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于鞋类电商好乐买并不陌生。尤其是两年前,在资本的助推下,以好乐买、乐淘为代表的垂直电商风头强劲。
2010年、2011年是垂直电商资本的黄金时期,垂直电商大笔融资、广告投放,映射出一派繁华的景象。然而,2011年下半年以来,垂直电商集体“过冬”,在资本冷却的环境下,鞋类垂直电商似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好乐买CEO李树斌对过去进行了反思,并总结出几点经验。
聚焦中高端
李树斌坦言,这两年对好乐买进行了很多反思,第一项反思就是产品定位。
过去,好乐买并没有太多显著的标签,定位“卖鞋”的网站,并没有人群、价格带的细分定位,无所不包。李树斌也曾想过,甚至有可能从卖鞋起家,逐渐像京东一样扩张到其他品类,甚至做自营品类。
“那时候绝大部分公司,追求的目标都太大,包括我们。每个人都想从某个领域开始,成为全品类的一个公司。大家手里拿着大几千万美金,京东最早的时候也不过拿一千万美金。所以大家都觉得还有机会,‘说不定京东犯什么错呢’。”
但现实的问题是,平台型公司已经形成流量黑洞,已不靠差价赚钱,而是通过开放平台、服务等模式赚钱。
对于流量有限的垂直电商来说,如果不避开与天猫、淘宝的直接竞争,而是做一个“小天猫”并没有意义。
“吸引所有用户是不可能的,好乐买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应该寻找更精确的用户群。”李树斌说。
首先,从毛利上来看,只有中高端,才有较高的毛利绝对值。他举例,如果卖50元的鞋,即使毛利率50%,也只有25元的毛利。“只有定位中高端,我们才有毛利空间。卖低端只追求怎么把服务变得更差一些。卖低端产品还想服务好,永远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意。”李树斌说。
第二,低端价格带是淘宝的强项。李树斌算了一笔账,淘宝女装大概有7000万款产品,接近100万家商铺,但100元以下的商品占了30%以上,200元以下的商品占到70%以上。“淘宝最牛的价格带是0~200元的低价格带。如果比价格,淘宝永远比你便宜。因为淘宝运营成本低。高服务必然意味着高成本。如果与淘宝竞争最强的地方竞争,我们永远竞争不过。”
第三,流量有限。李树斌认为,天猫、淘宝的流量是近似无限的,用户群大,运营人员足够多。但好乐买的流量、首页展示的位置是有限的。“以前大家都会说长尾,附加值无限大,可以卖所有的产品。但忽略了流量是有限的,只能把最好的商品放在最主要的位置。”
李树斌发现,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很多B2C的都提升了主营商品的价格带,更追求毛利。“说明大家对追求低端产品、纯低毛利的价格战产品已经逐渐失去耐心了。”
库存关乎生死
很远。你得保证绝大部分的商品卖得一干二净,偶尔一些商品剩下断码的,你才可能赚到钱。售罄率达不到97%以上我都是白干的。”李树斌说,“我看过很多淘宝店,毛利率达到40%~50%,运营几年之后仍没有赚钱,赚了一大堆货。何况我们这些毛利10%~20%的商品呢。”
他认为,过去B2C公司对售罄率和售罄速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至少从2007年到2011年这几年大家并不太关注售罄率、售罄速度,因为大家手里的钱比较多,亏点钱无所谓。大家自己安慰自己,卖得不好,可以搞一个活动,低于成本价卖掉,当成吸引顾客的市场费用。”
但把低价销售库存当成市场费用是极其错误的做法,是在自我麻醉。库存的产生,代表的是没有在合理的时间销售出去,意味着进错货了。“也许这次你只损失了100多件货,可能两年之后,等规模做大了,损失的可能是上万件、数十万件货。”
他坦言,好乐买过去确实有很多库存。“好乐买还算是活下来的企业之一,我们在行业里还是关注得早,行动得早的。如能早一两年意识到如履薄冰,我现在可能会过得更好。”
如何才能达到高售罄率、达到盈利状态?李树斌的答案是,保持缺货、饥渴的状态,宁可损失一定的销售,也不要多一些库存。如果是采买制,预计能销售10万双,就应该采买1万~2万双,需要很强的自制力。“爆款经济害死很多人,因为容易麻痹。每次押爆款都能准吗?如果十次里面有一次押不对就会死得很惨。”
这也正是好乐买开始“聚焦”的原因。
李树斌认为,拓展那么广的产品线,意味着运营很粗犷,买货很粗犷。淘宝每家店只运营100件商品,而过去好乐买每个买手平均运营1000件商品,“不可能管理的好。”调整之后,李树斌认为每个买手运营不能超过100款商品。
“以前我认为鞋没有保质期,鞋其实也是有保质期的,大概是两年左右。用户对新款的追求程度远远高于老款。”李树斌说。
从事零售行业的人都知道,售罄率和售罄速度是零售的核心。对库存的把控上,李树斌有自己的反思。
“以前认为,20%的毛利相对于数码产品已经很高。现在认为,20%的毛利需要战战兢兢才能不赔钱。我很关注库存,但还差得很远。这些数字是生死攸关的。”李树斌说。
20%的毛利代表了什么?举例来说,以8元钱购进了10件货,采购成本为80元。每一件卖10元,毛利是20%。卖到第8件时,才挣回80元的买货成本。
而加上广告、运营等成本,意味着卖完第8件的时候肯定是亏钱的,即使卖到第9件都有可能是亏钱的。因此需要极高的售罄率才可能赚钱。
零售业的净利润很低。假设净利润是3%,卖一双鞋300元,只有9元的净利润。假如进货价300元,20%的毛利,进货成本是240元。这意味着,只要剩一双库存(240元),近27双鞋就白卖了。
“20%的毛利要战战兢兢去卖。80%的售罄率,对很多公司来说已经很高了,但实际上仍差
太快不一定是好事
每个公司都会犯错,这是自然规律,谁都无法跨域。“不会因为你听了很多别人的创业经验就能够避免这些错误。我从创业第一天起,就知道库存很重要,周转很重要。但是没有经历过惨痛的教训,可能体会不到这个事有多重要。”
在犯错的问题上,很多公司因为速度吃了很大的亏。
“传统行业干四年会犯错,电子商务干四年也可能犯错。但传统行业发展得慢,犯错的时候可能是一个不大的错误,意识到后及时改正,容易扭转。而电子商务发展太快了,第四年犯错时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很难调头或者死掉。”李树斌说。
一个公司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速度太快,意味着要放弃很多东西,要拿钱弥补所谓的“快”。但他认为,京东是需要速度的,因为京东不是赚差价的模式,可以做开放平台、做金融、开放物流配送体系等。
“以前,所有人都在比增速,年增长率不到200%、300%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讲。现在没有人比速度了,而是在比公司是否赚钱了,运营情况怎么样,现金流是不是健康。”
“如果做成每年稳定增长30%~50%的公司,今年销售额30亿元,明年37~38亿元,实现盈利,做一个几十亿的公司也是挺舒服的。我为什么一定要追求一个每年增长几百,但是亏得一塌糊涂的公司呢?大家不会再追求那么不现实的目标。”
李树斌称,好乐买快要做到盈亏平衡,快到“舒服”的时候了。“但盈亏平衡肯定不是公司目标,而是要更进一步,实现稳步增长,达到盈利状态。”
(王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