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探索发展的辉煌之路
——重庆石柱县供销合作社发展纪实
□ 本报驻重庆记者 杨耀文 实习记者 陈冬梅

图为石柱县社扶持的中蜂农户领取新式蜂箱。萧翔 摄
图为技术员在给社员讲解百合栽种要领。萧翔 摄
图为石柱县社给留守儿童送爱心。 徐毅 摄
图为大歇中药材合作社百合种植现场培训会。 徐毅 摄

    在齐岳山麓、重庆市东部的长江南岸,在齐岳山和方斗山之间的这一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有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三峡库区淹没县和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

    这里历史文化厚重,巾帼英雄秦良玉,著名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啰儿调”都出自这里;这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有四高一铁交汇于此;这里物产资源丰富,黄连、长毛兔、辣椒、莼菜等闻名遐迩,是“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长毛兔之乡”、“中国辣椒之乡”、“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

    在这片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走进这30多个乡镇的山山岭岭,看到这些可爱的长毛兔、嫩嫩的莼菜和鲜红的辣椒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喜人景象,我们自然忘不了他们——石柱县供销合作社人。

    近10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供销合作社的指导下,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供销合作社在历届社党组一班人带领下,狠抓基层社、专业合作社、“新网工程”建设,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形象和地位大幅提升,为农服务实力不断增强。石柱县社现有社属企业25个,从业人员达到1076人,其中:全资企业1个,控股企业5个,参股企业9个,开放办社11个。农资、日用品、烟花爆竹配送中心各1个,连锁超市、连锁店、放心店、“绿优鲜”品牌店共1138个;综合性农贸市场5个,实现市场交易额12亿多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98个,其中新型股份合作社47个,入社农户5.6万户,入社率达到45﹪,组建了合作经济联合会和农资、辣椒、中蜂、盆景、园林5个行业协会。经营业绩逐年攀升,2012年销售总额突破6亿元,汇总利润900万元,分别是2006年的10.3倍和60倍,充分体现了供销合作社“姓农属商”、在服务城乡中发展的本质属性。

    自2007年以来,县社连续6年荣获全市供销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和6个单项奖。

    黄水供销有限公司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双百强基层社”、“全国农产品定点市场”、“全国双百农产品市场”称号。

    县农资有限公司获“2007年度中国农资流通市县销售百强企业”、“全国质量服务信誉三优农资经销单位”。

    2008年,全市合作经济组织现场会在石柱召开,向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展示了石柱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风采。

    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示范专业合作社、“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

    五岗金荞麦专业合作社被评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兴农黄连专业合作社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

    县辣椒行业协会获市人事局、供销合作社先进集体,辣椒行业协会注册的“石柱红”商标获“重庆市著名商标”。

夯基立柱

——推进社有企业发展壮大为农服务实力

    面对2000年改制时全部解体,以至于广大群众都不知道还有供销合作社存在这种情况,石柱县供销人迎难而上,通过实干、苦干,以资本、资产为纽带,积极组建并参控股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发展龙头企业、扎实推进农资、日用品和烟花爆竹三大流通网络经营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城乡商品双向流通。

    巩固农资经营阵地

    改制以后,为了不放弃农资经营市场,县农资有限公司应运而生。组建之初,企业举步维艰,在面临化肥经营资金占用大、周转时间长、储备风险大、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等诸多困难的情况下,公司从稳定货源入手,首先采取“银行贷一点、职工借一点、企业筹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每年筹集化肥淡储资金1千多万元,储备各种化肥2万多吨,稳定了与生产厂商的关系;其次建立销售网络,在丰都县高家镇、石柱县西沱镇两个港口建立农资转运站和仓库,在县城设立农资配送中心、乡镇设农资连锁超市31个、村级农资放心店245个,然后再与各“农资放心店”经营网点签订加盟合同和委托销售合同,稳定和畅通销售渠道;三是组建专业队伍,通过“送科技下乡”、“放心农资下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活动,开展科技宣传、培训,逐渐获得广大农民朋友及社会各界认同。

