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从部队一转业,武骏便担任了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某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留在了北京。对于一个1982年出生的年轻人来说,这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是,第二年年初,他却辞掉了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回到了安徽当涂县的农村老家。如今,“总经理助理”已经升格为“当涂县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的梦想,也在一步步实现。
“北京文盲”变废为宝
武骏说,北京的工作看上去的确光鲜,但他清楚,在北京那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大城市里,自己是很难冒出尖来的。“别看我们那个公司只是集团下面的一个小公司,但是,硕士、博士一抓一大把,甚至连院士都有,开玩笑地说,我在公司里就像是文盲。在这样一个科技型的企业里,我能走多远?而且我一点也不觉得,这种背井离乡孤零零的生活要比回到家乡热热闹闹地干一场更好!”
武骏的家乡当涂县紧邻南京,位于“长三角”城市群腹地,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当地农民历来有种植商品蔬菜的习惯,很早便形成了“大群体、小规模”的种植模式。为应对市场风险,2006年,武骏的父亲联合了村里其他6位种植大户共同发起成立了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并被大家推举为理事长。
回到家乡,武骏也加入了合作社,成为父亲的助手。在合作社里,他忙着完善章程制度,搜集各种发展信息,还建起了网站,随时发布合作社的产品信息。他微笑着回忆道,加入合作社之初,农村老家这些人见他打字快,文章写得又好,个个都夸他了不起,他这个“北京文盲”更坚信自己选对了路。
紫苏,是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种植和加工的产品之一,通过外贸公司出口日本。其利用的主要是叶子,当时,紫苏叶加工后剩下的梗子农民们都当柴火烧了。武骏通过咨询和网上搜索得知,紫苏梗还可以用作药材,制作饮片。为此,他在中国药材网注册了网店,并将紫苏梗的图片和销售信息挂到了网店上,很快便有了买家与之联系。目前合作社的紫苏梗都由合作社进行打捆销售至亳州药材市场,仅这一项,每年就为社员每亩增收400元。
建直供店“一鸣惊人”
在武骏的协助下,合作社的制度日趋完善,收益越来越好,申请入社的农户也越来越多,连马鞍山市和当涂县两级供销合作社也分别注资加入了这家合作社。就在他感觉越来越好的时候,2010年寒冬的一个夜晚,他的父亲突然中风倒地。虽然经医院抢救并住院治疗数月,保住了性命,但几乎丧失了语言和行动能力,更不用说工作了。从此,家庭和合作社的重担都压到了这个80后年轻人的肩上。
尽管先前武骏在合作社里干得就不错,但真要接过父亲的班,代理起理事长的职务来,社员们还是有些不放心,背后质疑他的话也常常传到他的耳朵里。那时候,供销合作社的领导也经常打电话来询问他工作情况,帮助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武骏说:“我知道,他们是在关心我,也是在担心我干不好。”要打消大家的疑虑,任何表态都没有用,默默地把事情做好才是最好的承诺。
2011年,市场上蔬菜价格居高不下,市民们叫苦菜价高的信息不时在媒体上出现。经过市场调研,武骏发现,如果对市民直供蔬菜,菜价即使比市场价便宜近一半,合作社仍然有利可图。于是,他找到了供销合作社,透露了自己想在马鞍山市农贸市场开合作社直供店的想法。供销合作社的领导二话没说,利用供销合作社系统在信息、人脉和市场资源上的优势,帮助武骏选址、谈判,短短几周就在马鞍山市区开设了2个蔬菜直供店。以豇豆为例,当时合作社批发给菜贩的价格是0.7元—0.8元/斤,市场价是2.5元—2.8元/斤,通过直营店他们卖出的价格是1.5元/斤,几乎是市场价的一半,每天一大早就有市民前来排队购菜,销售场面异常火爆。供销合作社的领导见状,立即请来了当地电视台和报社的记者前来报道宣传,黄池蔬菜产销合作社的名声一夜叫响,“名利双收”。
如今,合作社在马鞍山市区已经开设了8家直供店,建立了1个配送中心、1个公益性直销菜场,火爆的销售场面依然不变,每天上午十点之前菜品就销售一空。从马鞍山市委书记到安徽省分管副省长都专题前往调研过他们的成功做法。武骏说,下一步合作社还将进一步增设销售网点,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合作社的影响力。
经过短短1年时间的观察,社员们彻底认可了这位年轻的带头人。今天,走在村头,迎面碰上的村民,哪怕是年过八旬的老人都喜欢和他多说两句话,要拉他到自己家里吃饭。武骏说,这种感觉是留在北京工作不可能拥有的。
“十大优秀青年”
培育“50佳合作社”
全面接手合作社管理工作后,武骏更加严格地按照当初合作社的章程办事,对合作社利润的60%进行二次分配、20%留作发展公积金、20%作为风险防范资金,理事会定期向社员代表大会汇报生产经营情况,监事会定期通报、公示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合作社真正做到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每季蔬菜种植前,合作社都会向种植户明确最低保护价,向资金周转困难的社员预付定金,并根据销售情况,进行规划,指导社员和周边农户按计划和品种种植蔬菜。同时,合作社还坚持使用无公害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打药次数,推广灭虫灯的应用,保护环境,保证产品质量。按销售额计算,2010年黄池蔬菜产销合作社的销售额刚过1000万元,而去年则超过了2300万元。
不仅销售和效益提高了,黄池蔬菜产销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和信誉度也大大得到了提高。发展农业,最困难的就是融资。刚开始接手合作社管理工作时,武骏去银行借贷,最多能借个20万元,还是按照个人借贷业务办理来的。今年,黄池蔬菜产销合作社则得到了银行200万元的授信。武骏说,这就是影响力提高,积累良好信誉带来的好处。
即将过去的2013年,对于武骏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年,这一年里,黄池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获得了“中国合作经济年度成就奖50佳合作社”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荣获了当涂县“十大优秀青年”荣誉。
在他的办公桌上,还堆着将近50多个农户的入社申请,基本上都是外出打工农民递上来,希望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的。这些天,他正筹划着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希望尽快通过法定程序吸收这些新社员,并对合作社职工工资制定进行协商,做好下一年的工作计划。
正在协助他做这项工作的是一位90后的大学生村官,按照马鞍山市委组织部门的安排,两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被安排在黄池蔬菜产销合作社做兼职。武骏指着他的助手,笑着对大家说:“你们不能再说我年轻了,真正年轻的是他们,他们愿意来合作社工作,我们的合作社才有希望,农村合作组织未来的发展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