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绿漆、整齐的座椅、崭新的黑板、先进的实验设备……安徽财经大学主教307——一间不到30平米的教室,20名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听着棉花质量检验的专业课,站在讲台上的是安徽财经大学中国合作社研究院院长刘从九。
离下课还有十分钟,刘从九结束了今天的理论课程讲授,手把手演示,指导同学们练习“手扯长度”,点评同学们的成果。下课后,记者就棉花加工与检验专业(以下简称“棉花专业”)恢复招生情况采访了刘从九。
几经沉浮
15年后再续前缘
“我们学校的棉花专业经历了起起伏伏的过程”,刘从九感慨地说,“作为传统的特色专业,时隔15年,棉花专业再次招生,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确实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
安徽财经大学是全国开办“棉花专业”最早、办学时间最长的学校,也是当前国内唯一一所开设该专业的本科院校。该校棉花专业始创于1965年,后因文革停办,1979年恢复,1998年因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1999年再度停招。专业开办期间,累计培育20届800多名棉花专业本科毕业生。该校毕业生在供销、贸易、仓储、纺织、纤检、商检和海关等系统发挥着骨干作用,在行业内享有盛誉。
刘从九介绍说,尽管棉花专业招生工作几度停滞,但该校棉花质量检验等研究工作却始终延续。2000年7月,学校在棉花工程系撤销后成立了棉花工程研究所,让原先从事棉花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师生有用武之地,使棉花专业的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的优势资源得到完整保留,为后来的棉花专业恢复重建奠定了良好基础。当谈及安徽财经大学棉花专业所发挥的作用时,刘从九如数家珍,“我们是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棉花工程研究与培训基地,一直为国家涉棉行业提供科研开发、技术指导、人员培训、技能鉴定等各项服务工作”,他如是说,脸上洋溢着真诚而又自豪的微笑。
创新模式
打造棉花专业的黄埔军校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棉花行业对棉花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自1999年安徽财经大学停止招生的十几年来,棉花专业本科毕业生人才断层现象十分明显,棉花类研究院所的科研力量远不能满足棉花行业的人才需求。尤其是随着我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的推进,特别是我国棉花加工技术改造和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的实施,棉花加工与检验等技术人才的供求矛盾更加凸显。刘从九说:“一来,棉花行业人才需求呼声比较高;再一个,广大校友及行业专家、有关领导对恢复棉花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可以说,这时候恢复招生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好时机,是众望所归。”
今年9月,在经过反复的调研、论证后,安徽财经大学棉花专业重新招收本科生。“首期20名学生是从该校本科二年级的在校生里选拔出来的,他们来自计算机、信息工程管理等理工科专业”,棉花专业教授徐守东介绍,“这20名学生可以说是棉花专业的‘黄埔学员’,我们采取‘2+1+1’的实验班培养模式,即2年基础理论课学习+1年专业课学习+1年棉花企业实习,实行校企联合培养,力争教学为现场服务,内容与岗位挂钩,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应用性,把我们棉花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谈到未来这20名学生的就业问题时,“棉花新标准实施后,对棉花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改变了我们过去依靠检验人员感官检验的传统检验方式,采用了大容量棉花纤维检测仪快速检验棉花质量,这就对我们的棉花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对这些学生的培养格外用心”,刘从九的嘴角微微扬起,“我们学校有着优良的教学、研究传统,我们首期棉花专业这20名同学也是各个专业挑选出来的尖子,加上整体来说未来棉花行业的人才缺口还很大,我相信他们未来前景会是光明。”
徐守东介绍说,为了方便棉花专业学生学习,学校将主教307作为棉花专业学生的固定教室,并建立专门的实验室供学生实践。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9月份开学以来,学校先后组织棉花专业学生到蚌埠市纤维检验所和巢湖、芜湖等地棉企进行参观实习,并与中储棉信息中心、合肥银鹏棉花有限公司保持长期良好的协作关系。近日,该校又与山东天鹅棉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对接,寻求在棉花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
实践求索
只为无悔于当初的选择
汪苗,20名“黄埔学员”中的一员。刚接触时,她显得有些羞涩,但当说到为什么会选择到棉花专业学习,她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看到棉花专业的招生宣传的时候,我就很激动。我之前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是高考填志愿的时候被调剂的,完全不感兴趣,学起来也比较吃力。我家在合肥农村,家里从小就种棉花,对棉花有天然的好感,而且经过老师们对学校棉花专业历史的讲解,我就更加有兴趣了”,说到这,汪苗不好意思地笑了。“家人一开始对我选择棉花专业也不太理解,我的表妹还说我傻,家里就是农村种棉花的,好不容易上了大学,结果还学了这个专业。同学们也劝我不要换专业,说电子信息工程的前景还是挺开阔的。但这几个月下来,我学到很多东西,我会跟家人说我都学了什么,老师们怎么样,去哪儿实习了,现在家人很支持我。同学们也都非常羡慕我,后悔当时没来这个专业”,汪苗自豪地说。
与汪苗不同,高雪是在同学和家人的全力支持下到棉花专业学习的。高雪之前的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在看到棉花专业招生的消息后,高雪和家人一起分析了当前棉花行业情况和就业前景,“现在棉花行业出现人才断层,很多地方都需要我们这样的专业人才,而且棉花专业能真正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平时上课也会有很多实践操作。我现在是越学越感兴趣,有时上课过程中,觉得有意思的地方,还会请老师多讲一点。”高雪对以后的工作充满向往,她说,“学校为我们配备的都是专业素质过硬的导师,希望以后能继承老师们的衣钵。刚开始走出校门的时候,我不会要求一定要去大城市,如果需要的话,新疆也是可以的,因为那里亟需棉花专业人才,去那里更能锻炼人。”记者还了解到,高雪现在正努力学习英语,她的梦想是以后能去国外继续学习棉花专业知识,成为棉花行业的顶尖人才,为我国棉花行业的发展做一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