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3年12月3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坐井观茶之道德篇
——访大觉园寺住持德明法师
□ 张 菁

德明法师系陕西榆林人,原为乡镇政府公务员。2007年于云南德钦黄龙寺剃度,受具足戒。2011年起发大宏愿,于德钦州偏僻山乡,雪山深坳,恢复明代古刹大觉圆寺。现任大觉圆寺住持,德钦佛教协会理事。法师喜文字,多游历,数次前往尼泊尔、印度等地参学。且喜农作,德钦土地贫瘠,法师率当地村民居士开荒拓地,植树种菜,亲力亲为,常以一身农家衣,常守一颗佛子心。

    作者:古人常说,禅茶一味,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喝茶就是喝茶,难道里面还有什么禅机吗?

    法师:茶就是茶,茶难道会变成石头或者铜铁吗?但是世上所有的东西,都因为人心的变化而变化,愚人却以为人心会因为外境而变化。粗鲁的人站立在庙堂之上,人民因此而不安,但当他站立在沙场之上,人民便赠予他勇士的称号,感到格外安心。青蛙坐在井里,看着天,感慨原来天就是这么大块呀。假设我们坐在井里,观看眼前的一杯清茶,也会感慨,原来茶的道理,也即是如此味道,如此深浅。

    作者:那就请您讲讲茶的道理,是如何因为人心的变化而变化的吧。

    法师:你想让我讲的茶,是什么意思呢?我真的是不会讲的。因为一个农夫眼里,茶就是茶叶,跟他收割的艾草,砍伐的苜蓿没有什么不同。不过艾草可用来喂猪,苜蓿可用来喂马,茶叶也是可以类似喂猪喂马的东西。在一个旅人眼里,茶就是茶味,跟他喝果汁,喝酸奶没什么不同,都是可以刺激口腔的东西。只有在一个君子眼里,茶才会变成很特别的东西,这就是传说中的茶道。所以你问我茶的道理,因人而异,我是真的不会讲。

    作者:那就请您讲讲君子眼里很特别的茶道,怎么样呢?

    法师:你想让我讲讲君子的茶道,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真的是不会讲的。君子穿着笔挺西装,或者专门定制的唐装,脚踏粗糙的布鞋,由万里之外的老妇精心缝制,十分精美。然后坐在明亮的茶亭里谈论,炫耀他们在国外的所见所闻,有专门的侍应生斟茶烧水。那侍应生一听到主人的呼唤,急忙就来招呼,小心观察主人的脸色,生怕迟到半步。客人们谈吐异常高妙,说到茶之珍惜罕见,品种奇绝,寻常人难得一见。这种君子的茶道,虽然在喝茶,却是以世俗学问、地位、财富的高低为参照系的。所以君子的茶道,并非进入了茶德的境地,我真的是不会讲的。

    作者:既然如此,就请您讲讲茶的德吧。我愿意聆听您的高见,因为我知道茶道,却不知道茶的德。

    法师:你想让我讲讲茶的德,这是什么意思呢?我真的是不会讲。因为茶的第一特点,就是自清,就是不追求证明自己的德。人都急于表达,凡是软弱的,就想表现自己,凡是无能的,就想证明自己,凡是污垢的,就想洗刷自己。只有茶,刚刚冲泡时,或许有些浑浊,但片刻后,清澈自然呈现,这就是清者自清,无畏无求。

    世人都知道保持自己的清白,免得遭受讥笑和毁谤。但是一旦诱惑来临,就顿时乱了阵脚。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泾水和渭水在各自奔流的时候,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当两条河汇合在一起的时候,清澈与浑浊交替,后者却总是能够战胜前者。因为君子有底线而小人无底线,君子有畏惧而小人无畏惧。但是茶就能够保持它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去浊。茶天然排斥一切污浊,就像水和火一样不能相容。当浑浊的迹象一露出苗头,就会被迅疾地压制,而清澈总是能够占据上风的,这不是天人交战的结果,而是茶德使然啊。

    即便世人能够保持自己的高风,丝毫不被浑浊的气氛感染。但当机缘来临,地位迅猛上升,周围簇拥着阿谀奉承之徒,便难免忘记故乡的风月光景,脸上多了骄横的神色。这是人可怜可悲的本性造成的,令人惋惜呀。茶则不然,它天然不骄。无论将它斟于街头普通的粗瓷茶碗,还是斟于价值连城的碧玉茶杯,它的神色不会有任何改观。这种不骄,实在是人很难做到的啊。

    即便世人身居高位,却能面色和缓,语气柔顺,待人接物,都达到了至高的境地,这是多么难得,值得我们赞叹。然而年岁渐老,事物渐繁,难免就生出诸多慢心。无论是朋友的托付,还是国民的重任,还是一身所系的事业,便拖沓疲惫困烦,以敷衍应付为务。这自然是难免的呀。茶则不然,其德离慢。无论开水如何冲泡,反复煎熬,它都能够努力呈现越来越寡淡的茶味,至死方休。这是离慢的美德啊。

    像具有这些美德的君子,人人都愿意成为他的邻居,成为它的朋友。执政者到处搜寻这样的人才,以便辅佐自己的政务。因为这样的君子,实在是太难找了。因为很难得到,他的身价就很高,身价一高,就难免有鸡鸣狗盗之人,冒充高尚的君子。因为常常有人冒充,人们对君子和德行的质疑就会越多,最后导致整个社会,认为做君子,讲德行是极可耻的事情。但是茶则不然,它生于平原、高山、丘陵、沟壑、随处可植,随手可采,清明白露,尽显其华。因此最重要的,茶之德,在于它易得。

    但世上易得之物,实在是太多了。父母兄弟,不需要一分钱,天然就有了。此身此命,不需费一分力,天然就有了。两情相悦,无须费一言一语,天然就有了。但易得之物,未必易舍。父母兄弟去世的时候,呼天抢地,捶胸顿足,呕血数斗,恍惚欲死。这就是难舍了。自己一身临命终时,抚往追昔,悔恨如烧,恳求医生上帝佛祖,再行宽限,苟延一分钟也是好的。这也是难舍。更何况家财万贯,妻儿老小?但茶却既有易得之美,又有可舍之德。无论多么名贵的茶,泡罢随手即可丢弃,甘心委诸尘埃,化为泥土,其可舍之怡,甚盛于易得之乐。我们仔细想想,或许这才是茶最本真之处吧。

    作者:那么,您讲到了茶的六德,即自清、去浊、不骄、离慢、易得、可舍。这就是茶的德了吗?真的是与茶道不同呀。我聆听了您的教诲了。

    法师:自清、去浊、不骄、离慢、易得、可舍,这应该是修行人的美德呀。茶或许也是这样的。但现在君子当道,修行人远避于山村乡野的时候,你讲的茶的德,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茶的德,我真的是不会讲的啊。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