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福鼎白茶:荣誉之背后
——2013年福鼎白茶斗茶赛面面观
□ 廖诗雄 陈永远 杨应杰

    前不久,由福建省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主办,福鼎市茶业局、市茶业协会承办的2013年福鼎白茶斗茶赛落下帷幕。此次大赛,以前很少在公众视野中出现的茶叶品牌,黑马茶企脱颖而出,而老牌茶企稳扎稳打,成绩稳定。

    本届大赛取样方式、评委的组成等也较往届不同。由组委会组成收样组到各企业取样,收样组从每个茶企准备的200斤堆头中随意取样1公斤,当场包装、加密,并由公证员全程陪同,一改往届由企业送样的做法。在评选过程邀请了市民、茶人等参与。

    “黑马”茶企杀入斗茶赛

    此次大赛中,有几匹黑马备受关注,“德福茗”便是之一。由福鼎市德福茗茶业有限公司选送的茶样获得新茶类(寿眉)状元,新茶类白毫银针获得银奖。“德福茗”能击败众多知名龙头茶企一举夺魁实属不易。

    “制出一款好茶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福鼎市德福茗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承斗如是说。天时是指采茶时节要老天作美,风和日丽。地利是指茶的原产地要求无污染,海拔600—800米的山头最佳。德福茗的茶叶主要来自磻溪黄冈和白琳车洋,黄冈海拔600多米,是产好茶的最好地区。车洋地处白琳的母亲河上游,生态环境好。人和是指制茶人的制作工艺。

    1990年,杨承斗开始从事茶叶制作和销售工作,20多年的从业经历让他对制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白茶只经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就可成,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这里面包含制茶师傅太多心血。”日光萎凋是传统白茶的制造方法,对阳光强弱和晾晒时间要求严格;烘干和焙火要注意发酵的时间和温度的调节。“刚开始做茶时,往往要反复试验,多重比较,经过多次失败后,方可觅得制茶的良方。制造出顶级白茶,10次里面有1次就感到很满足了。”从杨承斗习以为常的平淡叙述中,我们更可感到制茶之艰辛。

    “白毫银针”萎凋的奥妙

    白毫银针的制作是白茶中最难把控的。笔者特意走访了荣获金奖的两家福鼎市龙头茶企,鼎白茶业有限公司和福大茶业有限公司。

    鼎白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白毫银针在本次比赛中,以0.44分之差遗憾地与状元失之交臂。鼎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传意告诉笔者,他对白毫银针的日光萎凋和其他茶企存在着不同观点:1.始终坚持用日光萎凋工艺,除非天气不允许,萎凋时间要达到72小时。2.关注萎凋茶叶的走水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调整萎凋方式。3.厂房设计根据其父辈传下来的经验,既能受风,又能充分接受阳光的场所,俗称制作白茶的风水地。4.萎凋工艺没处理好的茶叶,坚决处理掉,决不出厂次品。

    也许是坚持日光萎凋的缘故,此次大赛,茶人组对鼎白的白毫银针评分很高。事实上鼎白的白毫银针名不虚传。2012年,鼎白的白毫银针曾荣获宁德市茶王,2013年中茶杯荣获特等奖。有品尝鼎白的白毫银针的人都说,其入口的滋味鲜爽度高,能打开舌面的味蕾,让口腔充满茶香。

    走进福大茶企,福大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允居告诉笔者,他的白毫银针生产与鼎白方式不同,利用室内加温复式萎凋方式生产。“多年来我们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改进萎凋房,使室内萎凋生产的白茶达到最佳。”林允居说。有着20多年制茶经验的林允居,还经常向老茶师学艺,不断提高制茶工艺。他认为,白毫银针萎凋时间一般控制在48小时左右,期间要进行并筛,并筛的时间和技巧都很关键,其间要掌握温度、湿度等。

    福大的白毫银针能获奖的另一个原因是原材料供应,茶青都是采自高海拔又有森林无污染的环境。林允居说:“我们已经投巨资在太姥山孔坪建立800亩有机茶基地,就是为了有优质的原材料。”品饮福大的白毫银针,满披白毫,毫味十足,白茶的韵味明显。

    “状元”是这样炼成的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无疑是此次大赛获得金奖最多的茶企之一,那么品品香的“状元”又是怎样炼成的呢?公司副总经理邵克平坦诚,几年前生产的茶叶品质并不是很好,其口感、外形等与其他公司生产的茶叶还有一定的差距。为了寻找差距,公司不怕“出丑”,积极参加各类茶事评比活动,从中寻找差距,以便改进。

    为打造福鼎白茶第一品牌,品品香在规范生产上大做文章。设置了总负责、采购、加工人事监管、加工工艺监管、评审监管等人事制度流程,对茶叶生产环节的外形、水分、农残、出厂检验、拼配及出厂抽查等多个业务流程进行严格把关。每个人事环节详细负责各自的业务范围,从而打造一支专业化茶业人才队伍。

    茶叶好不好,首先看原材料。近年来,品品香公司分别在管阳、磻溪、贯岭建成三大茶叶基地,以基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农户开展茶叶种植。在茶叶基地严格按照现代茶园标准化管理模式,严格把关茶叶的土壤、种植、采摘、施肥、虫害防治等环节,按照统一采购、统一配发、统一管理的方式,与周边农户达成合作关系,为公司提供优质的茶叶原材料,把好品质第一关。

    “人才是企业的创新源泉。”邵克平说,为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公司高薪聘请了具有国家级茶艺工程师人才担任企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总监。这些人员在茶业领域具有多年的生产、研究经验,为公司茶叶技术把关注入一股强大而又新鲜的血液。“有了优质人才,企业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邵克平说,一方面公司通过加大技术设施的投入,先后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茶叶生产流水线等。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与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国内多所大学合作,承担省科技区域重点项目:福鼎白茶产业提升关键技术、年份茶鉴定标准研究、白茶功效研究等多项科技项目的开发与研究,力图让福鼎白茶的技术研发始终走在最前沿。

    同时,企业将历年来获得参赛奖金的一半作为员工技术创新的奖励基金,大大提高了全体员工的技术创新积极性。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