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3年12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二十四小时的一站式服务
重庆市农产品集团绿优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探索农产品直采直销
□ 本报记者 孟芮溪 驻重庆记者 杨耀文 实习记者 陈冬梅

“绿优鲜”社区连锁店店员在帮助市民采购蔬菜。 孟芮溪 摄
图为大足区“绿优鲜”超市门店里,店员在给老人称米。孟芮溪 摄

    如何破解“卖难买贵”?对农户来说就是解决售卖途径,让庄稼能卖个好价钱。对市民来说,答案就是“菜篮子”里的东西新鲜、安全,费用还降低不少。

    重庆市供销合作社一直致力于此。早在一年前,重庆市农产品集团绿优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推出了“绿优鲜”农产品社区连锁店,从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直接采购,到就近组织农户清洗加工,然后直接配送进门店,24小时的一站式服务,节省掉了大量中间批发环节,让绿色、优质、新鲜的农副产品直接摆上超市。农产品有了固定销售渠道,市民也乐开了怀,正所谓“卖难买贵,破解有招”。近日,记者随机选取了一天,坐上“绿优鲜”的采购车,了解了蔬菜进城的颠簸之旅。

    清晨5:00 

    种植基地采购忙

    早上5点,天气还有些凉。然而“绿优鲜”的采购车已经向着蔬菜基地出发。今日目的地扶欢镇,采购萝卜6吨。

    这天要采购的是萝卜,根据前一天收集主城绿优鲜门店的订货量,采购总量为6吨。

    这一趟需要从兰海高速公路雷神店出口下道,再走30多公里山路,单程约120公里。山路崎岖,我们乘坐的货车,到达扶欢镇需要近3个小时。

    路上, 绿优鲜公司物流配送中心采购总监张谊介绍,扶欢镇盛产又大又甜的萝卜。从2011年10月起,绿优鲜与当地四季大萝卜专业合作社签订长期购销协议以来,就一直从这里采购。今年持续低温天气造成北方蔬菜减产,南方蔬菜价格看涨。扶欢镇的萝卜同期收购价也从去年的每斤0.15—0.22元左右,涨到了今年的0.35—0.5元不等。

    据了解,截至目前,重庆市农产品集团绿优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网点遍布重庆潼南、重庆綦江、重庆璧山、重庆南川等15个区县,直接对接的蔬菜基地超过32个,与450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产销、农超对接。

    上午8:00

    销量稳定有保障

    采购车到达扶欢镇东升村九组。四季大萝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明德带着几名社员已在等候。田坎上,成堆的扁圆形带泥萝卜,每个个头足有一两斤。

    “昨天下午接到订货电话后就拔出来了。”张明德热情地招呼着,“瞧,都是下午露水干透后拔的,带泥少。”

    今天收购的是社员赵志银、李仁忠、李仁孝家的萝卜。三家人都邀来了亲戚朋友,帮着将萝卜装到专用的转运袋中,然后过秤、装车。

    70岁的赵志银边装车、边算账,手上嘴上都不耽误。他家种了两亩萝卜,每亩收获约7000斤,按照当天每斤0.35元的价格,每亩能卖2450元。

    “这个价格能赚钱吗?”“能!”赵志银算起了成本——每亩地租机器整田120元,肥料、农药100元。家里劳力多,下种、除草、管护、采收都不用请人,省了人工费,所以每亩地成本在220元左右。“但村里种萝卜多的大户要请人,加上人工费每亩地成本要八九百元。”赵志银补充:“每斤起码要卖到1角5,才保得住本钱。”

    据介绍,今年萝卜行情好,除了供应主城几大超市外,还有不少周边省市批发商也来采购。但是往年,曾有销售不畅的时候。大约七八年前,当时菜贩只出到5分钱一斤,还要求送到县城。那一年,农民只能任由萝卜烂在地里。2009年,当地成立合作社后,得到了绿优鲜等超市的订单,总算不为销售发愁了。

    但事实上,农户不再担心销量问题的真正原因是“绿优鲜”每天不间断地收购。据悉,“绿优鲜”运行一年来,日均蔬菜直采自销量约30吨,直采金额近12万元。目前有本地黄瓜、玉米、苦瓜、柿子、西瓜等10多个品种系专业合作社直销产品,每天的定量采购使得农民产出可以得到及时销售,保证了农民收入。

    中午12:30

    减速慢行少损耗

    匆匆吃完午饭,踏上归程。路不好走,驾驶员郑平尽量将车开得慢些,减少晃动。

    “车身多晃几下,就多几分损耗。” 张谊说。

    萝卜上路的成本如下:

