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家的研究表明,一只小蜜蜂采集酿造一公斤蜂蜜要飞行45万公里,相当于围绕地球11圈,需要采集100多万朵花。为了养好蜂、取好蜜,养蜂人风餐露宿、四海为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蜜蜂和养蜂人的付出,应该是衡量蜂蜜价值的基本依据。近日,记者从中国蜂产品协会发布的《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中获悉,尽管我国蜂蜜原料出口已占世界首位,但随着进口蜂蜜的数量的逐年递增,一些进口蜂蜜品牌与国产蜂蜜的差价竟达7 倍。《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认为,国产蜂蜜卖得太便宜不利于促进养蜂业的发展。
蜂蜜价格低,蜂农收入少,不但会影响养蜂业的发展,而且如果消费者过分追求低价蜂蜜,也会诱使厂家千方百计降低成本,因而难以保证蜂蜜质量,甚至出现掺杂使假行为。
目前,我国蜂蜜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都已步入规范阶段。“成熟的市场竞争,应该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而不应该是恶性的低价竞争。低价竞争的结果是背离产品的价值,质量难保证、企业难盈利、行业难发展。这样,对消费者不利、对企业不利、对行业发展更为不利。”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说。
行业现状
中国蜂蜜出口量世界第一
中国蜂蜜白皮书披露,我国是世界上的养蜂大国。蜂群数量、蜂蜜产量、养蜂从业人员和蜂蜜出口四个指标均居世界前列。据白皮书上数据显示,全国现有蜂农约30万人,有蜂产品加工企业2000余家。蜂蜜年产量从1958年的1.23万吨发展到2012年的44.8万吨,占世界蜂蜜总产量的1/4,年创汇超1亿美元。蜂王浆3000-4000吨,蜂胶300多吨,我国出口蜂王浆占世界商品量的90%,蜂蜡出口7000多吨,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蜂蜜出口主要是蜂蜜原料出口。从出口对象看,中国蜂蜜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目前主要出口市场为日本、欧盟。2009年由于美国对中国蜂蜜征收反倾销税,迫使中国蜂蜜退出美国市场。此外,还有少量蜂蜜出口到东南亚和中东国家。
从市场份额来看,蜂蜜原料出口国中国、阿根廷和墨西哥排前三甲。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第一蜂蜜出口大国,每年的蜂蜜出口保持在10万吨左右,2012年出口达到了11万吨。
近几年来,进口蜂蜜产品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白皮书披露,国际蜂蜜厂商充分挖掘我国高收入人群和年轻一代追求洋品牌的心理,以高价位迅速抢占我国蜂蜜产品的高端市场,使我国蜂蜜进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12年我国进口蜂蜜数量达到3300吨,较2011年增长36.6%。
业内调查
某进口蜂蜜比国产蜂蜜贵7倍
记者走访广州几大超市发现,国产蜂蜜主要有荆条蜂蜜、黑蜂椴树蜜、枇杷蜂蜜、紫云英蜂蜜、枣花蜂蜜等品类,价格主要集中在30—60 元/kg左右,其中有少数品牌售价较高。如在老字号蜂蜜品牌宝生园专卖店购买,大部分蜂蜜产品售价集中在20元/kg 左右,其高端蜂蜜品牌琉璃苣蜂蜜售价是69元/kg。
在太古汇进口商品超市,记者看到了新西兰的国宝级产品麦卢卡(Manuka)蜂蜜。因自称含有一种独特的活性抗菌物质——独麦素,新西兰麦卢卡蜂蜜从普通蜂蜜中脱颖而出,被喻为“国宝”,且售价昂贵。其中康维他的麦卢卡花蜂蜜(18+)250g 售价是486 元,康维他麦卢卡花蜂蜜(5 +)489 元/kg,甚至一瓶小小的忍冬麦卢卡蜂蜜混合蜂蜜都要349 元。麦卢卡花蜂蜜(18+) 与宝生园高端蜂蜜品牌琉璃苣蜂蜜单价差价达7 倍。
广州消费者陈先生表示,之前买过麦卢卡蜂蜜,但是价格偏贵;后来听朋友介绍说,这蜂蜜对胃好,所以买了一瓶试了一段时间,结果没发现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效果,以后就没有再继续买。陈先生认为还是国产蜂蜜好。
发展瓶颈
我国蜂蜜价位低下问题需破解
长期以来,我国蜂蜜出口一直以“数量扩展,低价竞销”的方式拓展国际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蜂蜜出口大国,但不是蜂产品出口创效强国。在对外贸易中实际收益的利润比较微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蜂蜜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不难看出我国蜂蜜在世界市场上声誉较低。近10年来我国和世界蜂蜜主要出口国的出口单价差距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高端蜂蜜销量有所上升,但进口蜂蜜对国产蜂蜜尤其是对二三线品牌影响较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等国家以出口蜂蜜成品小包装为主,它们凭借其完善的生产支持体系、雄厚的财政补贴和贷款以及比较完善的机械化、信息化配套设施,出口价格远远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有时甚至是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的几倍,其目标为高端市场。
