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9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关于供销合作社转型发展的 几点思考

□ 蒋旭灿

编者按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求大家一起来查找问题,剖析困难,听取意见,找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路径和对策。在浙江省宁波市供销合作社召开的全市系统转型发展研讨会上,大家通过系统交流,集思广益,统一思想,理清了今后一段时间供销合作社转型发展的目标、重点难点和对策措施。供销合作社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希望通过这次研讨,达成转型发展的共识,理清转型发展的思路,增进转型发展的信心。

    找差距 增强转型发展紧迫感

    供销合作社曾有辉煌的过去,也曾经历世纪之交“改制”后“线断网破”的低谷和“供销合作社向何处去”的迷惘。面对当时社有资产大幅缩水,经营结构支离破碎,基层组织虚化,经济基础弱化,基本职能泛化,社会地位边缘化的严峻局面,宁波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慎重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做好维稳工作的同时,提出“二次创业”的发展思路,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契机,主动有为,以农资连锁经营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业态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改革创新中谋求供销合作社的新发展。经过近十年全系统干部职工的艰辛努力和奋力拼搏,全系统的为农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水平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基础不断加强,政策环境不断优化,重点工作有新的突破,经济发展水平有新的提高,自身建设有新的完善,为推进新一轮转型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连续多年获全国总社综合业绩考核一等奖和省社综合考核特等奖。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无论是对照上级要求、宁波城市的地位,还是与先进地市供销合作社比较,不仅有较大的差距,而且有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社有企业发展不快,实力不强。全市供销系统社有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数量少,绝大数企业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式拓展不够,核心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普遍较弱;存量资产低效闲置不少,经营收益低;近年来投入的新项目大项目少,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二是为农服务水平不高,基础薄弱。为农服务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生产资料供应商,形式单一,向全方位生产服务转变还有很大空间。基层组织发展乏力,多数名存实亡,网络建设任重道远。农产品流通领域缺少大平台和大企业的支撑,市场调控能力不强。专业合作社参办领办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更高层次的联合社、更高层次的金融合作、更高层次规模化经营还有差距。

    三是体制机制滞后,缺少活力。企业管理模式仍停留在传统的行政方式和分散管理等,并没有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权责明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层次不清晰,经营者和所有者身份混淆;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供销合作社指派董事监事履责不力;工作机制不活,制度不健全,系统联合合作成效不明显等。

    四是队伍老化人才匮乏,骨干不强。机关人员年龄老化严重,知识结构单一,缺乏管理人才;干部系统内外交流少,缺少多岗位锻炼,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干部队伍缺少梯队,社有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面临断档;专业技术人才明显偏少,高学历高职称人员比例更低;机关中层和企业经营层力量薄弱,缺乏骨干力量的支撑。

    五是工作理念和方法陈旧,境界不高。不少干部安于现状,缺乏激情,不思进取甚至等待退休;一些干部习惯按老方法、老套路开展工作,应付思想严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些领导干部碰到困难问题能拖则拖,能躲则躲,当作没看见,缺少直面困难、解决困难的勇气;有些干部看不到个人前途,对供销合作社未来发展也缺乏信心;还有些干部则自我感觉良好,听不见别人意见和批评,看不见自身的不足和问题,自我陶醉。

    造成这些困难的原因既有体制改革的历史原因,又有自身工作缺少创新、缺少管理、缺少战略谋划的原因,更多还是班子领导力不足的问题。这些困难不及时解决好,不仅是发展没希望,就连生存都没希望。

    变思路 坚定转型发展信心

    冷静剖析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自身的优势,如机构优势、网络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等,坚定发展的信心,走转型发展之路。

    转型发展怎么转?可以从三方面考虑:其一,要从为农服务的经济组织转变为全方位经营服务的经济组织。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要职责,是旗帜、是方向、是目的。但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不应将经营范围局限于为农服务,必须在深化拓展为农服务经营的同时,大胆地跳出这一传统经营范围。通俗说,只要合法经营,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舞台没有边界。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的经营服务活动壮大自身经济实力,从而更好地为农服务。

    其二,要从企业具体经营者转变为企业管理者。千变万化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营者需要有高超的驾驭能力,所以企业经营者都是企业的灵魂。而供销合作社机关工作人员由于岗位职责不同、能力的差异及对市场敏感性不足以及岗位职责的差异,很难适应市场的残酷竞争,很难同时做好企业的具体经营工作。同时,必须尽量少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转向强化对企业的管理,更多地承担出资人管理者的责任。

    其三,要从行政管理手段为主转变为市场方式为主。供销合作社不全是行政机关,不能采取下指令、搞检查、开罚单等行政手段来开展工作,更不能用行政手段来管理企业。供销合作社要牢固树立“合作经济组织”的根本,管理手段更应趋向市场方式,注重以效益为导向,以经济手段和企业行为开展工作。

    树立五大理念 促进转型发展

    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供销合作社面临的问题和差距,已使我们充分认识到近十年来的发展思路和方式尤其体制机制方面亟待调整,唯一的出路就是改革创新,特别是供销合作社这样的老系统,不改革只能死路一条。要下决心改变自身工作中的问题,不回避困难、不拖延矛盾,学习借鉴兄弟供销合作社的好经验好做法,大胆尝试,勇于担当。通过“再次改革”使自身的体制机制更有活力,各方面基础更扎实,发展前景更广阔。

    二是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项目兴社”的理念。没有什么时候能像现在一样使我们对发展壮大自身经济实力如此的渴望,因为我们已经深刻认识到这方面严重落后了。“发展是第一要务”。加强项目建设是供销合作社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一如既往地实施项目兴社、项目兴企战略,广开思路谋项目,千方百计揽项目,集中力量建项目。

    三是坚定不移地树立联合合作的理念。加强联合合作是供销合作社的属性体现,全系统务必要牢固树立合作共赢、联合发展的理念。实践也已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销合作社单打独斗已不足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出路在于加强联合与合作;联则兴,不联则衰,合则共赢,分则俱伤,这也是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存在的“大系统小企业”、“大网络小规模”问题的主要手段。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联合合作来借资、借智、借力才能让供销合作社在弱势中实现转型。

    四是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市社存在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人才的差距。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做而是没人能做。能否真正实现供销合作社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关键在人。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业,是经营还是服务,是项目建设还是联合合作,所有一切都要有一支德才兼备、勇于开拓、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队伍。事业发展、人才培养是领导干部必须两手都要同等抓的重要工作,当下把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急迫性提高到最高程度都不为过,所以要好好研究如何引进人、培养人、激励人、留住人。

    五是坚定不移地树立错位发展的理念。供销合作社企业实力不强,服务手段和资源有限,在确立发展战略上要找准位置、错位发展。第一是要找准市场的错位。敏锐地发现市场稀缺项目和商品,选择适合的商业模式来提高盈利能力。要有意识地寻找一般市场经营主体不愿做或做不来的项目,发挥好“官商”的优势。第二要找准工作的错位。要结合自身实际,寻找各自工作亮点和难点,找准切入点,集中精力干出成绩,让每个县(市)区社有特色,共同提升供销合作社的形象和地位。

    (作者系浙江省宁波市供销合作社主任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