    一是损耗。6吨萝卜拉回主城并配送到社区店,自身的泥要损耗4%;途中摔烂、裂口的要损耗1.8%。也就是说,拉回的6吨萝卜损耗就近700斤,相当于约250块钱在路上就跑没了。摊到每斤萝卜上,就是0.02元。

    二是材料。装萝卜所用的转运袋0.8元一个,能装约50斤,6吨萝卜仅袋子成本就有约192元。这样,每斤萝卜就又要摊上0.02元。

    三是油费。从绿优鲜配送中心到扶欢镇往返共240公里,按百公里油耗22升计算,共耗油52.8升,以0号柴油每升价格7.39元计算,油费约390元,折算到萝卜上,就是每斤0.033元。

    按这样计算,一斤萝卜从“出生地”顺利“进城”,“身价”就上升了约0.07元。

    下午4:00

    按需分拣和整理

    货车才回到绿优鲜配送中心,搬运工们忙着将萝卜搬下车。整理工将萝卜中破皮裂口的”伤病员“挑选出来,分装到转运箱。但是他们满载的新鲜蔬菜并不是马上送进超市,还有一道更加精细的配送流程等待实施。

    张谊说,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以及蔬菜分配的准确度,重庆市农产品集团还分别投资修建了市、区县级配送中心。仅仅是重庆渝北农业园区的市级配送中心,每天就会派出10余辆采购车到各个蔬菜基地,采购来的蔬菜会统一运输到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的工作人员统一整理、分拣、称重后,根据主城41个“绿优鲜”农产品社区直营店的不同需求配送到位。

    据市级配送中心经理罗朝忠介绍,中心的操作间有8000平方米,每天工作人员会等候采购车满载而归。由于各家门店的销量存在差异,对于蔬菜品种的需求也并不完全一样,工作人员需要把蔬菜按照每家门店不同的需求进行整理。

    第二日凌晨00:40

    连夜配送“绿优鲜”

    配送员们按照各门店的进货量,把萝卜以及所需蔬菜分配好,开往各门店。

    罗朝忠说,“操作间两边立有写了各个门店名字的牌子,这些按需求整理好的蔬菜会放到相应牌子下,全部整理完毕后,会连夜把菜品送到门店,第二天一大早市民就可以购买了。”

    据了解,“绿优鲜”超市一年四季提供的蔬菜种类已超过了200种。未来5年,重庆市农产品集团绿优鲜商贸连锁有限公司将充分利用“绿优鲜”零售平台,大力推进农超对接。计划将与全市37个区县(不含重庆渝中区)的500个专业合作社实现产销、农超对接,与全市37个区县(不含重庆渝中区)的股份合作社实现资本对接。

    在价格上,继续以萝卜为例,如果将人力成本折算到这趟采购的萝卜上,每斤萝卜的“身价”又要上涨0.1元。这时,萝卜的价格已从最初的每斤0.35元涨到了每斤0.52元,这还不算绿优鲜物流中心的库房租用、配送中心运营等费用分摊。

    第二日凌晨5:00

    检测上柜很“廉价”

    记者跟随配送车来到绿优鲜加州城市花园门店。门店工作人员随即对蔬菜进行残留物检测、上柜等。工作人员还在萝卜柜台上挂上“赶水萝卜”标签,标价每斤0.58元。

    加州店店长张念告诉记者,该超市当天进萝卜总量700斤,每斤加价0.06元出售,除去损耗能挣42元。

    一番忙活之后,上午8点,超市开门了。而这24小时的一站式服务,也即将告一段落。然而这只是整个农产品流通的一个全过程,这个全程每天都在继续着,只为了让农民不愁销路、市民拥有“绿优鲜”。


<< 消费者说

    店里能买新鲜货 舒心

    已经过了下午1点,在大足区的“绿优鲜”门店,记者看到门店里的货架上依然摆满了各种蔬菜,井然有序,十分新鲜。

    一位带着小孩逛超市的大姐表示,这附近只有绿优鲜一家大型蔬菜超市,她几乎每天都来。比起其他远地方的菜市场,绿优鲜真正方便了群众。

    而正当记者往外走的时候,一对八九十岁的老夫妇蹒跚而来。老大爷牙齿都掉了,拄着拐杖,行走很慢;老大妈花白的头发,耳朵很不好。一位年轻的店员见状,立即迎了上去,仔细地询问他们需要买什么。本来是自选超市,但为了照顾老人,店员亲自为他们装好了他们需要的大米,一路护送到他们出门。这样的服务,真正舒心。

