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骄傲”的茶人
羊城归来话茶市之二
□ 本报记者 赵光辉

    今天说第二个故事,主角叫“骄傲”的茶人。茶人是个约定俗成的称呼,我这里主要指从业资深、以茶为生、专业知识深、能力强的茶界精英,大致包括了专业技术人才、茶企领导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决策权、影响力对至少一个企业,甚或整个行业负有责任。

    茶人:我怎么就骄傲了?

    给茶人戴上“骄傲”的帽子,一定会招来广大茶人的质疑:我怎么就骄傲了?我哪里骄傲了?

    为什么说茶人骄傲呢?因为不少茶人眼里只有茶而心里没有人,还因为不少茶人心里只有自己而没有同行。一言以蔽之,就是守着心中那棵神圣的植物,消费需求、市场变化、时代潮流、竞争对手——都隐退在茶后的微醺中了。

    当然,我先要替骄傲的茶人抱个委屈——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把茶叶神话了,这种神气和仙气很容易把茶人引向天生不凡的误区和幻觉。的确,茶叶这片东方树叶自从被神农氏发现,就不断担负起超载的使命——形成汉文化的特质、维护各民族团结、甚至是矫正国家疆域、抗衡贸易战争。茶叶何幸竟被承载上这么多的责任与使命?背后真正引导历史舵轮的还是我们的人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在这种神话熏陶下,不少茶人,尤其是茶企领导人身上,很容易看到这种对茶的痴迷与热爱带来的“偏科”——对产品研发如数家珍,对消费需求颟顸无知;对茶叶本身研究至深,对市场变化熟视无睹;对传统领域固步自封,对年轻群体无动于衷;对自身历史崇拜自恋,对时代潮流隔岸观火;对自家产品妄自尊大,对市场竞争自欺欺人……

    除了做原料供应商,大多数茶企都是茶叶终端消费品的研发生产推广销售者,这应该是一个与市场密切相连的行业,这样一个长长的产业链也不可能只限于一种人才。但现在的茶人整体上还是产品至上主义主导,销售导向者少,市场导向就更是不足。这个缺憾本身反映出茶人的主流思维还停留在农业文明时代,他们对商业文明、市场文明的隔膜背后,就是混合着落后与自信的“骄傲”。

    “骄傲”的代价

    我们说起中国茶产业的不足往往要揭这样的伤疤——几万中国茶企抵不上一个立顿,几万中国茶馆赶不上一个星巴克。如果说立顿历史悠久,那么星巴克的崛起绝对算不上“抢跑”,放眼国内二三十年的茶企茶馆太多了,我们没有丝毫的借口为自己开脱。中国茶产业的不足根子在企业,企业的不足根子在企业家。我们与立顿、与星巴克的差距就是作坊与公司的差距,就是产品导向与市场导向的差距,就是摸着石头过河与制度化标准化体系的差距。这种差距会导致什么结果?我讲两个故事。

    多年前,在茶的故乡中国诞生了第一个本土茶饮料,一个崭新的产业如旭日东升让人骄傲振奋。然而今天难觅踪影了,它只为商学院提供了一个失败的案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当年为统一茶饮料策划操盘的一个台湾企业家,从他口中得知了第一个本土茶饮料是如何被“阴”掉的。他们只知道产品,不知道规范市场与渠道,任由窜货横行还自得于“横竖卖的都是我们的产品”!他们只知道广告有用,不知道铺货跟进,导致许多市场无效;更致命的是,他们不知道暗处强大的竞争对手正虎视眈眈伺机出手,盲目乐观的暖暖旭日很快就被淹没在无情的冰冷海面下。当时我觉得:市场竞争太残酷了,消费者没有人会感念你开山鼻祖的功劳与苦劳,只会从自己的需要和方便舒适做出选择;竞争者更是“卑鄙”,用一整套的战术、策略在你的软肋上能插多少刀就插多少刀。当然,现在我明白市场竞争一定是优胜劣汰,最后获胜的一定是先进的理念、规则、制度、模式。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不久前我在广州茶博会上采访一位大型茶企老总,听他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中尽情抒发对自己产品的赞美和自信。然后听到他说:我们只专注把自己的产品做好,我在云南考察投资生产期间,对周边的企业一个都没去看过,因为没必要!

    这种茶人特有的骄傲在展会中时时处处都能碰到,有的是以谦卑表现出来——我们立足自身,一切都要靠练好内功;有的则以不计成本的技术崇拜表现出来。比如有企业开发出新的茉莉花茶,搞了一辈子技术的老茶人兴奋地讲着如何把几十年前因为成本过高竞争力不足而被淘汰的茉莉花品种开发出来,而这一切并不是因为市场调研发现消费者喜欢。

    别人是怎么做的?立顿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调研的周密、细致、系统、科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立顿今年也推出了茉莉花茶,与我们那家企业比,这两个不同理念和程序下推出的产品,竞争结局会怎样还不清楚,但看到一个老茶人与一群武装到牙齿的研发机构在PK,真有些觉得立顿在“欺负人”。不知道国外茶企是如何制定和执行竞争战略的,但麦当劳之父克罗克在他的自传《苦心经营——麦当劳创业史》中对竞争有一段精彩的阐述与描述,他说“我对待竞争的办法是一种积极的办法。强调自己的力量,强调‘质量、清洁、服务、价值’,这样竞争就会自己消失,使你保持在一个高水平上”。从这一点看,克罗克多像我们“骄傲的茶人”。然而他并不以叶障目、自欺欺人。“让我告诉你,我并没有超凡脱俗,我不止一次地在夜间两点钟去翻竞争者的垃圾,看他前一天用了多少箱肉、多少面包等。”

    当年我们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曾经用天朝大国的骄傲和马桶、大刀带去抵挡。如今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中国茶人的“骄傲”究竟能坚持多久呢?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