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9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新疆昌吉州社:打造西北最大无人机生产基地

□ 于惠如

    9月18日,记者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供销合作社获悉,国内知名电动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将落户昌吉市,与昌吉州社联手打造西北最大的无人机生产基地。

    农用无人机打造服务中心

    昌吉州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张德辉介绍说,昌吉州是一个农业大州,有760多万亩农作物,还有1294万亩森林,6718万亩草场。全疆以及西北五省农作物播种面积更大,农作物植保、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了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型植保机械,提升自治州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州供销合作社在多方了解全国无人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今年5月开始与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接洽,双方多次考察磋商后,由州供销合作社、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昌吉州昌农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新疆天山羽人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在昌吉市建设一处集“研发、生产、销售、培训、飞防、售后维护”于一体的无人机生产基地,立足昌吉、面向全疆、辐射西北五省区,把公司打造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推广使用效果最好的农用无人机“产、学、研、用”服务中心。

    据了解,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地防治病虫害,保障农业持续稳步丰收。而且无人机不受地形限制,平地、丘陵、山坡地均可喷洒,既适用于农作物植保也适用于林业和草原病虫害防治,同时解决了玉米等连片高秆作物人工无法喷药的难题,将大大减轻农民用于农作物植保的劳动强度,减少劳力开支。

    张德辉说:“人工打药每亩10元,每天只能打40亩;拖拉机打药每亩10元,每天打400亩;电动无人机打药每亩2元,油动无人机打药每亩4元,每天能打800亩,所以使用无人机将节约劳动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农药喷洒均匀、效果好,操作人员远离农药,还可以避免农药中毒事件发生,有助于农民群众身体健康。”

    比地面机具效率提高百倍

    目前新成立的公司已向其母公司——珠海羽人飞行器有限公司订购了5架农用无人机,其中两架已经运到,其余3架还在途中。

    “看,那就是农用无人机,一架卖12.8万元。”9月18日,张德辉向记者介绍,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架白色的小飞机映入眼帘。这架农用无人机空机重量为10.5公斤,长1.68米、宽0.5米、高0.57米。主旋翼直径为2.12米,尾旋翼直径为0.41米。搭载农药容器容量12升,最大有效荷载为14升左右。机头部位底部是农药容器,机身正中间下部是一个长为2.4米的喷药杆,共有4个喷头可同时喷药。

    “别看它小,功能很齐全,效率很高。”新疆天山羽人农业航空科技有限公司飞控手安奇说,这架无人机每秒的作业速度是3—8米,4个喷头每分钟能喷洒1.2升农药,作业宽度为4—8米,并且能够与农作物的距离最低保持在1—1.5米的固定高度,规模作业能达到每小时60亩。同时,由于其低量喷药,每亩只需要喷1升左右药液,亩施药液量减少90%以上,作业效率比地面机具提高至少100倍,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10%至20%。

    无人机自动导航作业基于GPS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设计可实现自动规划边界、自动规划航道、计算农田面积。只需在喷洒作业前,将农田里农作物的GPS信息采集到,并把航线规划好,输入到地面站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地面站对飞机下达指令,飞机就可载着喷洒装置将喷洒作业完成,之后自动飞回到起飞点。

    安奇说,这种无人机属于以无线电遥控为主的电动无人机,每架飞机配备6块电池,一块电池为8000毫安,每次作业时间为8分钟左右。“无人机每次作业时都要配备一个飞控员和一个安全员。飞控员用手上的遥控器控制飞机飞行,安全员主要做保障工作。”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