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新棉上市的季节,2013/2014年度,对于棉花来说,可谓是多事之秋。从棉花播种以来,7月份黄河流域棉区持续多雨寡照,长江流域棉区和西北内陆棉区则高温少雨,进入8月份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棉区大部气象条件适宜,但长江流域棉区部分则又逢酷暑干旱。经过这些极端天气的“摧残”,棉花好不容易在9月迎来了采摘之际,产量可想而知。据中国棉花协会调查显示,棉花播种至9月底,全国气象条件与常年相比较为适宜,但差于去年同期,棉花总体长势基本正常,单产同比小幅下降,全国棉花总产693万吨,同比下降10.4%。截至9月底,全国棉农平均采摘进度44.5%,较去年同期慢10个百分点,其中内地进度快,新疆进度慢;交售进度16.7%,同比慢10个百分点;平均交售价格4.21元/斤,同比上涨4.6%。10月国内新棉采收进入旺季,棉花加工企业开始大规模收购籽棉,面对低产量,棉花加工企业收购情况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河北、河南、山东、新疆等地的棉花加工企业。
各地新棉收购情况调查
棉农较惜售 棉企收购难
河北
今年河北省棉花播种面积为730万亩,较去年下降15.8%。从植棉传统和地域看,传统棉区和传统种棉户减少幅度较小,而近城棉农和包地种植的农户棉田减少幅度却很大,因为他们对收益的多少更为敏感,对调整种植结构有更加强烈的愿望和更有效的途径。
8月底以来,河北天气对棉花较为理想,晴朗天数增多,为秋桃坐桃、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这是5年来少有的。据河北省棉花协会预测,今年棉花单产有可能超过去年,籽棉达到450—500斤/亩,全省棉花总产量在46万—50万吨左右,质量可能是近些年最好的。今年棉花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较大,除了柴油和种子与上年基本持平外,农膜、化肥、农药、机播费均比上年上涨8%—20%,以此推算,即便不算人工费,今年植棉成本要比去年上涨20%左右。
河北邢台市是河北省棉花生产大市,进入9月下旬,当地棉花长势较好,棉花吐絮至中腰部,籽棉质量越来越好,棉农亩采摘数量在100斤左右。国庆过后当地多数棉花企业均开秤收购籽棉,只有极少数的棉企还在观望。据邢台市中通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志霞介绍,当地衣分36.5%的籽棉收购价为4.2—4.3元/斤,由于今年棉花价格走高,该公司为降低风险还未开始收购。然而为了公司持续经营,河北银祥棉业有限公司在邯郸、邢台已开始收购,受各地籽棉总产量下降的影响,籽棉数量难以维持当地棉企生产的需要,为增加收购数量,该公司奔赴天津以4.6元/斤的高价收购,每天收购量20万—30万斤,因为价格符合棉农预期,棉农采摘后大部分直接销售。
河南
然而被迫无奈收购的不只是银祥棉业,河南省一些棉花加工企业情况也类似。河南省棉花协会秘书长魏勇介绍说,河南省今年棉花实际种植面积约300万亩,从当前长势看,预计平均亩产70公斤左右,总产量约21万吨。河南目前衣分36%籽棉收购价格在4.25—4.30元/斤,即使是这个价格棉农依然惜售。今年全省植棉面积减少,棉花减产,但因后期雨量小,棉花质量较好,棉农期望价格较高,在4.5元/斤左右。据魏勇介绍,根据目前国家20400元/吨的皮棉收储价格推算,扣除机器设备、包装材料、电费等加工成本,只有当籽棉收购价低于4.4元/斤时,企业才有利润可赚。但有的企业为了完成订单,只好硬着头皮高价收购,因为收购亏损的金额远比不上巨额罚金。
山东