    目前,公司年销售化肥近5万吨,占全县农资市场份额的90%以上。

    发展日用品经营龙头

    石柱明意商贸有限公司,是由几名供销合作社下岗职工组建的。2005年组建之初是一个只有注册资本200万元的名不见经传的批发小企业。2007年8月,县社为了恢复和发展基层供销合作社,将其吸纳为县社的成员社,注册资本增资到300万元,其中县社参股110万元,占36.17%,成为县社相对控股的企业。为了占领城乡日用消费品流通市场阵地,千方百计新建了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健全了流通网络。2010年,公司投资448万余元进行了“石柱县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体系项目”建设,当年完成150个乡镇直营超市、加盟超市及加盟连锁便民店建设,其中改扩建日用消费品直营超市20个,营业面积5210平方米;改造、发展日用消费品商品加盟连锁超市30个,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发展日用消费品便民店100个,建筑面积各3500平方米。目前,在全县32个乡镇及部分行政村有连锁超市和便民店690个,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网络全覆盖,拥有伊利牛奶系列和康师傅系列饮料等多个知名品牌的区域总经销权,经营品种达6000个以上,延伸了供销合作社的网络,提高了供销合作社的知名度。

    通过近几年的打造,企业得以稳步发展,到目前拥有资产总额1600万元,1个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中心、配送仓库4处,仓储面积5200平方米,配送车12台,县城设立2个直营超市,2个宾馆;年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总额1.4亿元,实现利润150多万元,上缴税收220多万元,撑起了全县供销合作社日用消费品的一片蓝天。

    用好烟花爆竹专营政策

    为充分用好国家烟花爆竹专营政策,提升供销合作社的形象,重庆市烟花爆竹集团石柱县有限公司,从抓安全达标做起,修建规范化库房和配送中心1个,在乡镇建配送站8个,制定了36个方面的安全管理制度,10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做到从运输、装卸、储存、销售、燃放各环节、各部位都有章可循。常年对210个零售店开展安全检查300多次,达到二级企业安全标准,消防验收合格,十多年来未发生各种安全事故。

坚持方向

——组建合作组织助推全县产业发展

    按照重庆市社统一要求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石柱县社始终把依托主导产业组建合作社作为助推产业发展的抓手,通过供销合作社引领创办、与龙头企业合办等形式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助推农业产业化发展。全县共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398个,涵盖了以黄连为主的中药材,以辣椒、莼菜为特色的果蔬,畜禽,中蜂,农机,花木盆景,烤烟,乡村旅游等产业和行业。打造了一批产业发展带动能力强、带领农户增收效果好、运行规范的示范专业合作社,成为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助农增收的主力军和主导力量。

    今年2月3日,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孙政才视察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亲临中药材加工厂,观看加工流程,当了解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和市场行情、农民收入等情况后,对大歇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给予了高度评价。市社党委书记、主任梁从友在对石柱县社深入调研后在多种场合举着大拇指赞扬说,“干得不错,很好”。

    在发展专业合作社过程中,通过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推行“六统一”建设标准,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全县荣获国家部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重庆市级示范社15个,县级示范社20个,对推动产业发展、带领农户增收致富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通过创建谭妹子土家香菜品牌,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在市场上销路大开,合作社得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如今建立基地面积达2万亩,入社农户1万多户,固定资产达3000多万元,年购销辣椒达2万多吨,成为全国示范专业合作社。透过“三红”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石柱辣椒产业发展的缩影,石柱辣椒产业的发展壮大得益于政府的政策扶持、行业协会的规范管理,以行业协会作价机制和执行保护价收购办法,奠定了石柱辣椒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产量与品质让石柱辣椒有了市场话语权。