    据了解,“绿优鲜”门店的农产品不仅品种丰富、价格较低,且不少都是其独有的,比如说重庆石柱的“谭妹子”、重庆奉节的“乡坛子”以及产自重庆黔江山区的土鸡蛋,这些农产品在一些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还真买不到。而目前全市已有450个专业合作社成为“绿优鲜”的主要供货商,2600多种农特产品进店销售。

    除了蔬、果、肉、米、面、油等生鲜农产品,“绿优鲜”经营范围还涵盖了副食品和日用品,共有近25000个品种。当然,生鲜农产品是其经营的核心,品种共500多个,营业面积超过总面积的45%,汇总销售突破总销售的50%。

    价格便宜两三成 开心

    “绿优鲜”珠江太阳城店店长邓志武表示,该店每天上架的蔬菜品种有120个左右,其中三四十个来自蔬菜基地的直供。由于省去了中间流通环节,这些直供菜品的价格都低于其他超市。

    “我们店蔬菜的平均售价比附近的超市和菜市场便宜两三成。”邓志武举例称,来自重庆铜梁蔬菜基地的长白萝卜和莲花白,店里只卖0.28元/斤,而其他超市每斤的售价为0.6—0.8元;来自重庆璧山的本地莴笋0.6元/斤的售价只相当于其他超市和菜市场的五折价。

    家住重庆江北区珠江太阳城小区的王文婷算过一笔账:在“绿优鲜”开张前,她家三口每月大约需花费1000元购买食材,而“转战”该店之后,她每月至少可以节约300元的开销。

    而在重庆江北区北城路经营中餐馆的刘老板也喜欢到“绿优鲜”来“捡便宜”,“我每天都要来采购一箱(50斤)白萝卜回店里炖汤。按照一斤便宜0.5元来算,我一天就可省下25元。一个月下来,仅买萝卜的钱就节约了七八百元。”

    市社负责人介绍,由于“绿优鲜”自身的固有社会责任,并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相比于传统的农户、菜贩子、农产品交易市场、物流公司再到超市的过程,“绿优鲜”省去了中间3个环节,节约下的成本则返利惠农、让利于民,为市民的“菜篮子”节约下不少钱。

    现场可测试农药残留 放心

    66岁的徐大爷家住重庆南岸区海棠晓月小区。上午10时许,徐大爷推荐邻居蒋大爷去小区附近的“绿优鲜”买蔬菜。

    “老蒋,这家店的蔬菜不仅价格便宜,品质也有保证。”在徐大爷的要求下,工作人员拿出便携式农药残毒速测仪,对货架上的油麦菜进行了农残检测。

    蒋大爷看见,工作人员先将油麦菜的菜叶切成约2平方厘米大的碎片,再倒入放有蒸馏水的容器中搅拌。约5分钟后,取适量蒸馏水滴在白色的农药残留速测卡上。最后,工作人员将速测卡放入测试仪中。

    在等待结果期间,工作人员告诉蒋大爷,速测卡变成蓝色则表示农药为阴性(无毒),白色为阳性。10分钟后,看着蓝色的速测卡,蒋大爷高高兴兴地往菜篮子里放了两把油麦菜。蒋大爷说,虽然不是每次买菜都要检验农药残留,但是这种随时可抽查的设备的确让消费者对“绿优鲜”更加放心。

    据了解,“绿优鲜”经营的商品主要来自各区县的专业合作社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以及市内外农业产业化企业生产的合格放心产品。这些商品都经过了严格的检测、检验。同时,在每一个“绿优鲜”门店都配备了农产品质量快速检测仪,以便市民抽查。

    海棠晓月店店长易娅介绍,除了可现场测试蔬菜的农药残留外,“绿优鲜”还建立了全程食品安全溯源体系,给蔬菜配备“身份证”,“哪怕是一棵小葱,我们都能查出它的产地和各个流通环节等。”

    足不出户鲜菜送上门 省心

    据悉,在市社大力推动下,“绿优鲜”网上超市已正式改版升级上线运营。消费者只需打开网页、滑动鼠标,特别是那些不想出门的宅男宅女以及生活节奏快的白领们,足不出户也能吃到新鲜的蔬菜、水果。

    至此,“绿优鲜”将继续推行“实体店+网店”相结合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现在在“绿优鲜”网上超市(www.i6uc.com),网友们还可通过页面上的产品展示,了解其产地、顾客评价等。

    “顾客看中了哪一样,就可直接下单订购。如果顾客有什么意见,还可跟帖评论。”相关负责人表示,订单下定后,顾客可通过网上支付、银行转账及货到付款等多种方式付款,“然后,您就可以在家里等着新鲜蔬菜送上门了。”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