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9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寒地黑土:从资源品牌转型服务品牌

□ 本报驻黑龙江记者 王超英 通讯员 杨欣

    十年磨一剑。“寒地黑土”这个隶属于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的农区公用品牌,在短短不到10年的发展中,品牌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如今,在黑龙江省多个部门联合举办的“龙江骄傲——代表黑龙江的100张名片”征集活动中,“寒地黑土”又以7.93万的票数高居品牌系列榜首。

    从理念走向市场

    盛名之下的寒地黑土品牌,市场销售情况究竟如何?8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哈尔滨中央大街附近的寒地黑土展销中心。几年前,门店刚开业时门庭冷落的情景至今仍令记者记忆犹新。

    踏入大厅,记者发现,售货大厅变得拥挤了,展示柜中间的过道上堆放着很多大纸箱,一位旅行装打扮的顾客正在付款。

    付款的小伙子来自苏州。他告诉记者,这次到黑龙江旅游,他要买些地方特产回去,交款后,店里会帮他发快递,这样的话,人到家东西随即也到了,非常方便。

    姜凤云是这个展销中心的经理。她指着地上大大小小的纸盒箱子说,这些纸箱都已经打包好了,就等快递公司来取走发货了。记者得知,通过快递走货的主要是游客和老顾客,很多身在异地的人经常通过电话下单订购。

    姜凤云的办公桌上放有一张当天成交的订单列表,里面显示,南方一家客户一次订购1万多公斤大米。姜凤云笑着说:这才10多吨,属小批量了。她指着另外一沓订单说:大批量的订单,从库房就可以直接走掉了。

    “以前会感觉自家的寒地黑土产品价格偏贵,但现在看,消费者尤其是南方顾客都非常认同,他们愿意买,看重的就是质量。你看这绥化产的大豆,一个个又大又圆,颜色特正,绝对不是转基因,可以出口欧盟的。还有这大米,无公害,筛选精细,产品的高品位得到了全方位确保。”

    姜凤云是一年前开始担任现职的。当时,她毅然放弃了经营七八年的装饰材料生意,慕名来到寒地黑土集团做起了绿色食品销售工作。她说,现在大家都在追求吃得健康安全,做绿色食品肯定会越来越风光。在这里已经做一年多了,她感觉自己越做越有信心。

    省寒地黑土农业物产集团副总经理卜青山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寒地黑土品牌经济已经实现了从理念到市场的飞跃。目前品牌已在美国、乌克兰乃至全欧成功进行了国际商标注册,其旗下的系列产品已进入全国商超1000家店,包括沃尔玛这样的国际商超。电子商务除自销的一家外,由6家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代理。同时,集团还与4家大型旅行社合作,被他们设为旅游特许经销店,每到旅游旺季,展示中心总是满屋子人。

    卜青山说:“渠道全、影响力大、口碑好、市场精,寒地黑土绿色品牌食品从零起步,走过了从成斤卖到成吨卖的艰难历程,下一步做大市场份额还有很大空间。”

    “软硬”要同步兼施

    寒地黑土品牌影响力一直在不断地得到提升。2010年,寒地黑土国际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办,2011年摘取中国品牌最高荣誉,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2011、2012年连续3年被评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第一名,评估价值达123.08亿元。

    建基地、办工厂、进超市、开连锁店,上网络、下江南、办展销……这些年来,寒地黑土品牌经济依托绥化寒地黑土核心产区向全省其他地市扩展,基地规模和销售网络布局不断强化和扩张。“千社千品”工程的广泛实施,使得为寒地黑土品牌提供产品支持的合作社发展到1000多家,涵盖米豆油等300多个品种,黑龙江省供销合作社系统通过寒地黑土带动农产品年销售45亿元。同时,绿色食品销售也成为基层社新的经营项目和亮点。经营的产品包括有机大米系列、有机粮食及薯类系列、食用菌系列、东北黑蜂蜂产品系列、野生浆果系列、野生坚果系列、边境特产系列、礼品系列共计八大类近300个品种。目前,寒地黑土品牌已有33种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其中有机杂粮17种、野生食用菌16种。今年,寒地黑土丰浩油脂加工有限公司新上马年产5万吨玉米色拉油项目,总投资1亿多元。

    资源是硬实力,服务是软实力。“我们创立这个品牌的初衷,就是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统一黑土地上的参差不齐的小品牌,对外共同打造一个区域性的驰名大牌。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说,我们做到了。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寒地黑土品牌经济在市场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服务链的打造,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强化。我们因此提出,提升软实力是寒地黑土近期的主攻方向。”省社主任、省寒地黑土协会会长张文明说。

    “资源”过渡“服务”

    物流曾经是制约寒地黑土做大做强的一大瓶颈,也是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走出去”的关键所在。黑龙江农产品品质好,但是运到南方后经常出现霉烂、返潮、散包、超期的现象,而进入第三方物流又有成本高、服务差等等问题。寒地黑土品牌产品进入江南市场,没有专项物流不行,那么,寒地黑土集团怎么才能建设自己强大的物流体系呢?

    思索之际,好消息也在8月上旬从宁波传来。据悉,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黑龙江省社、宁波市社不久前在宁波举行了协议签订仪式,将共同合力投资建设哈尔滨—宁波双向冷链保险物流,实现“公路—铁路—海洋”联运,总投资20多亿元。项目建成之后,寒地黑土农产品即可通过这个物流通道直接进入华东,辐射上海、南京、福建、台湾等地。黑龙江省优质的乳、肉等保鲜度要求高的绿色食品也可以更好地实现低温保鲜,既保持了品质又减少了损失。这个物流链建成的意义,是为包括寒地黑土系列品牌产品在内的黑龙江省全口径绿色食品进入江南市场铺设了“绿色通道”。

    物流有了,跨区域发展将不在话下。但与此同时,区域内的发展寒地黑土集团也没有放下。在依托大型超市实现品牌产品规模销售的同时,寒地黑土品牌广泛打造自己的社区连锁超市,以细化产品的终端销售点布局。特别是近期内,位于哈尔滨江北居民区的大型寒地黑土绿色食品展销中心将投入使用。这个中心的建成,意味着第一个寒地黑土社区品牌超市已经诞生,但这个展销中心将超越超市传统的销售意义,因为其还将成为寒地黑土品牌产品永不落幕的展示平台。

    “在现实阶段,绿色食品的市场角逐,已经不是数量的竞争,也不是品牌的竞争,而是服务的竞争。”张文明感慨地说。

    强化服务将成为寒地黑土品牌发展的主攻方向,张文明一再这样强调。他认为,此前寒地黑土品牌经济发展得不够快,就是缘于服务跟不上。我们一直在唱“资源歌”,下一步,我们需要进行重点转移,全力以赴唱好“服务歌”,只有社会化服务跟上去了,我们的品牌产品才能够很好地实现最大效益。为此,我们要认真学习借鉴优秀品牌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争取得到原品深度开发之后最好的经济利益。

    在谈到寒地黑土品牌经济发展的其他工作事项时,张文明说,我们还要继续加大寒地黑土核心生产基地建设,不断发展扩大种植面积和生产规模,以寒地黑土所独有的环境标准、质量标准带动全省高端农产品生产,并通过实施寒地黑土“千社千品”工程和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合作创办加工企业以及建设高效物流等途径,实现全产业链良性发展,为全省品牌农产品生产和制作乃至销售提供强大的社会化服务支撑。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