    五岗金荞麦专业合作,注册资本2000万元,入社社员达2124户。合作社利用全县整村脱贫项目为契机,带动20个乡镇、27个村的1.2万余户,种植金荞麦1.65万亩、金银花1.5万亩,建有金荞麦加工厂,金荞麦饲料加工厂,正在研发金银花深加工项目,注册有“金谯唛”、“五岗”两个商标品牌,与太极集团涪陵制药厂等建立了长期供销合作关系,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年销售额4500万元,入社农民户平增收3500元。2012年荣获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枫木莼菜专业合作社是由黄水供销有限公司领办、有枫木乡石渔村从事莼菜种植的农户参与组建的合作经济组织,合作社采用“公司+专业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有入社社员232户,莼菜种植基地1200亩;有固定经营场地2000平方米和莼菜加工厂;有收购——杀清——清水漂洗——醋酸保鲜——加工分级——排气封装流水生产线和熟练种植、收购、加工、包装等技术;具有稳定的销售客户和渠道,年加工销售莼菜1000吨,销售额800余万元,利润80余万元,带动了枫木乡、黄水镇共6个村1300余农户年均增收5000余元以上。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催生了人们对环境的绿化美化需求的逐渐增长,花木盆景产业便应运而生。全县组建花木盆景专业合作社18个,鸿泰盆景花木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2月,注册资金880万元,注册了“鸿泰”商标,入社农户319户,在南宾、龙沙、王家、马武等9个乡镇建有500余亩的盆景、花木基地,有各类盆景5000余盆,各类花卉、苗木100 多万株。主营盆景、花卉、苗木、古杂树,承接各类绿化工程、室内外租摆等多元化的综合服务,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将石柱山区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松散型的个体经营转变为集团经营,推进了盆景、花木产业的蓬勃发展。

探索新路

——中蜂产业探索供销合作社产业化发展之路

    石柱县中蜂养殖历史悠久,蜂蜜产品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传统养殖难以扩大规模,产品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发展空间广阔。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决定由县社牵头发展中蜂产业,这对于供销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石柱县社党委一班人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而是积极研究,把发展中蜂产业作为供销合作社未来发展之路来探索。雷厉风行搭建起工作班子,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办法,从学习养蜂技术、种群发展、基地建设、蜂蜜加工等方面着手,借鉴友邻地区发展中蜂养殖的成功经验,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广泛开展中蜂养殖技术培训,发动有条件的乡镇和农户养殖中蜂等,群策群力发展中蜂产业,通过3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县社组建了中蜂产品开发公司,新建集加工、科研、产品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楼一栋(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即将开始正常运行;组建蜜蜂专业合作社7个,建立了中益、桥头、六塘、河嘴、金竹、洗新6个中蜂养殖基地,对中蜂养殖起到了有效的示范带头作用;在中益乡建立中蜂原种场2个,投入资金150万元,从外地引进优良中蜂种群2500群,再经过原种场选育培养后,并分发给农户4522箱,壮大了全县的饲养规模。

    为了更快更好的发展,县社从财力、人力、物力各方面倾其全力,为中蜂产业投入资金近500万元;县畜牧局从技术上、项目上给予鼎力支持;县扶贫办、计生协会、计生委等部门都安排了一定资金给予养蜂农户购买种蜂经济补贴;中益、桥头、河嘴、金竹、溪新、六塘等乡镇党委、政府更是一把手亲自规划、布局中蜂产业发展,建立班子、落实专人负责中蜂基地建设,从而推进了全县中蜂产业的发展。

    为提高农户养殖中蜂的技术,广泛地开展中蜂饲养技术培训。先后邀请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蜂业研究所专家、县畜牧局专业技术人员等开班讲课。深入中益、桥头、金竹、河嘴、龙潭、六塘等乡镇开展中蜂饲养技术培训18次,参训农户达1500多人次,有效地提高了蜂农的养蜂技术,为中蜂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确保蜂蜜质量的前提下,中蜂产品开发公司、专业合作社在制定最低保护收购价和市场销售指导价格的同时,鼓励农户高于保护价自行销售,若农户没有销售门路,公司以保护价收购,保证收完收尽,解除了农户养蜂的后顾之忧,提高农户养蜂积极性。

    目前,全县的中蜂种群数量由2010年末的20545群增加到54804群,石柱蜂蜜知名度不断提高,养蜂农户的经济效益显著。2012年,全县20多万公斤蜂蜜,当年全部销售完毕;2013年的蜂蜜,还没有等上市,就全部被预订销售。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