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3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零售业纠结移动支付

□ 本报记者 凌晨

 

  选微信支付还是支付宝呢?在微信裹挟着近6亿的用户和财付通向阿里巴巴发起冲击后,实体零售也在支付革命的道路上赛跑,争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1月15日,阿里巴巴与银泰商业联手在银泰的29家门店推出“当面付”(支付宝移动支付的一种)之后,近日知名折扣商城上品折扣也与财付通达成战略合作,也成为全国首家接入微信支付的零售百货商城。

  然而,移动支付这个看似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更多体验的支付方式,在运作上却牵涉颇多,无论是银联还是“二马”(马云、马化腾),实体零售庞大的现金流此时成了一块肥肉,谁都想啃一口。

  那么,上线移动支付的实体零售商们到底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呢?一向丰富的现金流会不会被移动支付截流?恐怕只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用手机买单

    刚刚发布的《中国网络支付安全白皮书》预计,3~5年内网络支付交易规模至少还有6倍增长,将达到20万亿元以上。其中,移动支付呈现爆发式增长,预计2013年全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会超过8000亿元,是去年规模的5倍以上。

    这样的交易量让人想不心动都难。于是,今年11月,银泰首先高举大旗与支付宝达成协议,在其线下的29家门店开通“当面付”。

    尽管双方都不愿透露目前的交易额,但是银泰网CEO廖斌表示:“对我们来说,与支付宝合作希望的是丰富用户体验,创新支付方式,并不在意究竟成交了多少销售额。”

    那么对于实体零售商而言,相比用POS机刷卡买单,用手机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买单到底是赚还是亏呢?

    记者算了一笔账,消费者刷卡购物时,商家要为每一笔刷卡消费付出“手续费”。比如招商银行的POS机,刷单手续费就需要1.25%;除了刷单手续费外,围绕POS机的软硬件费用,各家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厂商和银行为了推广POS机,可能免费赠送给商户使用,不收取任何费用,而有的银行,商户申领POS机首先需要几百元的押金,同时每年还需要支付上千元的使用费。

    业内人士陆飞(化名)告诉记者,商家支付的刷卡手续费中,主要由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等进行分成,大部分比例为7∶2∶1。

    而目前使用支付宝钱包(支付宝手机APP)进行交易的则免收或者打折第三方支付费用,商家也仅需承担与合作银行的清算费用。

    此外,据了解,银泰安装的“当面付”支付硬件(声波接收器),也都是由支付宝补贴安装的。而消费者在商家使用支付宝“当面付”功能,产生的消费划入卖家的支付宝账号进行结算,而用户端不必支付结算费用。支付宝这种补贴线下的方式难怪让各家争先上马。

    另外,微信似乎更受商家青睐。大家看中微信庞大的移动社交平台,可以更好地让商家接近用户,服务用户。例如在北京各大地铁站,记者就发现自助售货机友宝开展了微信支付“一元购”的活动。据悉,目前友宝的总体销量比原来增加了10%。

    因此,对于越来越频繁的手机支付,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表示,百货公司与线上支付合作的方式,是一个较好的发展趋势,一方面百货公司可以通过这种O2O形式扩展自己的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多了一种便捷的支付方式,对百货公司、移动支付运营方及消费者而言三方有利。

    北京商业经济协会秘书长赖阳更是直言,这不仅意味着支付方式变得多样化与快捷,同时更是云消费时代的到来,使得实体零售商在经营理念、服务意识到品牌价值等方面都得到提升。

挑战传统的困难

    移动支付方便快捷吗?事实上,正如互联网分析师钱皓所说的那样,移动支付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现金支付和刷卡支付这种传统的、人们都习惯了的支付方式。

    在线上,电子支付是个必需品,但在线下,它不是了。

    虽然有支付宝近1亿用户的珠玉在前,但银行卡的用户更是大得吓人。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报告数据显示,截至第三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39.66亿张,同比增长16.65%,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2.92张。

