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山东青岛市社:重规模 强品牌 决胜在终端
□ 陈 栋 徐维全

    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不断扩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努力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探索优质农产品直接进入社区、进入终端市场的运营模式;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业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山东省青岛市供销合作社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完善各种经营服务功能和手段,创新商业模式,与农民及相关主体共同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51个,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达到37个,创建以生产安全有机无公害为主的农产品基地53个,成功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

    挺进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引导农户进入市场的主渠道。青岛市社采取多种形式领办、培育和规范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抱团”参与竞争,从“小生产”走向“大市场”、从分散经营转向专业化规模化经营、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帮助农民降低成本,生产出优质安全产品,减少农产品市场风险,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青岛市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151个。

    俊堂大梨专业合作社社员已经集体感觉到了专业合作社带来的巨变。多年前,莱西市水集地区普遍采用大肥大水求高产、抢市场先机提前采摘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直接影响了当地大梨的品质,价格上不去、产品卖不动。“俊堂大梨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直接从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入手,做给农民看,推动大梨种植业由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转变。”水集供销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合作社按照绿色食品标准化管理要求建立了317亩示范基地,为农民社员提供技术指导、管理培训和信息咨询等服务,由此可帮助果农每亩年节省农资200—300元,优质果率提升至90%,平均亩产3000公斤以上。

    优质品牌授权省外超市

    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是供销合作社的一项重要工作,青岛市社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探索优质农产品直接进入社区、终端市场的运营模式,巩固和扩大与国内大型超市的合作,并试水鲜活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多种实践形式。在不断建立和不断扩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同时,还致力于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截至目前,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达到37个,该市社已获国家地理认证1个、省级品牌1个、市级1个、有机绿色无公害2个。

    如今,“夏庄杠六九”西红柿已成为市民菜篮子的首选,这完全得益于“夏庄杠六九”西红柿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建设理念。“夏庄杠六九”西红柿种植历史悠久,但面临品种退化、产量减低、变异加快的状况,当地农民种植热情越来越低。为打破市场瓶颈,合作社注重抓产品质量,注册“夏庄杠六九”西红柿商标,与市农科院联手,开始每年不断科学提纯培育。带领农民全部种植提纯品种,其果实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B、维生素P的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

    城阳区供销合作社参股建设的青岛福鸿蔬菜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豆芽孵化企业,日产“金丁香”品牌豆芽达40吨,已与青岛十几家大中型超市实施“农超对接”。能够赢得超市的信赖,青岛福鸿依靠的是出众品质。“在供销合作社的帮助之下,我们公司建成了省内唯一一条大型绿色豆芽孵化及产品深加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了无菌化车间运作,豆芽生产全过程由电脑控制,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公司董事长胡保友介绍说,“为扩大生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我们正在建设一处8000吨恒温库,用于豆芽原料黄豆、绿豆的储存,争取让‘金丁香’豆芽这一优质农产品覆盖全省。”

    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则将“农超对接”的半径拓展至省外。近日,笔者来到广大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莱西日庄镇的一处蔬果收购点,选级的、过秤的、装车的……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而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轮番上演。近年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河头店供销合作社主任赵利国发现,制约果蔬产业发展的根瘤在于“销路”,便以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建构“从产地到销售终端”一体化农产品经营模式。“合作社利用省社与北京物美集团联合举办的山东农产品直接进超市活动,成功把莱西最有优势的绿宝甜瓜打入北京物美超市。”赵利国对笔者说,“绿宝甜瓜的成功对接演变为开端,截至目前,合作社通过努力,将授权对接的蔬果种类拓展至30余个。与此同时,合作社已全面接管北京物美23个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管理,开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直接进超市经营管理的先河。”

    精深加工叩开国际市场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格局,青岛市社及时把精力聚焦培植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全力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增强仓储运输、冷链物流能力;加大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业务,推动产品结构逐步升级。截至目前,青岛市社已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56个,其中,年农产品加工、销售额4000万元以上的6个,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俄罗斯及东南亚等国家。

    近年来,古岘供销合作社迈开“走出去”步伐,按照检验检疫部门关于保鲜蔬菜加工出口设施、场地等方面的要求,新上蔬菜加工设备、药残检测设备,配备加工、检验、出口报检等相关人员,成功获取蔬菜自营出口权。经过严格的挑选、分级、包装或深加工后,有70%以上的农产品直接出口到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值得一提的是,古岘供销合作社以精深加工为契机,改变过去“收进来,卖出去”的单一流通模式,把蔬菜经营转移到“收购—加工—储藏—销售”的模式,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形成联合舰队,实现规模销售。

    孙受供销合作社的保鲜蔬菜同样走俏国际市场。在生产基地内经常会呈现这样一幅画面:数十名工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加工蔬菜,日本、韩国的客商则在一旁耐心地等待收购。“我们投资300多万元,把闲置的仓库、大院改扩建成农产品加工车间和冷库,导入加工冷藏环节,从事胡萝卜、圆葱、土豆等蔬菜加工、保鲜、冷藏业务,产品主要出口日本、韩国、迪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保鲜蔬菜达到6000多吨。”孙受供销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