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农村信用社择优向社会公开招聘了一大批大学生员工,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做好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对农信社改革发展至关重要。
培育学习意识。引导青年员工把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作为立身之本,做到“三学”: 一是学理论,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找准人生前进的方向;二是学专业,认真学习信贷、财务、法律、管理、科技等专业知识,争做业务的行家里手;三是学方法,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自我完善的能力。同时向老员工学、向客户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人生的真谛,做到修身与立德统一,更好地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信人的高尚情怀,成为品德高尚的一代。
培养工作作风。一是教育引导讲操守。多组织案例学习,让青年员工多看金融方面的有关案件、案例录像和其他反面“教材”,接受教育,用责任心和事业心来对待岗位和工作。二是教育引导树正气。引导青年员工着眼现实,脚踏实地,在基层多磨练,打牢基础。管理者要转变思维方式,多了解、多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采取适应大学生员工特点的决策举措。三是培养“勤、快、严、实”的工作作风,坚持“勤”字当头,“快”字优先,“严”字把关,“实”字为本,办实事、说实话、报实情,力戒弄虚作假,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培育实干精神。一是勤奋刻苦,勇于创新。空谈百句不如实干一事,勇于创新,要敢于创新,敢想,敢作敢为。二是志存高远,乐于奉献。“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一步步搭建好事业发展的基础。在本职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每个人的岗位有差别,发挥的作用不一样。只要对事业有益、对社会有益,就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单位的认可。大学生员工要勇于发扬“螺丝钉”精神,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在现有岗位上创出一片业绩,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多做贡献。
搭建良好平台。一是因人施教,正向激励。组织大学生员工集中学习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要求,控制各项操作风险的发生。实施正向鼓励,鼓励大学生员工在劳动竞赛活动中、业务技能比武中为农村信用社争先创优作出成绩。二是要为大学生员工搭平台。注重培育他们的四种品格,即:工作上要求真务实,质量至上;精神上要用心做事,奋发进取;个人品质上要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工作氛围中要民主平等,团结协作,广开贤路,不挡去路,真正让大学生员工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