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单位:
安徽望江农村商业银行
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讲述现代金融环境下银行如何谋求发展的鸿篇巨制。作者通过总结广发银行杭州分行十多年的信贷经营经验,从自身的独特经营理念和实践出发,讲述其如何选择信贷客户、如何与客户一起成长、如何规避风险等原则,并引用了丰富的实际案例来分析例证,为其他银行的信贷经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金融管理提供了很好的思路,非常值得一读。
掌门人品书:
道行于“新” “心”系客户
□ 安徽望江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 马金林
读这本书,与其说要学习的是杭州广发银行如何开展信贷业务、如何在十几年时间里发展壮大并成为业内竞相效仿的典范,倒不如说我们要学习的是它由内而外的“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和不断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
杭州广发银行种种成功的案例背后蕴含的是全行“客户共同价值观”的至高理念。整个信贷业务的开展,始终围绕三个方面:选择客户、开发客户、服务客户。例如“三查”不流于形式,心系本行利益有目的性地筛选客户,并实行一站式全程服务。
客户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客户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在需要关注和帮助的时候,我们绝不应吝啬资源共享,提供适当的专业扶持,尽力和客户一起完成资本的增值、效益的增收。只有建立了牢固的感情基础,才谈得上客户的深度开发。那些“成片开发”、“经济单元”、“滚动开发”的创新理念才会有发芽的土壤。
望江农商行挂牌开业不知不觉已走过了两个年头,但从主观意识上面,我们的员工还未曾切换和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主人翁意识,没有把客户当成我们共进退的伙伴,亦没有正视“服务的本质就是拥有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全国的经济改革浪潮里,农信社的改革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突破现实发展的瓶颈问题迫在眉睫。如何做到稳中求进,一方面在改制农商行的过程中实现盈利,立于不败之地,另一方面又承担起政策性支农的职能,最终走出一条具有农商行特色的“双赢”之路。
树长得好不好,根很重要。对农商行而言,根基就是客户。营销往往不在于创新业务的多少,而在于心系客户,不断创新更多更好更优秀的服务理念,用心的服务就是无形的营销,这种对客户关系的巩固才是最牢靠的。
员工笔记:
转“危”为“机”的智慧
□ 陈 霖
“怎样做到风险可控”,是每个银行都会面临的“危”的问题。
杭州广发银行针对风险方面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变“风险最小”为“风险可控”,重点在于对风险点、风险链、风险度的有效控制;二是变“静态风险控制”为“动态风险控制”,要求对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方面全流向的有效控制;三是变“被动应付风险”为“主动化解风险”,要求尽早发现、尽早控制、尽早化解。
同时,杭州广发银行针对各种问题有着自己的处理方法和决策,将“危”变成“机”。其一,他们的市场基本逻辑是“利己先利人”。其二,他们始终秉承这样一条原则:“在金融合作中,银行有责任把握主流方向,尤其明知客户有风险的时候,银行要有话语权。”只有双方达成共识,共同努力才能共赢。
如何让“客户”选择你,则是银行存在的必要条件。有时银行面临两个选择,一是“等”,这样做永远不会错,但是会没有饭吃。二是“找”,就是找米下锅。这就需要在危机中找到机遇,转危为安,也就是创新。
(安徽望江农商行杨湾支行)
“赢”在“人”道
□ 王艾婧
杭州广发银行的竞争、发展、创新等,无不是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理念进行的,总结而言,就是两个字:“赢”和“人”。
“赢”,《说文解字》将其拆为五部分:亡、口、月、贝、凡。而“人”在其中,“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赢”为横向理念,“人”为纵向标准,贯穿始终,两者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对内,提升职工的业务能力,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对外,客户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相辅相成,互助互爱的价值观念。最后才有望达成全行一致团结、银企通力合作的双赢局面。
亡字当头,要有危机意识,“信用其实是一种冒险的信任”。
口,即嘴巴,衍生为沟通、联系相互理解之意。
月,古语为“肉”,即健康的身体和精神风貌。我们积极发展自己,学习创新,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的金融服务。
贝,是货币;凡,是平常心。过于谨慎,拒绝客户,发掘不了客户未来的发展潜力,但也不能急功近利,而应以端正的心态诊断问题、发现问题。绝不误判一个问题户,也绝不放过一个优质客户。
(安徽望江农商行杨湾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