《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认为,中国蜂蜜的价值应该回归在合理的价位上。蜜蜂和养蜂人的付出,应该是衡量蜂蜜价值的基本依据,蜂蜜卖的太便宜不利于促进养蜂业的发展,蜂蜜价格低已经影响了养蜂业的发展。此外,成熟的市场竞争,应该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而不应该是恶性的低价竞争。
“目前国际蜂蜜厂商集中抢占我国中高端市场,我们应给予关注,消费者对待进口蜂蜜态度也应更为理性。根据2012年、2013年出入境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数据看,进口蜂蜜不合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主要不合格的原因为菌落超标、药残超标和掺假等。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全国性的蜂蜜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有份量还太少,应尽快培育一批好的品牌和领军企业,使蜂蜜产业由低价竞销向重质量、创品牌、开发中高端市场转变,推动蜂蜜的价值回归。”王啉说。
(黄芳芳 李星慧)
新闻链接:
“中国蜂产品”标志引导生产高品质蜂产品
新西兰的国宝级产品麦卢卡(Manuka)蜂蜜近日被境外媒体曝光造假。
据新西兰一家蜂农协会统计,麦卢卡蜂蜜的年产量不过1700吨左右,但现在全球市场麦卢卡蜂蜜年销售量却有1万吨。英国媒体也披露,“新西兰独麦素蜂蜜生产协会”在2012年和2013年对在英国、中国和新加坡市场上销售的麦卢卡蜂蜜进行了类似的抽检。结果发现,在73份送检样本中,有41份不含活性抗菌成分。在中国香港地区单独进行的检查中,在55份样本中甚至发现有14份样本中添加了糖浆。
在我国蜂蜜产品质量控制方面,国家质检总局早在2006年就开始实施了对蜂蜜产品的生产许可证制度,中国蜂产品协会为适应国内国际市场及质量安全形势的要求,建立和推广了覆盖整个产业链的全程质量信息溯源体系。
“总体来讲,经过多年的发展,蜂产品的质量和品质在逐步提升,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我国蜂产品掺杂使假现象依然存在。”中国蜂产品协会会长王啉如是说。
2012年10月,受国家质检总局委托,中国蜂产品协会对北京各大超市、蜂产品专卖店、药店、农贸市场进行了调查取样,经对样品检测,总体合格率较往年虽有所提高,但蜂蜜掺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蜂产品质量安全仍然存在隐患,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规范的生产经营仍然存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和整个行业的声誉。
为了更好的规范市场,实现优质优价,推广真正代表我国蜂业发展水平的产品,中国蜂产品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了“中国蜂产品”证明商标的注册申请。该标志的理念是“优质、纯粹、安全”,宗旨是保障使用本商标产品的质量和真实性,推广优质的未经人工浓缩的蜂蜜及未经人为加工的其他蜂蜜产品,坚决杜绝“掺假蜂蜜”,引导生产企业积极开发生产有利于人体健康、安全优质的蜂蜜,并倡导消费者选择使用自然、健康、绿色的蜂蜜。
2012年2月28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批准中国蜂产品协会申请注册的“中国蜂产品”证明标志。该标志将会成为优质蜂产品的身份证,由协会授权使用,用来表明佩戴该标志产品的特定品质。行业证明商标的推广使用,将意味着蜂产品行业在引导生产高品质蜂产品,保障消费质量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据悉,该标志对产品品质要求极为严格;第一阶段仅限于蜂蜜使用,以后还会逐步扩展到其他蜂产品。使用该标志的蜂蜜产品必须满足三个重要条件:1.此标志保证产品的真实性:使用该证明商标的蜂蜜为100%纯蜂蜜。2.此标志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使用该证明商标的蜂蜜为未经人工浓缩的天然蜂蜜,产品质量须达到现行国家标准及相关的行业标准中的优等品指标。3.此标志保证产品可溯源:使用该证明商标的蜂蜜产品须有完整的溯源记录(含采集地、采集时间、蜂农生产记录及相关联供货方和交易记录等)。
记者从中国蜂产品协会了解到,协会将明确使用该标志的详细规范和技术要求,并加大力度向社会推广,为更多的消费者所熟知。
(王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