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家化是上海国资改革的一个重要案例,2011年国资将股权卖出,从主管一切的第一大股东退到第二大股东,不再干涉企业经营,只享受股东的投资收益,而上海家化这两年的高增长高分红,也给上海国资带来了良好的收益。
然而,就葛文耀个人而言,上海家化改制收获的却是一枚苦果。葛文耀执掌上海家化20余年,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将这家传统轻工国有企业打造成了一个总市值接近280亿元的家化行业龙头。从去年12月开始,葛文耀和大股东平安方面的矛盾加剧,今年5月,“共享费”事件爆发,让葛文耀和平安彻底破裂,葛文耀不得不在4个月后选择辞职。
无论是国资时代还是国资退出的平安时代,葛文耀在上海家化的定位一直是模糊的。他是国资任命的企业负责人,又是20多年的创业者,不能简单以“职业经理人”来定位。虽然通过股权激励拥有一部分股份,但他与民企上市公司的老板们又有着股权数量上的巨大差距。充其量,他只是一个对企业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公司领导人兼小股东。所以,无论是家化改制方案还是改制后的发展方向,他既不能左右国资,也不能左右新股东平安的意见。
有上市公司董事长坦言:“我们都很同情老葛,当年大家都是轻工系统的,他为家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后却以这样的方式离场。”他认为,国企领导人是最不好干的。民企领导人拥有股权,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外企领导人是职业经理人,只需要对董事会负责。
而国企领导人身份复杂,既非股东又非单纯的职业经理人,首先有组织上的人事任命,组织上通常会认命至少两位同级别国企领导干部,董事长对同级别领导比如总经理并不拥有更高的话语权。就公司治理而言,国企董事会没有真正的决策权,监事会职能也没有很好发挥。
(刘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