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1月29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坚守供销合作社家园
——记河北磁县东城营供销合作社原主任李清新
□ 刘天祥 杨智俊 范晓博

 

人物简介:

    李清新,河北磁县东城营供销合作社原主任。1971年参加工作,初在东城营公社供销合作社收购棉花,后在供销合作社赶马车运送货物。因工作认真,精通管理,1975年调到东城营公社供销合作社,任出纳兼资料员。

    1994年5月,任东城营供销合作社主任。此后,一直在这个岗位上,直到2011年11月退休。李清新同志作为供销合作社的一名基层干部,始终坚守“守住阵地、保住资产、留住人员、再图发展”的工作信念,他不争名利,踏实干事,使所在的东城营供销合作社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仅没有衰败,经营规模还日益扩大,创造了一个在浪潮中生存的奇迹,塑造了供销合作社在改革发展大潮中“革新自我、重生自我、发展新我”凤凰涅槃式党员职工好形象。

  “绝对不能把供销合作社一夜卖光,搞成只供‘回忆’的‘历史遗产’。要扑下身子,守住阵地、保住资产、留住人员、再图发展……”

    在计划经济年代,供销合作社在农村布有健全的网络,甚至在村、组这样的“市场神经末梢”都建有供销合作社销售网点。几十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90年代后,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供销合作社系统却面临“网断线破”的危机。1992年至1999年,供销合作社系统连续8年亏损,不少社有资产流失、人员解散,成为只供回忆的“历史遗产”。然而,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河北磁县东城营供销合作社不仅资产没有流失、人员没有解散,每年还为县社上缴3万元的利润。

    守住阵地 保住资产

    东城营供销合作社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全社在岗职工20多人、门市8个、集体流动资金只有20多万元。当时,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已开始走下坡路,刮起变卖资产风。仅磁县19个乡镇就有6个乡镇供销合作社资产先后全部卖光,门市没了,人员下岗了,没了立足之地。李清新上任后,却始终坚持一点,就是一点都不能卖一分钱资产,千方百计给同志们留下吃饭的地方。

    20多年来,李清新牢记坚守这一根本思想的红线,顶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干扰,实现了供销合作社集体资产的零流失。目前,东城营供销合作社流动资金由原来的20多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万元。

    诚信经营 薄利广销

    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三农”,基本理念是诚信经营,薄利广销。在东城营供销合作社,所有上架商品一律明码标价,物美价廉,绝不以次充好,更无假冒伪劣。同样便宜的价钱在集市买双鞋可能只能穿几天,但在供销合作社的门市上买保证能穿一年,若鞋底开胶还管免费维修。来买货的顾客说,有一年,供销合作社花2000多元从邯郸市采购了一批洗发水,回来发现是伪劣产品。李清新毅然决然将这批洗发水全部作退货处理。时间长了,周边老百姓心中也形成一种共识——在供销合作社买东西,放心!

    “苏州打货杭州卖,不图赚钱只图快”,说的就是薄利广销这个道理。在东城营供销合作社,大米每袋售价仅比进价多1元,图的就是一个销量。方便面进20箱赠一箱,20箱都按进价卖,只赚那一箱赠品的钱。在东城营供销合作社门市买东西便宜,已是当地老百姓的一个共识。几十年的诚信经营,为东城营供销合作社赢得了百姓的口碑。周边百姓的支持与认可也成为东城营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不争名利 踏实做事

    经营承包,是李清新管理东城营供销合作社的一个法宝。全社除一名会计外,供销合作社的行管人员,全部下去参与承包门市,与职工同甘共苦。工资、福利与所承包门市其他职工一样,没有行政差别。这一做法公平公正,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保障了职工的利益。

    李清新常说,如果人都没有私心杂念,这世上难办的事有一大半就都好办了。供销合作社行管人员下到门市后,李清新带头不再在社里领取一分钱工资,只是每月从社里领取100元补助,一年算下来有1200元。但他考虑到自己外出开会较多,门市经营全靠大家,而自己工资、分红又一分不少,就决定把这笔钱拿出来。每年农历新年,他用这部分钱买来慰问品,送到困难职工家中。与职工同甘苦、共患难,才能留得住人;摒除私心杂念、一心为公,才能看得长远。李清新做到了这一点。

    李清新热爱供销合作事业,在供销合作社干了一辈子,他这种不争名利、踏实干事的奉献精神,诚信经营、薄利广销的经营理念,守住阵地、保住资产的集体主义思想难能可贵。他扎根供销合作事业,努力工作,为加快构建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谱写供销合作社发展新篇章做出了积极贡献。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