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是江苏省首家成立的有机农业合作社,也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是全国人大代表、原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赵亚夫一手培育起来的。合作社的主打产品有大米、蔬菜、茶叶、果品等,完全按照有机农业操作规程种植。多年来,合作社组织农民抱团发展,发挥了“统”和“分”两个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微观基础,使农业现代化工程、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等重大任务在村一级得到有效落实。合作社也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四有合作组织,市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近日,记者走进戴庄有机专业合作社,听赵亚夫讲述了合作社的成长故事。
戴庄村位于句容市最南端,由于传统种植粮油作物,农业产出效益不高,兴办工业的条件又不优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曾经是茅山革命老区最穷的村之一。2001年,从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赵亚夫,本着“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一贯追求,以志愿者的身份来到戴庄村,和全村干群一起探寻建设全面小康、实现共同致富之路。在赵亚夫的指导下,戴庄村根据农业资源较多、生态环境较好的特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逐步扩大有机农业种植规模,2006年3月成立了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除组织、指导农民发展有机农产品生产外、还引领农民开展有机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有机农业观光旅游。投资500万元,引进日本先进设备,办了有机大米加工厂;注册了“野山小村”商标,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组织农民联合走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改变销售方式,在宁镇地区搞“直销”,在其它地区搞委托代理,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销售窗口……一系列的举措,帮助戴庄的农民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5万元,其中务农收入占50%以上。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70万元(含合作社公积金106万元),固定资产已达到1000多万元。
然而,相对于这些数字上的变化,对戴庄人来说,更重要的变化是有机农业带来的植被改良和环境改善。由于发展了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全村化肥及化学农药年用量比过去减少了80%。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赵亚夫说:“田间各种小动物多起来了,近来鹰也出现了。”
此外,合作社还开创了将科技人员、村委会和农民“绑”在一起的合作模式,让当地农民重新回到了土地上,被日本专家认为是高效、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合作社形式——“戴庄模式”。
今年,赵亚夫已经72岁了,作为“戴庄模式”的缔造者,曾经被人们评价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农业科研者”,依然想把更多的能量献给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因为他说:“我有一个梦想,就是一定要让农民和城市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
实践者面对面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戴庄有机农业发展的历程。
赵亚夫:2001年从市人大常委会岗位上退下来后,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到句容最贫困的袁巷镇白沙村,也就是现在的天王镇戴庄村,和农民一起探讨江苏丘陵山区农村实现小康之路。在戴庄村,我把以往的经验都用上了。当时很多地方的模式是招商引资办工厂,我没有那么做,而是和村干部们一起,通过深入调研,制定村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提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有机农业的设想。我们办起了有机农业示范园,培养了示范户,打动了农民的心,调动起他们参与有机农业的积极性。2006年,成立了江苏第一家有机农业合作社——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已经超过800户,占全村农户数90%。发展了4000亩有机农业,加上生态林面积,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农业生态系统的修复。 目前岗坡地有机果园种牧草养鸡、鹅,年亩纯收入5000元;有机水田稻、红花草+黑麦草、养鹅、羊,年亩纯收入2500元。而且随着绿肥、牧草及禽粪连年投入,土壤愈来愈肥沃,土地产出量及产出效益还在不断提高。
记者:戴庄有机农业的发展,较之前成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在做法上有什么不同吗?
赵亚夫:与早些年白兔、春城的做法相比,戴庄村的发展模式有了很大改进。首先,戴庄村依靠科技发展有机农业,更加重视保护环境,创出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农业可持续发展新路,是丘陵山区农业开发的一个很好典范。其次,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积极发展有机农产品的加工、流通和有机农业乡村旅游,形成综合的有机农业产品群,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效益,促进农民收益大幅度提高;经营模式方面,合作社实现了农业的适度规模、统分结合,使分散的小农家庭经营对接上了大市场,农民主体地位明确,协调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的生产关系, 维持较高的农业劳动效率。此外,合作社以先进技术、品牌产品与工商资本合作,着重于加工、流通及旅游。最近与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恒顺集团合作,合办恒顺生态农业公司,建设原料基地,生产加工开发有机醋、酒、酱等多种新产品,推进有机农业观光旅游。
记者:您认为合作社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
赵亚夫:在我看来,合作社最主要的功能是组织生产和统一销售。以前农户自己搞有机农业时,受产量的限制,吸引不了超市和中间商。结果,花费大力气种出来的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一样流向农贸市场,甚至因为无公害蔬菜长相并不美观、有虫斑,出现无公害蔬菜竞争不过普通蔬菜的尴尬。有的种养户主抓销售,成立自己的配送中心,结果市场一大,自家精品农业产量满足不了需求,只好去收购普通农产品顶替。鱼目混珠之后,无公害、绿色成分越来越少,也失去了客户的信任。而有机农业合作社就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问题。
记者:听说戴庄有自己的销售模式“戴庄有机农业朋友会”,请您介绍一下。
赵亚夫:戴庄有机农业朋友会是在观光型销售基础上的提升,它不仅包括邀请城里人来戴庄观光消费,还包括农民主动进城拜访“客户”。多年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在农产品的流通过程中,一定要让农民和城市消费者的利益最大化。因此,直销也是我梦寐以求的精品农业销售模式。某个周末的早晨,人们在句容市区的某个小区内,就会碰到带着草鸡、大米、山芋等土产品的戴庄农民,他们西装革履,介绍着自己的产品。如今,这种销售模式正在变成现实。
记者:请您谈谈戴庄有机农业下一步的发展设想。
赵亚夫:戴庄村制订了新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发展有机农业,丰富生物多样性,修复受破坏的农业生态系统,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优美环境,并且同步实现农业高效、粮食安全、农民大幅度增收,使全村农民生活由小康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我们争取再用3-5年时间,有机栽培水稻、山芋、大豆、蔬菜、果树、绿肥、牧草等达到1万亩, 放牧饲养鸡、鹅10万只, 羊2000头;发展有机农业乡村生态游,建成有机农业公园等。要实现全村人均有机农业纯收入1.3万元,加上其他农业、非农业收入,实现全村人均纯收入2.3万元。计划到2016年,合作社有机农产品年销售额达3500万元以上,提取公积金25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