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突破200万吨


    本报讯 9月9日,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正式启动了2013年度棉花临时收储工作。自9月18日开始成交以来,目前收储交易已进入第九周,截至11月12日,累计成交203万吨,约占年度总产量的30%。其中,内地累计成交42万吨,占21%;新疆累计成交102万吨,占50%;新疆骨干企业累计成交58.9万吨,占29%。

    收储政策启动以来,企业交储量逐步放大,新疆棉花成交量及成交率远高于内地。由于棉花采摘、交售速度偏慢、棉花交储标准提高及企业对棉花新国标尚不适应,与上年同期相比,9月份棉花收储速度相对偏慢。进入10月份后,新棉收储速度逐步加快,收储量持续扩大,日成交量超过10万吨,对棉市存在较强的支撑作用。近期国内主产区新棉采摘工作进入尾声,棉农惜售情绪略有缓解,但后期籽棉质量不及前期,加上棉籽价格普遍出现回落,轧花厂加工利润微薄,收购较为谨慎。目前国内棉花临时收储量已超过200万吨,对市场形成较大支撑,预计国内棉价将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格局。

    2013年度收储是继《2011年度棉花临时收储预案》出台后第三年实施临时收储政策,国内棉花收储从临时动议向常态化、制度化全面深入推进,临时收储各项流程机制更加完善,在保护棉农和稳定市场方面的作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体现。棉农种棉基本收益得到有效保障,国内棉花价格保持基本稳定态势。

    作为棉花临时收储预案的执行主体的中储棉总公司通过大力实施国家棉花临时收储政策,积极推进大单企业交储,缓解仓容压力,“蓄水池”功能充分显现。针对交储量大、集中等特点,中储棉总公司及时增加收储库点、适时调高收储日挂牌量、启动大单交储机制、加快新疆棉内地移库运输等多种措施,提高交储效率,满足企业交储需要,切实保障棉农利益。同时,本着一切从严、比照新国标的原则,严把收储质量关,严防“转圈棉”,对加工企业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导向作用。

    (中 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