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9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谈谈农村物流体系的统一与协调问题
□“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

    农村物流体系主要由下列物流系统构成:(1)农业生产资料物流;(2)农村日用工业消费品物流;(3)农产品物流:(4)再生资源物流;(5)农村区域内部综合物流。前四个物流系统是农村物流与外部(主要是城市)物流的承接和交换;第五个物流系统则是作为全国重要区域经济组成部分的农村内部的物流活动。农村物流系统主要内容就是上述第五种的农村区域内部物流与沟通城乡的前四种物流之间的有机组合。农村物流体系的统一与协调,表现为:(1)沟通城乡的各个物流系统之间的统一与协调;(2)农村区域内部物流的统一与协调;(3)沟通城乡的各个物流系统与农村内部区域物流的统一与协调。

    农村物流体系的统一与协调,基本内容是构成农村物流体系各个物流系统之间的统一与协调。那么,构成农村物流体系的各个物流系统有哪些呢?

    沟通城乡各物流系统内部的统一与协调

    一方面,沟通城乡的每个物流系统自身都存在统一与协调问题。这是由物流系统共性决定的。物流系统的统一,表现为物流供应方与物流需求方成为物流运行的统一整体。两者既对立又统一,相辅相成。物流系统的协调是事物系统性的具体体现。不仅表现为物流供应方和物流需求方的数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的适应与匹配,还表现为物流系统内部各个功能环节的协调,如物流系统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回收、信息处理等各个功能环节的协调。此外,同一物流系统不同物品物流之间同样存在着统一与协调的问题。比如,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系统中,化肥、农用机械、农膜、农药、种子等不同种类物品之间,存在对于物流需求的统一与协调问题;同一大类物品的不同功能品类的物品之间,如化肥的氮、磷、钾、复合肥等品种之间也需要统一和协调。农机中的拖拉机、插秧机、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等机械品种之间的统一协调,农药、农膜、种子的不同品种之间的统一与协调,同样是显而易见的。这属于统一物流系统的内部结构问题。

    另一方面,沟通城乡的各物流系统之间存在着统一与协调的关系。比如,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产品生产要素,所以,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系统与农产品物流系统之间,存在着前者是后者组成要素的关系。在农产品的一个生产周期上,两者在时间上是分离的。农业生产资料物流产生、存在和作用于农产品物流形成之前;由于农产品生产活动的无限循环,农资物流与农产品物流在空间上是可以统一并存、相互渗透的。例如,农资物流的部分物流装备和设施,可以用之于农产品物流。农村日用工业消费品物流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要的。首先,它受制于农村消费水平的影响。农村消费水平依赖于农村农产品物流的收入和其他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实际上,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是以农民的农业收入、非农产业收入以及对与未来收入预期的基础上的。所以,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农村地区,农资物流与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水平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农产品物流发展水平;当农产品物流只是成为农民保障生活的基本需要而不再成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时,农资物流将会处于数量规模的停顿和质量结构调整,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同样出现规模的停顿和结构的调整。这是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产物。当然,人类对于农产品消费的整体刚性和结构的提升性,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不可或缺性和农产品升级换代的必要性;科技发展提供了农产品升级换代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这是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客观依据。农资物流、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必然产生农村再生资源物流。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决定了农村再生资源与城市再生资源的质与量的趋同性;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了农村大量生物性的再生资源的特殊性。由此,农村再生资源不仅数量越来越大,而且其物品内容和发展前景越来越显现出独特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季节性是农村物流的重要特点。但季节性对于农村物流的不同系统影响强度是不同的。基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农资物流、农产品物流受季节性影响最大,以至成为这两个物流系统最为显著的特征。对农村日用消费品物流而言,消费需求的刚性决定了其规模的稳定性;其季节性结构的调整是社会消费市场季节性变化的组成部分。就是说,就季节性对于日用消费品物流的影响而言,农村与城市差别很小。季节性对于以农产品生产的副产品为内容的农村生物性再生资源物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对于以工业品消耗形成的农村再生资源物流则影响较小。

    农村物流的季节性表现为时间的前后有序和彼此衔接,表现为空间的相互共处和相互渗透。这对于农村发展第三方物流具有重要意义。就是说,在农村现代物流发展过程中,各个物流系统自成体系、各自为战是不足取的,而发展综合性、多功能的第三方物流才是最符合农村实际要求、最具发展前景的。

    农村区域内部物流的统一与协调

    农村区域内部物流,它不仅包括一村一镇自给自足和集市贸易的货币交换及以物易物所形成的物流,同时还包括较大农村区域(尤其是省区边界区域)的生产商贸活动及由此产生的工业品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应该指出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较大范围的人员流通成为农村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物流科学一般意义上说,农村物流中应当包含有人员流通动的内容。诚然,农村内部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一样,都主要是为了解决人员出行和人员流动问题。但是,农村内部的客货混运情形是城市内部无法比拟的。农村居民自有运输车辆有相当多的时间是载人的,农村物流的运输有很大部分是载“人”或“物品+人”的。这是城乡物流重要差别之一。

    目前,农村区域内部物流总体上没有得到有关方面的足够重视。其主要原因是:农村区域内部物流的主体是农民,其物流活动又带有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色彩。的确,农村区域内部物流相当大部分是农民自主的生产生活活动的组成部分,绝大部分不直接与外界发生商业性交换。但是,这部分物流是真正的农民自主物流,其市场主体、服务对象、成本效益等都是农民自主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农产品科技含量等都得到很大提高。与此相适应,农民自主物流不仅成为农村区域物流的主导力量,而且成为农村物流重要组成部分。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体的沟通城乡的“外部”物流系统,不仅要与农民自主物流系统相互衔接和补充,而且应当支持和扶助农民自主物流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成为农村物流的生力军。因为,只有农民自主物流才能最大程度上代表农民利益,在农村物流中实现农民利益最大化。“外部”农村物流系统与农民自主物流充分合作,是实现让利于民、助农增收的有效途径。

    沟通城乡物流系统与农村区域内部物流的统一与协调

    沟通城乡的各物流系统与农村区域内部物流的统一与协调,是在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当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期间,主要表现为农村区域内部综合物流的发展,以及少量但重要外部物流系统与农村区域内部物流系统的统一与协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沟通城乡的物流系统在农村物流体系中的规模和地位越来越重要;农村内部的综合物流系统也得到快速发展。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形:“外部”物流系统与农村内部物流系统主动对接,两者都以对方需求为目标,相互适应,彼此为了对方改变自己。不过,总的趋势是农村内部物流逐渐适应外部物流系统地需求,与外部物流系统之间进行深度分工和合作。二者都成为由外部物流系统主导的统一物流系统或物流供应链的组成部分,成为城乡物流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选摘自《论农村物流体系的统一与协调》,原文8000余字,由郭未名、曲丽赢、吴震共同执笔。此处个别文字略有改动)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