红

图一:120年前陕西泾阳生产的“泾阳砖”。
图二:50年代出口黑砖。
图三:白沙溪1983年千两茶。

    图一是一块印有“安化名茶”“天泰通记”和“官商王聚瑞”的老茶砖,这是由白沙溪黑茶博物馆珍藏的120年前陕西泾阳人用安化黑毛茶筑制的泾阳茯砖。它的出现让各界茶叶爱好者和收藏家惊羡不已。而它的传奇经历更凸显其弥足珍贵。

    据相关专家的介绍,这块有着120岁年龄的“泾阳砖”浓缩了安化黑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其生产商是清顺治年间陕西泾阳的老字号“天泰通记”,“官商王聚瑞”就是这个商号的老板了。据《泾阳县商业局》,第62页记载:左宗棠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札试办甘省茶务章程》中,将其招新商、办新课的茶法详列十条。首先,增设南柜,减轻甘肃茶商在两湖的厘税负担,以票代引。从这一时期开始,黑茶被列为“官茶”,能经营官茶的商人自然就是“官商”。这一时期也正是泾阳茯砖茶发展的鼎盛时代。此时,泾阳境内商号131家。其中经营茯砖茶的商户、门店有:天泰通、裕兴重、元顺店、积成店、昶胜店、泰和城、协信昌等达86家。每年每家平均办茶十五引票,共计一千五百引票(每引一票,每票八百封,每封5斤,后改为每封6斤)约300—500吨,分销西域、俄属各地。以天泰通、裕兴重、协信昌最为驰名。此砖生产出来后被作为礼品送与当时的达官显贵,后被甘肃一土司收藏。随着近代中国历史的风云辗转,为躲避战火硝烟最终在甘肃藏区的喇嘛寺内被供奉修隐。

    中国自古有茶禅一体的说法,禅不离茶,茶不离禅。茶是禅缘,禅是茶缘,在一位茶友的一次寻禅问道的途中偶然路过这个偏远的寺庙,寻得一老喇嘛请教禅道,不想共为茶友,谈到酣处老喇嘛终请出其供奉多年的这块老茶分享喜悦之情。这位茶友见后如遇珍宝,爱不舍手,但又不忍夺人所爱更不想以金钱买卖,怕沾了世俗污垢,逐留于寺中几天辗转不寐,最后决定以己之所藏宝玉换喇嘛所供奉多年的百岁老茶。老喇嘛见其爱茶恳切,不愿破其茶缘方以茶赠之,收对方宝玉以供留恋。如此这般,这款老茶方走出寺庙。现珍藏于白沙溪茶文化博物馆内,百岁老茶终得回归故里。

    一块拥有120多年历史的“官茶”几经辗转能完好的保存至今说明安化黑茶自古就有被收藏的历史和价值,人们对于难得的好茶不仅懂得欣赏更重要的是懂得珍藏,更享受它的文化价值。 

    图二是湖南省白沙溪茶厂股份有限公司解放初期生产的首批出国黑砖茶。正面为凸字型“中国茶业公司压制”,也称“八字砖”。 生产于1953年,首批出口苏俄黑砖茶。

    1939年5月,湖南省茶业管理处派留学日本归国农学士、安化小淹人彭先泽先生来安化试压黑茶砖,仿照湖北羊楼洞方式,用木机压制黑砖样片,送请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检验,“样砖色味俱佳,并速洽茶商集资建厂。”自此,安化开始压制黑砖茶。同年8月,彭先泽拟具建厂计划纲要,呈请湖南省建设厅审核,分别经湖南省政府第41次与43次常会议决通过,成立湖南省茶业管理处砖茶厂。

    1940年3月1日,正式开工压制,其产品据当时旅居安化的泾阳茶商称:“砖身紧致,色泽鲜丽,香味醇厚,确在泾阳砖之上。”并于1941年7月首批黑砖茶10万片运抵甘肃兰州,获得各方好评。同年秋,中国茶叶公司将因战争影响阻滞于沅陵、桃源之间的黑毛茶1624.85吨,交由我公司代压成砖,辗转运往西北边陲。也就在这年,白沙溪黑砖茶经重庆中国茶叶公司检验电复:“堪合俄销,交由中国茶叶公司销售。”

    据史料记载,1953年3月至12月间,公司名称为“中国茶业公司安化分公司安化第二茶厂”。正在这年,我公司压制了首批砖面模型为“中国茶业公司压制”的黑茶砖,出口俄罗斯,首次走向国际市场,为当时增进中苏友谊搭建了很好的桥梁,为安化黑茶出口创汇打开了一条国际通道。因而,这块茶是那个历史年代的见证,是安化黑砖茶走出国门的开始。

    如今,白沙溪黑茶深受国内外茶友亲睐,已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1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

    图三为白沙溪1983年千两茶。上世纪50年代白沙溪另一权威产品安化千两茶更是“无价之宝”。从1958年至1983年间因计划经济没有一支千两茶生产上市。1983年为了不使宝贵的千两茶生产技艺失传,白沙溪组织一批老技师带领新学徒从初夏到深秋,制作了300余支珍贵手工千两茶,之后直到1997年白沙溪才再次将此独特工艺恢复生产。

    千两茶,千年积淀,文化凝重,被誉为“中华文化之瑰宝”。 千两茶,吸天地之灵气,纳宇宙之精华,其原始古朴的自然之美,构成一幅“天人合一”、“茶道即人道”的壮美画卷。因此这58年之前的千两茶以及这83年的300支千两茶已经成为了珍世之宝,目前珍藏于全世界的陈年千两茶屈指可数,故宫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日本茶叶研究所、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台湾坪林茶叶博物馆和千茂茶业、湖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各有一支,均为不可再得的珍品,价值不菲。

    如今,白沙溪黑茶更是广大黑茶爱好者的珍藏首选,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台湾乃至海外的成功人士都以能收藏一支白沙溪千两茶而自豪,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当知己相聚之时它能给您斟上一壶岁月的老茶,品味一种意境的回归。它更向征巨龙图腾,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扬起梦想之帆。

    2013年白沙溪千两茶在夏日阳光下泛着奕奕金辉,随风飘散出缕缕清香,诱发出更多茶人品藏欲望。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