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1月1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此间茶梦未了情
——访福建漳州大芹云顶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松柏
□ 本报记者 周 滨

大芹云顶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松柏。

    从人生的一千米高度往下看,你会看到什么?年过花甲的台商吴松柏把这个问题留给了自己。2008年,他投资1000万美元在漳州平和县大溪镇兴建了生态茶园项目,在许多人直呼“看不懂”的议论中,开始了自己的茶叶之路。

    从桑梓情到茶园梦

    在吴松柏名片背面,印着他的一连串企业名录,看得出这位从1988年便到内地创业的企业家,内心满怀对故乡的热爱:“我祖籍福建省云霄县,从我记事开始,家中长辈便会指着祖上一辈辈的名字,告诉我家族的根在海峡另一侧,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回来。而我从来了内地,就不想再走,不仅因这水碧天蓝的自然环境,更是那一衣带水的桑梓情深,让我永难忘怀。”

    做实业出身的吴松柏,在内地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后,内心开始追求安定,在他自己看来,这是中国人到了一定年龄后,渐渐都会有的淡泊心态。“这时候我就想做一些离中国精神和中国文化更近的事,那么做什么好?我首先就想到了茶。因为这些年,我渐渐发现身边喝茶的朋友越来越多,中老年人喝,年轻人也喝,这是一个特别好的社会现象,只有喝茶的人多,喝酒的人才会少,这个社会也就更多温良之气。”他一边思考一边说。

    怀着让更多中国人爱上中国茶的理想,吴松柏开始找茶,他想找到一处原生态又独立的茶园,来完成心中的茶梦。也算是因缘际会,当他在漳州建温泉酒店时,偶然从朋友处得到平和大芹山茶场要转让的消息。吴松柏立马到实地查看,结果发现要上茶山连路都没有,完全靠人一步步攀爬。在此情形下许多朋友都劝他,这样荒凉的地方要大力改造,种的茶还不知道市场好不好,实在冒险。但吴松柏看好大芹山茶场的独特地理位置、充沛水源以及原生态的地貌,还是把它买了下来。采访中他还告诉记者,大芹山是闽南第一高峰,而该处茶园的海拔在1000米到1300米之间,一年中云雾缭绕的日子可达200天以上,具有茶树生长的最有利条件。而且这片茶园的面积有1500亩,其茶树树龄最起码也在四十年以上。“这其实是很难得的一种基础,所以尽管有很多同行在我买茶场以后,劝我把茶树砍掉种新的品种,但我出于对原有生态的尊重,还是决定保留它们,只是将原来的老茶树进行了部分矮化、部分保持原有形态的处理。”上山途中,吴松柏望着远处的峰峦,表情认真地说。

    做好茶更是做好人

    采访中,吴松柏一再强调,做茶是良心事业,茶叶质量尤其是安全性若不过关,那是企业家的头等失败。“在台湾,由于这几十年来农业技术的改变,各茶农、茶厂、茶企对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视,使得整个台湾茶产业的局面欣欣向荣。从市场来说,因为台湾当地的面积比较小,茶叶总产量也不高,所以基本上以精品化农业的方式来做茶。我们内地的茶业走过井喷阶段后,肯定也要走这条发展道路,有一个转型升级的过程。”

    在谈及茶园管理时,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某天,吴松柏亲自到茶园参加劳动,当天的作业项目是往茶园里施投有机肥。工人们先在茶树边挖出一条沟,然后把干猪粪填进沟里,再盖上一层泥土就算完成工序。吴松柏挽起袖子,与工人们一起劳作,可当一粪箕干猪粪上手后,就发现这些肥料有问题,经验告诉他一粪箕干猪粪不该这么沉。最后他发现这些猪粪里加了石灰。可为何要加?石灰虽比干猪粪重,但买石灰的成本并不比干猪粪低。他请教了一位内行人才明白,石灰是用来加速猪粪发酵和去除恶臭的,但凡干猪粪,都含有石灰。当吴松柏知道这一点后,立即叫停工人们的施肥动作,还让人把之前已掩埋进沟里的有机肥全部抠了出来,运到茶园外掩埋掉。他一字一顿对茶园的管理者和工人们说:“我们种植、制作有机茶,不能只用嘴说,而是要严格按照有机茶的种管规程办!”从那以后,大芹云顶公司的有机茶园,就只用豆饼或花生饼当肥料,而吴松柏也得了个“倔老头”的名声。

    在茶园建设方面,吴松柏也是屡破常规——别人都开山种茶,而他却要从山脚下载土运到山上去进行植被建设。因为山高路险,每一块砖、一吨水泥、一车沙运到山上的成本都是在平地时的四倍,而在漳州买的新车,往往一部车还跑不了半年。另外从开发茶场到现在六年的时间,他投入了整整七千多万元,为了改善交通,硬是买地开十公里的道路,还造了几座桥……这些做法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更不能理解,而吴松柏却坚决认为:“我觉得中国茶业的发展会越来越规范,现在有些投机取巧的行为,将来肯定经不起考验。我先一步做好标准,既是给同行也是给自己一份鞭策和动力,要知道我们做好茶的前提,首先是做好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许,正是一个有着桑梓情结的企业家,最深情也最动人的心声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