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岁末时,中国人有燃放烟花爆竹来辞旧迎新的传统习俗。一声炮响,旧日在隆隆声中远去,一道烟火,新年在炫彩色中走来,烟花爆竹无疑是节日的一个重要的音符。然而,面对全国各地频频出现的雾霾天气,面对严禁公款购买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的节庆新风尚,再加上呼吁限放、禁放的舆论氛围,今年春节前的烟花爆竹行业仿佛也笼罩在浓浓的“雾霾”当中,看不清前路。烟花爆竹行业该何去何从?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多位供销合作社系统烟花爆竹企业的负责人,听取他们对行业发展的看法。
误解!烟花爆竹很受伤
“现阶段烟花爆竹行业发展的状况,让业内人士很是痛心啊!”宁夏回族自治区供销合作社日杂鞭炮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光华说,保守估计,宁夏回族自治区今年烟花爆竹销售至少比去年下降20%。一方面,由于国家大的政策方针的调整,对政府采购会有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目前的舆论氛围,无形中放大了烟花爆竹的负效应,在消费者心中种下了烟花爆竹的恶劣形象,最终使得烟花爆竹行业遭受深冬之寒。
南京供销日用杂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学俊也向记者吐露了一个业内人的苦恼和无奈。他说:“烟花爆竹行业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弱势的行业。一提起烟花爆竹,人们总是能联想到污染和事故,特别是在经历过严重的雾霾和典型事故之后,这种感觉更甚。但这种感觉是有偏差的,是对烟花爆竹行业的误解。首先,烟花爆竹确实有一定的污染,这无法否认,但是烟花爆竹并不是全年都在燃放,作为一种应景助兴的物品,国家规定只有在除夕到元宵这一特殊时间段可以燃放,而且燃放还有明确的时间限制,这些因燃放烟花爆竹所产生的污染一两天就能够消散,如果有风则消散得更快,所以不会对大气造成质的影响;其次,烟花爆竹带有一定的危险性,这是其本性使然,所以难免会出现意外事故,只是由于时间节点的特殊性,其危害便被无形地放大,造成了远超事实的恶劣影响。这个行业承担的未免多了一些。”
管控!必须要走的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多年从事烟花爆竹产业的企业老总们除了想代表行业说说心里话之外,其实早已更为理性地认识到了行业变革带来的机遇和良性发展。
近几年,我国持续修改各种烟花爆竹标准,相关部门纷纷出台各种加强烟花爆竹管理的规定,不断加大对烟花爆竹的管控力度,各种规范和标准的提升使整个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重新洗牌的过程。
“现在的形势虽然很严峻,但是从长远来看未必就是坏事。”马光华说,现在烟花爆竹行业鱼龙混杂,不规范、不合法的企业太多,而我们国家的烟花爆竹行业进入了一个误区,就是“守法的不好干,非法的不好管”。一方面,近年来正规烟花爆竹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及运输成本的不断提高,加上需要缴纳17%增值税和16%消费税,正规企业生产烟花爆竹的成本很高,而非法企业既不缴税又用劣质原料,导致正规企业产品价格往往高于非法企业的产品,在价格上处于劣势;另一方面,正规企业严格遵循国家规定,只生产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的品类,而非法企业则不受限制,会违规生产迎合消费者的其他品类产品。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正规企业逐步丧失了自己的安全性优势,市场上“假、大、空”的劣质产品横行,增加了事故的爆发率,在已经发生的事故中,基本上90%都是由于非法生产或者非法运输引起的。这严重损害了行业形象和利益,所以,应当加强对违法企业的查处、打击力度,净化整个行业的空间。
马光华告诉记者,今年中纪委将烟花爆竹作为公款禁购的首要年货节礼,也使私炮销售得到进一步扼制。过去许多私炮贩子趁工矿、企事业单位公款购买烟花爆竹之机,将私炮推销出去,由于不在市场上流通,稽查大队很难监管,如今这一渠道被彻底封死,私炮更是无“路”可走。
马光华认为,政府应该适当地对这个行业进行管控,这有助于规范市场,减少负面的危害。由于烟花爆竹的特性,越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越应该对这类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产品进行适当管控,不能完全交由市场来调节。
调整!行业发展的方向