    另一方面,尽管受到电子商务和消费力疲软对传统零售业的双重冲击,以及中央对“三公”消费的抑制,使得去年我国零售业预付卡增速明显下滑,2012年的销售增长率为17.38%,比2011年下滑8.31个百分点。但是,当下零售业,特别是百货业的现金流依旧主要由供应商货款和预付卡两个部分组成。

    如果真的如各家想的那样用移动支付实现O2O的闭合循环,那么品牌商与消费者在资金上直接关联,商城恐怕前途艰险。

    以率先与微信达成合作的服饰品牌绫致为例,如果一个消费者进入其店铺中,看中了某款衣服,试穿之后,打开微信扫描一下衣服吊牌上的二维码,可以在店里下单,也可以在微信下单。

    如果使用微信下单,就将货款直接打入了绫致的账号,等于是切走了百货商场的订单。那么联营制的百货商场,无法按照订单与品牌商分成、更别说拦截货款。

    当然,不能排除商家与电商联手推出的虚拟购物卡,仅凭代码即可消费。据了解,京东商城在中秋节前今年大闸蟹券的销量同比去年增长2倍以上。

各方角力

    小小的移动支付却动了各方势力的蛋糕,银行、供应商、商场、第三方支付方,甚至是移动运营商都在抢夺市场。

    钱皓指出,当下POS机在零售业已经相当普及。大部分商场、超市和便利店,都是接受POS机刷卡的。支付宝要去动这块奶酪,难度很大,毕竟银行也花了多年的人力物力,才把POS机普及到现在这个程度。

    而同时支持条形码与二维码的POS机目前普及率较低,但是移动POS系统已经越来越多。

    据了解集促销、库存等为一体的移动POS系统已经开始推广,例如北京菜市口百货上线移动POS系统之后,节省了大概30%以上的人力。

    业内人士也指出实体零售上线移动支付,牵涉到POS机的改造、加入无线业务、库存系统的省级配套等等,对于大型的连锁零售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此外,德勤中国金融服务行业主管合伙人王鹏程曾说,仍处于培育阶段的移动支付市场,整体普及率较低,多数移动支付业务与产品还处于试用阶段,产业链各方尚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面临的问题还很多。招商银行总行零售银行部副总裁刘建军就坦言:“在市场培育期,可能只有1%的人群会使用,而有100万台POS机还处于闲置状态。”

    值得注意的还有,在线下支付中,用户有退货退款的需求,则需要将钱返回到用户的支付宝账号中。这意味着,支付宝钱包还需要将订单详情与金额款项绑定,才能够做退款事宜。而目前支付宝当面付尚不具备这项功能。这也为实体零售埋下了退换货纠纷的隐患。

    安全问题也是未来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据《2013年中国手机银行用户调研报告》显示,绝大多数用户对使用手机银行支付存在疑虑,对安全问题存在疑虑的用户超过六成。有安全专家甚至不建议用户使用移动支付。

    或许,一时的体验快感可以为实体零售商们聚焦很多人气,然而,消费者冷静之后能否继续推广还有待时间,毕竟挑战传统的事总不会一帆风顺的。


新闻1+1:

“我们只有一个对手:现金”

    移动支付的战斗正轰轰烈烈,对于这个战场的主角——支付宝和微信来说,这场战斗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直接碰撞。事实上,在这之前,尽管有不少磕磕碰碰,但都并不涉及主业,而这一次显然才刚刚开始。

    11月,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表示,支付宝钱包用户已经过亿。作为阿里系在移动互联网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支付宝宣布将移动端的支付宝——“支付宝钱包”作为独立品牌发展。

    相比格局已定的PC端支付市场,移动端未来在金融、生活服务、电商等领域的想象空间更大。樊治铭同时透露,支付宝钱包将会独立品牌运作,对手是实体钱包。

    今年7月,微信的5.0版,新增了银行卡支付功能,加入了在线支付的竞争行列。因为有几亿用户的底气,微信似乎在不经意间,成为淘宝的直接竞争对手。

    一贯自信的马云,开始感觉到了压力。他担心的是,一旦微信支付成熟,或许能够改变整个电商生态,而终结了支付宝和淘宝垄断的局面。

    不仅如此,在实体店使用微信5.0版本的微信支付功能并绑定银行卡,可以通过扫码的方式直接购买咖啡、零食,打印照片,为手机充值,还能遥控空调、电视。在网络环境好的情况下,整个支付过程十分顺畅,平均10秒钟即可完成整个支付过程。

