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这样一批有毅力、不服输、敢拼搏的青年骨干,农金机构才能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越走越远。
“你看起来很年轻,80后吧?”
“对,我是82年的。”
“82年的就当上支行行长了,真厉害!”
“呵呵,多亏了总行的领导信任,机遇也比较好。”
这是我在江西一家农商银行采访一位年轻的支行行长时的开场白。
此行江西,我们遇见了很多“80后”行长,他们年纪轻轻就挑起大梁,担任基层行社“一把手”。
这些富有激情的年轻人,为自己所在的基层行社带来了青春和活力,为基层行社的发展与进步贡献着他们年轻的力量。
现在的他们,是每一个基层行社的掌舵人,行社的每一项创新之举从提出到研究再到具体实施,都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和决策。
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是幸运儿,春风得意,前途一片光明。
其实,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过基层柜员工作和信贷员工作的历练。就拿采访中的小胡行长为例,80后的他,却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2003年7月参加工作,由基层的柜员做起,一干就是5年;2008年开始做信贷工作,后来被提升为分社副主任;2012年8月,当上了支行行长。
聊到做信贷工作的日子,年轻的行长感慨颇多:“有一次,为了争取一笔存款,我一共跑了170多公里,最终谈成了一共3000万的存款。”
小胡行长所在的支行一共有8名员工,其中有两个客户经理。“平时的业务都是我们一家家一户户‘闯’出来的。”
说到争取客户,他有着说不完的故事。“有一个客户, 我一天之内去找了他三次,因为路程不算长,我都是走路去的。早上,我去了,他还没来上班,我只能回来,怕行里还有什么事儿;上午,忙完手头儿的事儿,我又去找他,他在开会;下午,处理完行里的事儿,再去的时候,他又出去办事了。”这位年轻的行长跑了一个多月都没能见到客户的面。
“那有没有想过放弃这个客户?”我问道。
“不能放弃啊,之前客户已经有些合作意向了,我怎么能轻易打退堂鼓呢?”他回答。
后来,小胡行长终于见到了客户,把符合客户需求的信贷产品做了详细的介绍,而这位客户也从同事那里知道了小胡已经来过很多次,还认真了解过公司的信贷需求。最终,这笔数额不小的贷款总算是谈成了。
“毅力是最重要的。”小胡行长在说到“毅力”的时候语气格外重。
像他一样的80后行长,正在农村金融机构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这样一批有毅力、不服输、敢拼搏的青年骨干,农金机构才能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