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1600多家门店和苏宁易购同价,质疑声颇多。
易购2012年整体广告投放比2011年提升了近3倍,按照这一投放力度易购的流量提升并不明显,显然,其吸引用户的成本过高。
作为零售企业,苏宁越来越“不务正业”,甚至打起金融的主意。苏宁的股价应声上涨,数度涨停。
作为黑马,苏宁围绕O2O抛出的概念令人目不暇接。在苏宁多元化发展中,大力培育苏宁易购,成功把电商业务推入第一阵营。在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公布的2013年上半年中国B2C网络交易市场十强榜单中,苏宁易购位列第三。
而线下有1600多家店、线上线下营业额高达2300亿元的苏宁,每一次转型却很艰难。
易购易形
改革从更名开始。今年2月,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正式向O2O企业转型。
6月,苏宁开始实施线上线下同价策略。其初衷是借双线同价弥合线上线下的割裂状态,解决线上线下互搏的问题,利用实体店的体验、服务来挽回生机。也就是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口中的“苏宁互联网零售的转型”。
不过,要实现1600多家门店和苏宁易购同价,质疑声颇多。京东副总裁兼家电视事业部总经理闫小兵表示,苏宁为实现其线上线下策略,有逼迫供应商在其他电商平台提价趋势。另外,家电企业有可能投机取巧,将同款功能的产品修改型号后放在网上销售,解决异价矛盾,苏宁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价。
苏宁互联网化的第三步是开放平台。与天猫、京东相比,苏宁并不打算靠佣金、平台费盈利,开出“三免、两低、一担保”的优惠政策。
作为大平台电商的后来者,苏宁利用实体店描绘了蓝图。入驻线上开放平台的商户可以选择入驻苏宁广场进行品牌展示,也可选择部分商品进入门店实物展示,或者可以选择通过电子货架、二维码、视频等形式虚拟展示,同时门店还将向用户提供门店自提、门店支付、门店鉴定等诸多O2O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苏宁易购在2012年曾开放平台,不过入驻商家凡客、乐蜂等因为业绩不佳而下线了。
尽管苏宁开放平台的优惠力度很大,但是在流量上和天猫、京东还有很大的差距,京东是苏宁的10倍,天猫是苏宁的20倍。
短板此消彼长
虽然在电商领域反应迅速,但是带着传统企业的积习,苏宁易购一直饱受争议。
苏宁易购之所以突飞猛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复制线下的营销策略。有知情人士称,“易购2012年整体广告投放比2011年提升了近3倍,按照这一投放力度易购的流量提升并不明显,显然,其吸引用户的成本过高。”
靠砸广告推高销量的后果是苏宁易购的流量不稳定,因此顾客黏性较弱,销售额波动大。前面两大巨头遥遥领先,后面易迅等快马加鞭市场份额上扬,苏宁易购影响力在下降。
此外,苏宁易购的客户体验一直遭受投诉不断,这与苏宁的技术短板不无关系。据了解,苏宁易购的SAP系统是采购的,直接影响苏宁易购平台的服务质量,因为像退、换货这样的售后必须由支撑系统来完善。而京东和天猫的系统是自主研发的。
苏宁一度被称为“穿着西服的互联网公司”,打着传统零售企业的烙印,被认为缺失互联网基因。在电商路上,苏宁基本上是“后进生”的角色,苏宁始终以亦步亦趋的姿态跟进,但是并没有培养出明显的优势。
按照苏宁的目标,今年第四季度会造一批1.0版的“互联网门店”,功能包括体验、展示、仓储、物流甚至提供更加便利的增值服务,矛盾体苏宁这回能行吗?
观察:
淘宝、京东有自己的核心优势,而苏宁眉毛胡子一把抓,消费者没弄明白苏宁到底是一家怎样的企业。
苏宁一直在贩售O2O概念牌,但双线同价实质上并没有解决互搏问题。
而其提出的互联网零售,虚实结合共同发展,但这也要在线上线下能够相互扶持共同促进的情况下,才有1+1>2的效果,而苏宁两线问题重重,能够边走边看吗?苏宁有足够的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