    支付宝也真切感受到来自微信支付的压力。“支付宝钱包”开始试水公众号,在移动客户端接入服装品牌、银行等商户。天然的金融支付属性下,信息订阅、商品浏览、购买和线下兑换都可以通过手机实现。麦咖啡等首批入驻商户很快获益;把“营业厅”开进支付宝的光大银行信用卡,短短7天粉丝数突破50万。

    支付宝更发布公告称从2013年12月3日开始在电脑上进行支付宝账户间转账,将收取手续费,0.5元起收,10元封顶。支付宝明显是在鼓励和引导用户使用手机支付端进行支付,此次费率调整或与支付宝移动端布局有关,意在拉动移动端发展。

    而在专家看来,支付宝PC端收费而手机端不收费,这正是支付宝直接对抗微信的策略——改变用户的使用策略,更多地往移动端迁移。

(南都)


评论:

移动支付还未普及何来爆发?

  最近支付领域的两件大事儿,都与移动支付有关。一是微信挟6亿用户推出微信支付布局O2O;另一件事儿是支付宝PC端转账将收费,而手机端转账继续免费。对此,不少业内人士纷纷感慨:移动支付即将爆发,银联或将被颠覆。

  的确,微信6亿用户是一个庞大群体,但并不意味着微信支付能够颠覆传统支付手段。无论是支付宝,还是微信支付,现阶段移动支付还未进入普及阶段,爆发更是无从谈起。

  央行发布的《2013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第二季度全国共发生电子支付业务62.45亿笔,金额251.0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41%和24.62%。其中,网上支付57.87亿笔,金额247.8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87%和24.10%;电话支付0.86亿笔,金额1.08万亿元,同比分别减少6.07%和13.53%;移动支付3.71亿笔,金额2.0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4.70%和363.92%。

  从规模上来看,移动支付的规模还是相当小的。不可否认,移动支付最近一年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但要在电子支付领域中占据一席之地,还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安全至今仍然是影响移动支付普及的一个因素。目前,移动支付通常构筑在智能手机这一硬件设备上的,以客户端结合硬件的形式完成支付。也就是说,移动支付涉及到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运营商,每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引发安全问题。正因于此,很多用户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还心存疑虑,安全因此成为移动支付普及中的一个绊脚石。

  因此,应用场景少才是影响移动支付发展的最大障碍。

  在银联的推动下,刷卡支付也成为了一种潮流。追根溯源,信用卡和银行卡支付方式之所以能够高度普及,与POS机的普及有着紧密的联系。

  再看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至今非常有限。据悉,携6亿用户的微信支付,目前只能微信这个封闭的体系内应用。尽管微信支付可以通过刷二维码购买饮料、咖啡以及手机充值,但前提是,商家必须有相应的APP配合使用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微信支付要想普及,必须有强大的地推团队,在各商家安装APP来配合微信实现二维码支付。对于商家们而言,与安装银联的POS机相比,无论是维护,还是投资,微信支付的成本都要高得多。

  再看基于支付宝的移动支付,同样存在应用场景少的诟病。不久前,银泰商业集团与支付宝钱包达成战略合作。消费者在银泰可以无现金消费,拿出支付宝钱包直接在全国37家银泰门店享受手机支付服务。除了银泰外,能够使用支付宝移动支付的商家并不多。

  归根结底,移动支付空有庞大的用户规模是没用的,应用场景的数量取决于移动支付的规模和发展。透过POS机和支付宝普及不难看出,应用场景少的现状,注定了移动支付短期内仍处在普及阶段,爆发尚需时日。

(网易)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