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年1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曼德拉的光辉岁月

□ 陈 开

 

    中国香港著名摇滚乐队BEYOND曾经为曼德拉写过一首名为《光辉岁月》的歌,以此形容曼德拉漫长曲折却又辉煌的一生再贴切不过。

    曼德拉的全名是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 Nelson Rolihlahla Mandela ),他于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

    曼德拉从1948年起就开始积极投身政治运动,反对执政的南非国民党推行的种族隔离政策,并因此而遭到当局的拘捕,在监狱中度过了整整27年。这期间,他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在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中,他遭到单独关押,不能与人交流,而关押室中甚至没有自然光线,更没有任何书写物品。曼德拉在罗本岛的狱室只有4.5平方米,由于是重犯,他不能参加当时岛上的囚徒自发组织的足球联赛,甚至连看球都不能。但这一切都没能击垮曼德拉的意志。

    曼德拉在服刑期间坚持通过在牢房中跑步和做俯卧撑锻炼身体。在罗本岛时,他还时常作画,画一些铁栏杆外的风景。1982年被转到开普敦的波尔斯摩尔监狱后,他迫使狱方让他开了个小菜园,在那儿他种了近900株植物。正是这种乐观、积极、坚强的精神让他笑到了最后,赢来了辉煌。

    南非政府迫于国际政治压力,于1990年2月11日释放了曼德拉。他随即前往约堡的索维托足球场,面向12万人发表了著名的“出狱演说”。获释后的曼德拉以他的智慧和宽容放弃了当时一度甚嚣尘上的暴力推翻白人政权的计划,而是致力于以和平方式结束种族隔离政策,并积极推动建立新南非民主政权。

    由于他在化解南非不同族群的仇恨以及推动南非民主进程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1993年10月15日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1994年5月9日,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大选结果揭晓后,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曼德拉的一生经历过太多苦痛与折磨,然而这一切都没有改变他乐观、幽默、平和、宽容、坚定的高贵品质。他没有因为种族主义政权的迫害而走向极端、施展报复,而是极力斡旋、促进和解;他没有因为长期非人的囚徒生涯而失去理智、放弃希望,而是积极锻炼身体等待胜利的到来;他没有在声望高涨时贪恋权位、中饱私囊,而是在一届总统任满后立即退位;他没有在退休后坐享功名,而是积极奔走为慈善事业贡献心力。

    曼德拉的伟大不在于他所获得的奖项,不在于世界各国政要名人对他的赞扬,甚至也不在于他为南非新民主政权的诞生所做的贡献;而在于他平和、宽容、理性的精神正是全人类所应具有的精神,他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智慧与方法也是世界各地的冲突双方所应学习的,而他的无私、奉献与坚定的品质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如今他已离去,让我们再唱一曲《光辉岁月》送别:“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


曼德拉生平

  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

  1944年,参加了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

  1952年年底,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

  1961年,创建了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并担任总司令。

  1962年8月,被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5年监禁。

  1962年10月15日,被关押到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

  1964年6月,被以“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罪判处终生监禁。

  1990年2月11日,重获自由。当日,在索韦托足球场发表著名的“出狱演说”。

  1994年5月9日,当选南非总统。

  1997年12月,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总统竞选。

  1999年6月,正式去职。

  2013年12月6日,在约翰内斯堡住所去世,享年95岁。


曼德拉的十二句名言

  “事情在未成功之前,看起来似乎总是不可能的。”

  “教育是可以用来改变世界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我在根本上是一个乐观主义者。至于这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还是后天养成的习性,我无法肯定。作为一名乐观主义者,就需要昂首面对太阳,阔步向前迈进。”

  “我曾经历过许多黑暗的时刻,在那些时刻,我对于人性的信念受到严酷的考验,但是,我不愿而且也不能让自己向绝望屈服。向绝望屈服就意味着失败和死亡。”

  “人生最大的荣耀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次跌倒之后都能再次爬起来。”

  “我认识到,勇敢并不意味着没有恐惧,而是战胜恐惧。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而是征服了畏惧。”

  “自由不仅仅意味着摆脱自身的枷锁,还意味着以一种尊重并增加他人自由的方式生活。”

  “当我走出囚室迈向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知道,倘若自己无法抛下痛苦与怨恨,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

  “诚实、真挚、质朴、谦卑、纯粹的慷慨,不虚荣,热心助人——培养这些品质对每个人都不难——这是一个人精神生活的基础。”

  “为了和平,勇敢的人不害怕宽容。”

  “我们人类的恻隐之心使我们彼此关系密切——不是加以怜悯或者居高临下,而是作为已经认识到如何把我们共同的苦难转化为对未来之希望的人类。”

  “没有人生来就会因为皮肤颜色、出身背景或宗教信仰而仇恨他人,恨都是学来的。而如果他们可以学会恨,那么他们同样也可以学会爱,因为爱比恨会更自然地走进人类的内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