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1月26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产销平衡 前景喜人
——2013全国黄茶产销形势分析

图1:2012年各省黄茶生产情况(单位:吨)
图2:黄芽茶、黄大茶、黄小茶产量占比情况。
图3:紧压黄茶与非紧压黄茶占比情况。
图4:黄茶均价比较(单位:元/公斤)。

    黄茶是中国特有茶类之一,独特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黄汤黄叶”的品质特征。我国黄茶产区主要分布在湖南、安徽、四川、湖北、浙江和广东等省,传统黄茶名品主要包括:君山银针、北港毛尖、蒙顶黄芽、霍山黄芽、远安鹿苑茶、平阳黄汤和广东大叶青等。近年来,随着国内茶叶消费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各茶类板块轮动现象明显。黄茶也在各主产区政府和龙头企业的共同努力下,迸发出勃勃生机。

    为科学指导黄茶产业健康协调发展,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联合黄茶主产区(县)政府、行业组织,通过开展黄茶产销形势调查工作并结合2013年全国茶产业综合发展情况,现形成2013年黄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如下。

    全国黄茶生产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2012年我国黄茶总产量约为6080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0.34%。其中,湖南(3500吨)、安徽(1900吨)、四川(650吨)三个省份的黄茶产量合计占全国黄茶总产量的99.5%。(见图1)

    按照鲜叶采摘顺序和鲜嫩程度,黄茶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其中,黄芽茶主要以君山银针、霍山黄芽、莫干黄芽等单芽茶为代表,其年产量约为260吨;黄小茶则以北港毛尖、沩山毛尖、远安鹿苑、平阳黄汤等为代表,年产量约为4120吨;黄大茶主要包括霍山黄大茶、广东大叶青等,其年产量约为1700吨。(见图2)

    岳阳是我国黄茶代表——君山银针的唯一原产地。近年来,该地区部分龙头企业在传统松散型黄茶的基础上研发出了以君山黄金饼、黄金砖为代表的紧压型黄茶,该类新品因其便于收藏的突出特点,一经投放市场,就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紧压黄茶年产量已达到2450吨左右,占湖南全省黄茶总产量的70%。预计湖南紧压黄茶仍将以每年20%的比例进一步增产,并成为市场主力产品。(见图3)

    全国黄茶销售情况

    目前,我国黄茶市场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消费需求不旺盛的情况下,其生产一般都是按需定制,产销基本持平。据估算,2012年我国黄茶产值约为13亿元,占全国茶叶总产值953.6亿元的1.4%。其中,其中湖南省黄茶实现产值10亿元,安徽省产值1.6亿元,四川省产值0.4亿元,浙江省产值0.4亿元。

    在价格方面,目前定位中高端的黄芽茶和黄小茶,产品价格普遍较高。其中,顶级黄芽茶每公斤均价多在千元以上,如:蒙顶黄芽市场售价为1000—1600元/公斤,莫干黄芽均价也在1200元/公斤左右;君山银针新茶上市时,其顶级的金镶玉市场售价可达33600元/公斤。但因产量最大的霍山黄芽销售价格稍低,摊薄了整体黄芽茶均价。而黄大茶则因制茶原料偏老,采摘期也较晚,价格相对偏低,市场均价每公斤几十元甚至十几元,该类产品主销山东、山西等区域市场。(见图4)

    黄茶未来发展方向

    综上,结合对全国茶叶产销总体发展趋势的判断,特别是对其他茶类启动运作发展的观察总结,特对黄茶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保护传统工艺,适度创新工艺,发挥品质特征优势。

    黄茶传统工艺制法的最主要特点是闷黄工序。因茶叶种类、采摘鲜嫩度不同,各地闷黄技术措施也存在差异,建议各黄茶主产区根据本地区黄茶传统加工特点深度挖掘、恢复、保护传统采制工艺;加强科学系统的全面研究、实验,以科学的数据论证黄茶功效与加工技术的相关性;同时大力开展机制工艺和流水线生产的研究,保证产品质量稳定性,促进生产规模提升。

    第二,统一质量标准,规范企业管理,加强产业集中度。

    黄茶市场仍处于启动阶段,产地分散、规模有限、制法各异,建议制定统一的黄茶加工工艺标准、质量标准,监控产业的生产、加工环节,保持黄茶品质特征;企业应牢固树立有机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意识,以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高起点;加强对以品牌龙头企业为首的企业集群管理,并以之做牵引,带动全产业良性发展。

    第三,开展品牌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消费认知度。

    黄茶产业目前规模有限,宣传力度不足,但著名品牌塑造空间大,市场竞争对手不多,建议生产加工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开展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申报;黄茶产区相关单位开展传统工艺“申遗”,并实施“母子商标”策略,统一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推进公共品牌与企业品牌的融合;企业加大参与展节、推介、论坛等营销宣传活动的力度,通过宣传片、网络宣传、媒体广告等多种途径塑造黄茶形象;加强品牌营销新渠道的建设力度,大力推进规范化品牌专营店,充分运用电子商务平台,全面扩大消费者的产品与品牌认知度。

    第四,加强数据整理,制定价格指数,推进产业信息化。

    为夯实产业基础,促进黄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议各黄茶产区政府部门加强对黄茶产销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提高统计与农业部门数据的一致性,为产业发展提供正确指引;与社团组织配合,共同制定价格指数等相关产销数据参数,帮助政府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增强茶叶市场交易价格的透明度,引导购买者理性消费;高起点推进黄茶产业信息化发展,逐步建立茶业预警体系。

    第五,政府大力引导,加大政策补贴,推动企业对外拓展。

    作为黄茶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政府部门应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发展、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发展战略,对产业进行中长期规划;应大力助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利用地理接近、产业关联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形成产业集群,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的方式共同创立区域公共品牌;应积极争取政府财政支持,统一设立黄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黄茶的茶农培训、科技创新、品牌宣传等,并对历史黄茶名品抢救或恢复进行适当的补贴。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特约刊出)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