山东省今年棉花开秤时间较晚,收购商原以为农民出售棉花的意愿会高一些,可谁知事与愿违,棉农普遍惜售。据了解,国庆期间德州、聊城、菏泽等地籽棉收购价再现涨势,衣分40%以上籽棉收购价已达到4.6—4.7元/斤,衣分39%及以下籽棉收购价也达到4.3—4.5元/斤。由于德州、东营、滨州等地籽棉收购价高于轧花厂的预期,部分棉企到河北沧州、衡水、邢台、唐山等地抢收籽棉。
山东省广饶县天鑫棉业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最大的棉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万吨,眼下虽然正值棉花收购的旺季,可是前来送棉花的车辆却屈指可数。但为完成与国储签订的收购合同,天鑫棉业勉为其难进行收购,但进展却并不理想。天鑫棉业总经理徐增国称,每天收20万—30万斤,为了争抢货源,天鑫公司无奈曾一度开出4.65元/斤的当地最高籽棉收购价。徐增国称,现在已经没有利润了,只是白加工赚出利息钱。
新疆
新疆新赛棉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民介绍说,新疆衣分40%以上的籽棉收购价格在4.5元/斤左右。衣分40%以下籽棉收购价格在4.35元/斤。新疆克州大部分轧花厂自9月中旬开秤收购以来,截至目前已入市收购的400型棉企21家(5家未收购),共累计收购皮棉约45000吨左右,其中供销合作社系统2500吨。
由于受当前籽棉收购价继续上涨因素,收购进度只有去年同期65%左右。目前已加工皮棉约25000吨,皮棉销售仍然以交储为主,目前有少量销售、交储。奎屯棉企日收购量为100—130吨,随着霜黄棉上市数量的增多,预计企业的收购量还会缩减。然而昌吉州虽然受低温、多雨天气影响,新棉产量降低,但品质好于往年,籽棉收购价格为4.25—4.45元/斤。“这么高的价格依然在收购,只为了企业能够继续生存,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若后期棉花价格能有所下降,企业加工成本得以控制,企业还有机会盈利。”曹经理无奈地说。
棉花价格高 棉企担心多
据了解,大部分棉花加工企业收购籽棉后入国储,因为市场接受不了如此高价,造成市场收购冷清。棉花价格为何如此之高?记者了解到,由于今年棉花上市晚,整体质量普遍好于往年,与此同时,由于气候原因,产量有所降低,农民对于收购价的期望也大幅提高,已经与棉花加工企业开出的收购价基本持平,导致中间商几乎无利可图。在喀什、阿克苏等地的轧花企业看来,40%衣分籽棉的收购价不应高于4.45元/斤。若收购价过高的话,轧花企业就没有利润了。为了盈利,收购商只能纷纷压价,而这无疑加大了收购难度。对于籽棉收购价上涨的原因,部分棉企认为,一方面是山东和河北南部棉区籽棉单产有所下降,而皮棉公检情况好于预期;另一方面是由于新疆籽棉收购价快速上行,棉企收购籽棉并运回内地加工已没有利润,因此很多400型厂撤回内地抢收籽棉,加上2012年度交储棉企大多获利颇丰,今年有不少企业抱着赌市场、“少亏即是赚”的想法收购。
然而棉花加工企业担心的不仅仅是价格过高无利可图,河南新乡某企业负责人表示,收储细则要求企业对棉花质量终身负责,企业压力很大;收储细则按照新国标收购,目前公检数量还很少,企业对于自检与公检对接情况难以把握;今年籽棉减产已无悬念,而400型企业产能过剩,资源争夺战将会重演,企业对收购前景较多担心。
面对如此之多困局,棉企发展之路在何方?河南省棉花协会秘书长魏勇表示,企业转型谈何容易,大部分企业还是期待国家政策有所改变。若产业链源头成本降低,产业链各环节压力或有所缓解。例如直接降低棉农种植成本,国家加大补贴力度,种棉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科技化,籽棉价格降低才能与世界棉价接轨,让棉花产业回归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