面对严格的管控和并不乐观的社会舆论环境,如何随着格局和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正考验着烟花爆竹流通企业的经营智慧。
中国日用杂品流通协会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烟花爆竹行业呈现出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随着一些大中城市禁放政策的推行,烟花爆竹的销售进一步向县以下市场集中;二是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加强,烟花爆竹消费的品牌化、高档化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强;三是今后烟花爆竹产品的卖点将由大口径、大包装逐步向包装精致、燃放效果等内在品质转化,这些变化要求烟花爆竹行业不断调整理念,优化产品结构。
张学俊说,烟花爆竹行业的大环境在变化,这个行业也必须随着变化,作为烟花爆竹经营企业,我们既要顺应市场,也要引导市场。这就要求行业自身具有很强的实力。首先,要在烟花爆竹的主产区成立大的集团公司,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让企业有能力去研发环保型、安全型的产品;其次,烟花爆竹行业要逐步形成规模,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整体高涨的生产成本,减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再次要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良好的产业格局;最后要优化市场,投放符合国家规定的、精致的烟花爆竹,让老百姓能买得起、玩得起;放得安心、看得赏心,真正成为政府的放心产业,而不是危险产业。
马光华说,马年春节,公司大型焰火燃放及礼花弹销售将会受到较大影响。过去每年春节期间,区内工矿、企事业单位都会举办40场至50场大型焰火燃放活动,今年焰火燃放活动一定会减少,初步估计销售数量和金额下降幅度为其原有份额的60%以上。加之今年国家从制度和标准上对烟花爆竹进行了调整,规定口径1.2寸以上的组合烟花不允许在市场上零售,而这类烟花销售的对象也主要是工矿、企事业单位,因此今年该公司春节备货做了相应的调整。过去大型组合烟花的备货量能占到总备货量的25%,今年将减少到5%,同时,增加普通家庭消费的烟花比例,但总量不会变。
张学俊对记者说:“烟花爆竹本应是带来快乐的行业,是为节日增添色彩的行业,而不是制造危害的行业,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所经历的起起落落已经证明,烟花爆竹行业盲目的发展是不行的,而盲目的禁放也是不行的,希望社会各界理性地看待这个行业,烟花爆竹行业自身更需要理性!”
『他山之石』
欧盟:进口审批规范化
欧盟各国对烟花爆竹的进口审批、市场营销、燃放要求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全程纳入规范化管理。
欧盟国家对烟花爆竹管理的方式基本相同,主要分为四大部分:
进口审批和代理商制度。烟花爆竹进口的批准权一直由政府部门或受政府部门委托的专业机构掌握。
进口产品必须符合相关的产品分类规定。根据烟花爆竹的危险程度、爆炸物成分、重量或体积等技术指标进行等级分类。
规定经营范围和时间。欧盟国家的商户在获得烟花爆竹的经营许可后,营销活动中要遵守一些具体规则。
严格控制燃放的时间和地点。欧盟国家的社区政府和管理机构会在临近节日时向居民发出通告,规定出本地区允许燃放烟花爆竹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美国:监管教育为先
美国的50个州都制定了燃放烟花爆竹的相关法律,并对进口烟花的质量严格把关。美国有多家机构对烟花爆竹的生产和销售进行监督和管理,其中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既有联邦的,也有地方的。
美国各个地区的烟花协会十分注重对公民的教育。在一些州对烟花爆竹的燃放者也有法律规定,如不准向机动车投掷烟花;不得在医院、学校及公共建筑300米范围内燃放烟花等。
韩国:立法把好三关
韩国的主要做法是及时立法,依章治理,消除隐患。根据《枪炮、刀剑、火药类管理法》,重点是把住三个关口,实行严管严罚。
第一关是进口关。在进口时,设立“安全阀门”进行过滤。
第二关是销售关。销售烟花爆竹的文具店事先必须在辖区警察局备案,并接受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第三关是燃放关。制订严格的烟花爆竹燃放守则,广为宣传,监督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