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离不开方向与方法。尤其是茶行业,在经过高速发展的十年以后,在2013年这个时间点上,看清未来形势与找到途径就显得更为关键。即将在11月8—11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新馆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将会对行业人士关心的问题,给出一个现实版的答案。
茶叶品类争夺战再度升级
宣传营销成为必杀技
继湖南安化黑茶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异军突起以后,以湖南君山银针为代表的黄茶再掀行业风云。在去年茶博会上宣告成立的黄茶产业联盟中,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黄茶产地的政府和企业联手共同推动了一波黄茶旋风。展会期间,消费者、经销商纷纷对于这个茶界重新打造的茶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茶文化的普及与推广,人们越来越多地了解到中国茶叶的丰富性和品类的多样性,这也促成了人们选择的多样性。市场扩大了,竞争自然也加剧了,除了品牌的竞争以外,品类之间的竞争也是悄然进行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黄茶的崛起。以前这个被人忽视的品类,在经过连续几年的宣传后,现在已经是站住了市场的脚跟。随着消费的升级换代,当消费者面对众多的茶品时,谁做的宣传多,谁被消费的可能性就大。市场不会等着谁,而是看谁先走出一步。黄茶企业的行动给了业界一个很好的启示,没有不好的茶品,只有没有宣传好的茶品。
茶品是这样,茶企更是这样。作为四川著名的茶界领袖,峨眉雪芽可谓是尝到了宣传的甜头。“一山一茶,峨眉雪芽”,今年峨眉雪芽再次重磅亮相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带来了他们研制的新品,强强联手,其借船出海的策略可谓是屡试不爽。宣传就要上大舞台。峨眉雪芽在业内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其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依托茶博会的专业性,迅速获得业内外的认可,从而占领市场的制高点。
所以,到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走一走,看一看,就能知道现在最有效的茶叶营销手段有哪些,即将流行的茶品有哪些,最受消费者欢迎的包装有哪些。
茶叶营销渠道丰富多彩
变换思路看未来
今年听到业界最多的声音是生意不好做,但是,却有另外一些人不仅生意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逆势增长。这种增长来源于两个原因,一个是产品的适宜性,一个就是渠道的多样性。以前茶叶营销无非是批发市场、专卖店、超市等传统渠道。而今曾经不被业界看好的茶馆,成为了一个隐形的细分市场。一些敏感的茶商专注于为茶馆提供定制化的茶品,走出了一条有规模、有效益的新路。很多人认为茶馆的消费量不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茶馆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很大的礼品定制市场,通过茶馆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服务,茶企也找到了新的市场增长点。
另外一个新的增长点就是电子商务。从小打小闹到集群效应,一批80后、90后的年轻茶人开始了自己的茶叶探索之路。他们有着不同于以往的思考,通过新的互动方式,在年轻人中创造了影响力。这股力量也把今年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带到了行业前沿。茶博会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为业界带来的是新产品和新信息的交流。而这些年轻茶人通过茶博会的平台把这些产品和信息又传播到更广阔的天地。这种线下线上的互动,也将是茶叶营销的一种重要方式。
在今年的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上,组委会十年来的纪念饼,就是尝试着用网络知名茶人来召集茶友前来品尝。这一创新的网上网下的实时互动,把品茶、赏茶、卖茶不仅做到了茶博会的现场,更做到了整个网络空间。也许现场只有十几位茶友的互动,但是,这十几个人背后可能有着成百上千个粉丝。这种渠道不被茶企利用,是不是一种短视呢?
