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确保了供销合作社服务“三农”的宗旨得以延续,其生存发展的阵地、促进农村流通的作用、服务对象、改革发展的方向得以延伸。
重庆市巫山县供销合作社曾经有过计划经济时代的辉煌,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遭遇了寒流。近年来,在经历了改革的阵痛与跌宕之后,巫山县社在转轨中涅槃,在创新中发展,以敢为人先的精神,逆境搏击,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在服务“三农”、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
一、实践创新为巫山供销事业在改革中夯实基础
坚持创新发展思路顺应发展大局。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市场经济时期,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始终坚持把供销合作社发展融入整个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去思考,使发展思路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协调。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开放、搞活、见效益、有发展”的改革思路,到21世纪初实施的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和产权制度改革,再到2009年的国发40号文件《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步步深化供销合作社合作创新的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主题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巫山供销合作社始终把政府关心、农民需要、自身可为的事情作为头等大事,自觉地把自身的改革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相互促进、彼此联动的局面。在促进乡村流通建设中,以“农产品进城、日用消费品下乡”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农村现代流通体系。无论是经营总额、农资供应、农产品收购、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都呈现出大幅上涨趋势。
坚持创新发展方向适应农村生活的转型。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把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深化为农服务、扩大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的载体,采取了参与、引导、带动、联动、联合的发展方式和服务模式。自2002年改制以来,先后发展了种植、养殖等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农产品交易市场,组织开展特色农产品购销会,组建了一大批专业合作社、新型股份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综合服务能力覆盖面大幅提高。各种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销售收入逐年递增。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了为农服务平台,同时,对增强社有企业发展后劲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供销合作社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寻求新的合作模式提供了借鉴。
坚持发展目的是为了便民、惠民。按照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始终把便民惠民作为促进巫山县社经济发展和提升为农服务能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实施两社两化、新网工程、发展专业合作社,培训农产品经纪人,还是搞好生产生活资料供应等深化为农服务方式,都直接或间接地达到了助农增收的目的。
二、发展创新使巫山县社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巫山县社主动顺应形势变化,求新思变创新发展,通过创新为农服务举措、推行企业股权改革、建立社有资产营运新体系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综合业绩连续4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好态势。
一是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新举措,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4年,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巫山县社自筹资金90万元创建参股企业新合农业开发公司,助推全县魔芋产业发展。自2010年以来,县社每年争取各类产业发展资金300万元以上,用于奖励扶持全县种芋农户和更新生产设备,今年,在官阳、骡坪、官渡、竹贤等15个乡镇建设魔芋种源基地2000亩,种植商品魔芋3万亩,预计产芋8万吨,产值达3亿元。兑付奖励扶持资金100余万元,投入近200万元用于更新生产设备和技术培训,目前公司已具备日加工10吨鲜芋能力。巫山魔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系列的为农服务创新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蓬勃发展,目前,已完成全县341个村(居委)购销网点建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近600个,入社农户达2742户,带动农户10330户,土地流转57958亩,股份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超过10780万元,入社农户3228户,带动农户9805户,土地流转20115亩,涌现出一批辐射带动效应显著的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许多专业社产品不仅成功占领了巫山市场份额,还远销深圳、香港等地,为巫山特色农副产品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探索模式。
二是创新股权激励制度,深化股权改革。2002年体制改革留下了诸如社有企业股权份额分配纠纷等遗留问题。近年来巫山供销合作社多次召开社有企业股东大会,通过创新股权激励制度,进一步深化股权改革。截至今年5月,县社所有参控股企业股权分配得到进一步明晰,同时为下一步社有企业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发展平台。
三是创新制度建设,建立资产运营新体系。巫山县社近年来废除了多项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涉及财务资产管理、劳动用工、目标考核等10多项新的规章制度。新的规章制度解决了如退休职工安置、化解银行债务、规范管理社有企业资产等难题。
三、思路创新促进县社跨越发展
在今后一个时期,依据自身特点和战略定位,巫山县社将创新工作思路,突出抓好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市场和农产品销售服务体系、魔芋产业、安全稳定四个重点,促进巫山供销合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创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新思路。2014年县社将围绕种植、养殖、服务、金融等行业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其中股份合作社20个,农民入合率达55%,建亮点示范社5个,组建专业社联合社2个,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2个。到2020年,全县规范发展专业社数量突破800个,农民入社率达到60%以上。在发展专业社的同时继续开展市级示范社、县级示范社评选活动,在确保发展数量的同时提高发展质量。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致管理转变,从松散合作向紧密联合转变,从而推动合作经济组织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
二是创新构建市场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新思路。今后一个时期,巫山县社将重点抓好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着力培育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改造升级农产品购销网点建设。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盘活县社剩余资产,确保资产增值。充分利用县社的网络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各种促销活动,推动农产品进城、日用品下乡双向流通,促使巫山特色产品走出去,同时借鉴全国先进发展经验,不断提升巫山产品质量,增强巫山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构建农村经营服务体系,为服务“三农”、助农增收构建强有力的平台。
三是创新魔芋产业发展新思路。魔芋产业作为巫山县特色效益农业十大产业之一,县社将继续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专业大户”的发展模式,增加投入,扩大种植面积。2014年,建立2-3个有规模、上档次的精品种植园区,打造2-3个商品芋试验园区。种植商品魔芋3.5万亩,产值突破3.5亿元。到2020年,将建立起渝东南魔芋种植销售园区,切实增强巫山特色效益农业成效。在未来的几年,继续增加投入,进一步延长魔芋产业链,更新生产设备,扩大加工规模,提高魔芋产品附加值。及时组建生产技术团队,为魔芋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积极争取市、县两级各类补助资金重点扶持园区建设、技术培训、精深加工、市场开发。
(作者系重庆市巫山县供销合作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