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当网寻求收购”的声音不绝于耳,是流言还是确有其事?要卖,动机在哪里?有人说是经营不善。是这样吗?从财务表现看,当当的经营却正在好转。
首先,当当的营收在稳健增长,2013年3季度净收入15.3亿,同比增长18.5%。平台业务年收入9.7亿,同比增184%。
其次是比营收规模更为重要的盈利能力。2011年的血战后,当当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都在快速回升。
而且,其盈利能力也在增强。一是当当将毛利率较低的百货业务向平台转移,自营业务更聚焦于图书、母婴、服装;二是战略定位在“中高端线上购物中心”,这样的定位促成了产品品质和客单价的上升,毛利率也相应升高;三是当当沉淀了一批忠实的客户,这批客户的年龄较大,购买力较强,而新的战略定位旨在开发这批客户的购买潜力,并收到了效果。
运营费用的下降是经营改善的又一佐证:物流费用在2013年年3季度为11.8%,是当当上市以来最低值;市场推广费用由2季度的5.1%降至3.8%;总的运营费用率为20.4%,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最低值。虽然运营费用率降低,但是活跃用户数和新用户数却不断上升,分别达到890万和270万的历史最高值,说明钱花得更有效了。
不仅费用花得更有效,运作效率也有所改善。如图2,库存周转和应付账期都同比下降,根据以往的规律,第4季度两个指标会有进一步下降。如今转型基本成功的当当不再需要与其他综合B2C血拼,因此账期会更健康。
综上所述,当当目前的经营状况还不错,没有必要把自己卖了。即便是要卖,那也会等业绩更好一些,这样价钱才更高。但凡事不会空穴来风,综合各路流言,最主流的依据是说当当手头没钱了,那是真没钱了吗?
截止2013年年9月31日,当当账面上的现金及等价物是2.98亿元,超过3个月的到期存款是8.55亿元,加上2.8亿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总额是14.35亿元。而IPO后的2010年底,这三项的和是16.9亿。如此看来,当当并不是没钱。
从图3可以看出,当当的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已经大幅减少了。这并不表示当当没钱花,而是说明债务风险在增加。
正因如此,当当的运营更为谨慎,也越来越追求高效。所以,当当没必要出售自己,而是应寻求战略投资。
(胡晨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