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民雇上“田保姆”
江苏省如东县农田托管服务的创新探索
□ 徐家军

    探索开展农田托管服务是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全新课题。江苏省如东县供销合作社即将纳入联办的岔河镇银河村小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近年来率先实践,为农户提供从种到管、从技术服务到物资供应的“保姆式”全程专业化服务,化解了一些农户有田没人种又不愿丢的两难问题。

    种粮务工两兼顾

    岔河镇以种植稻、麦两季作物为主,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二、三产业,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严重缺乏,造成许多耕地无人种或有人无力耕种。一家一户分散生产经营,在农田耕种时间、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农业先进技术措施难以推广,旱、涝、风、病虫等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让老百姓难以抵御,影响了农民种田积极性。如何因地制宜破解粮食生产面临的难题?2010年,该镇银河村小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就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开展统一机耕、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防虫害、统一收割等“保姆式”服务,全托管、统防统治面积分别达到520亩和1300亩,惠及300多农户。

    岔河镇银河村11组67岁农民刘友国常年做帮工,种田力不从心,儿子、儿媳常年在外打工,过去每到农忙时节,一家人披星戴月,忙得团团转。小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刘友国把责任田全部交给合作社打理,地不用自己种,粮不用自己收,合作社全搞定,农民雇上了“田保姆”,当上了“甩手掌柜”,6亩多水稻喜获丰收。

    据了解,小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推行的“农田托管”,是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将农田交给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收取一定的托管费,全程负责稻麦生产的种、管、收,收获的粮食归农民所有,并以较高水平保障农户收益。社员与合作社签订的全托管服务协议,对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等一系列农事活动的收费标准一目了然,根据协议,农民不管不问,都能坐收两熟。依靠“农田托管”,小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解决了300多农户的种田难题,2013年预计为农节本增收30万元左右,提升了农民的幸福指数。

    集约经营让土地效益最大化

    “农田托管”是实现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有效提高了粮食生产效率,更解决了农民外出务工后“空巢”村农田抛荒问题。

    新坝村不少空巢户没人种田,10月份村干部流转了500亩,交给合作社。合作社投资90多万元,购置20多台套农业机械和植保机械,聘请35名作业机手,与农户签订包产合同,承诺在没有特大自然灾害的前提下,小麦亩产不低于400公斤、水稻不低于550公斤,提升了土地的有效产能。合作社直接从厂家采购良种、无公害农药,比农民自己购买便宜很多;采取集约化管理,提高了耕种管理效率;推广的良种、统防统治,为增收增效提供了保障。

    新坝村1组73岁的村民佘远胜算了“托管”3年节本增收账。一算成本账:从种到收,自己耕种,每亩田成本1350元,“托管”后,托管费每亩才1240元,8亩田总成本下降880元。二算收成账:“托管”的8亩水稻亩产650公斤,全部出售的话,稻谷能卖15392元;小麦亩产超过500公斤,收入8900元。“降”的是成本,“高”的是产量,“一降一高”两笔账合计每年净收入15252元。另外,自己种田,插秧收割要请帮工,育苗还占地。农田托管后,这些费用都省去了。2012年村民丛去莲家的小麦赤霉病盛行时,10亩2分地自己防治的,由于防治得不及时,每亩只收了320公斤,而合作社打理的田块每亩440公斤以上,产量相差100多公斤。推进科学栽培,以机械化插秧作业为例,与传统的栽植方式相比,采用机械化插秧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秧苗成活率,稻谷产量高。

    农田托管“托”出大效益,农户种植成本降低了,粮食产量高了,每亩土地单季净增收益400元左右。“一降一增”,每亩地年增加经济效益近千元。“农田托管”模式下,农民保留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合作社提供的服务,使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率、单位土地的产出率显著提高,农民在“省心、省工、省钱”的同时实现了“增产、增效、增收”。

    规模经营也有难题

    “农田托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也面临很多挑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市场竞争。合作社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土地规模经营仍需迈过三道坎:

    一是连片种植难。集中连片的田块,1天防治病虫害150亩,分散的田块要3天,小张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覆盖3个镇7个村,最远的田块一趟要跑32公里,亟待解决托管田块不连片的问题,实现集中连片比分散托管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二是人才培养难。科技兴农,科普惠农。现在农村科技人才紧缺,科技推广难,缺少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和用得上、留得下、靠得住的“全科”本土农业技术人才。

    三是资金融通难。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合作需求大,“农田托管”全托500亩土地一年需要投入40万元左右,农资产品配送更是一个大数目。

    如东县供销合作社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供销合作社将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农技结合“主阵地”、农资供应“主渠道”的作用,积极参与服务,争取相关部门配合,积极化解“农田托管”过程中出现的“连片难”、“推广难”、“贷款难”、“保险难”、“销售难”等难题,在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科普惠农、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农村土地流转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为农业产业化、集约化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