一站式便捷采购
创造客户解决方案
都说茶叶营销的成败,终端很重要,但是,到底哪里是终端呢?超市?专卖店?这些还是渠道,真正的终端是你手里端起来的这杯茶!现在很多人都说,喝什么茶不重要,和谁一起喝茶很重要。喝茶已经变成了一种交际方式。这种消费理念的变化,决定了茶叶营销手段的变化。简单的广告可能不会有多大效果,千篇一律的招商也许只是自娱自乐,而真正有效的营销方式也许就是培养出能带动别人喝茶的“侍茶师”。
而这些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喝茶又不是简单地喝茶,而是一整套的器具和流程,他们传递的是生活方式。谁能引导他们,影响他们,谁将占领市场。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就是这些人了解茶界、相互交流的一个窗口,因为,茶博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采购平台,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茶会解决方案。这是每年茶博会能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信息,采购到了自己想要的物品。
我们办展的理念一直就是为客户的客户解决问题,其实,这同时也就为客户解决了问题。”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秘书长孙蔚总结说。
尤其是在今年的茶博会上,从各类茶叶到新颖的茶具,从茶服到茶室家具,从书画到香具、花器,可谓是琳琅满目。“茶即生活”!
顾景舟大师作品首度亮相
曼生十八式一次看全
紫砂壶一直是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的一个重头戏。每年上百位紫砂工艺师会带来几千件作品,其中不乏精品。茶博会已经成为了京城及周边省市壶友的一个交流大会。
今年茶博会邀请到了北京紫砂艺术馆,他们带来了一个紫砂主题展“陶冶性灵”。据史料记载,1813年陈曼生与汪鸿等人合绘壶式底本《陶冶性灵》,典籍成书之后,才是“曼生壶”制作的开始。今年正值《陶冶性灵》成书200周年,这个主题展亮相茶博会,无疑会给广大的壶友带来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大展特别策划了六个单元:“陶冶性灵”、“荆溪古器”、“大师风采”、“名人名作”、“丹青妙手”、“紫泥春华”,每个单元将有不同时期的紫砂的艺人经典作品在此精彩呈现。
据北京紫砂艺术馆馆长赵炎先生介绍,此次展出的200件紫砂作品中,包括《陶冶性灵》中的茗壶二十品、曼生十八式及顾景舟、汪寅仙、蒋蓉、徐汉棠、顾绍培、鲍志强等省大师、工艺师创作的紫砂精品,其作品风格涵盖了宜兴紫砂的全部风貌及艺术特征,风格迥异,造诣非凡,代表着紫砂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将为所有参观者及全球紫砂爱好者奉献一次难得一见的宜兴紫砂艺术盛宴。
同时,由京城著名的“非常友普”茶楼带来的宜兴老紫砂一厂的紫砂藏品也将亮相茶博会。这将把整个紫砂壶的历史脉络全景式地呈现给广大紫砂爱好者。
茶文化旅游再掀热潮
生态文明茶乡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继去年在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茶乡发展论坛上,举办了首届茶文化旅游论坛以后,业内对这个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茶文化旅游不是简单地让游客到茶园走走看看,体验体验采茶、制茶,而是通过这种深度体验,促进茶叶企业的转型。茶文化旅游的兴起是休闲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茶叶企业变产品营销为空间营销的一个最佳途径。茶企通过这种旅游资源整合,可以从追求产量转变到追求品质,从追求营销网点转变到追求真实客户积累。
为了进一步推动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引导这一新的茶业经济增长点,由中华茶人联谊会和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等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华茶人联谊会茶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这个委员会集合了旅游界、茶叶界、文化界等众多专家学者和具有实操经验的行家里手,它将成为各地推动茶文化旅游的一个强大的智囊库。作为这个专业委员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将是在明年推出“中华生态文明茶乡”的评选推荐工作。
“中华生态文明茶乡”的提出,是根据十八大报告的精神,结合中国茶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在科学指标的引导下构建出来的一套发展体系。这套体系,无论是在引导茶企发展上,还是在引导茶叶消费上,都将是开创性的。
从第十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的筹备情况来看,作为行业发展的晴雨表,既能看到一些市场的起伏,也能看到市场的亮点。茶叶是21世纪的饮料,我们相信,在这个行业中一定能孕育出21世纪伟大的企业!我们为能与这些企业同行感到骄傲和自豪!加油中国茶叶!加油中国茶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