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之一。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在此情况下,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
江苏省南通市供销合作社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组织,探索出了一条“政府支持与引导、合作社企业化运作,社员增加收入、社会效益明显”的可复制、可持续的模式,目前模式的推广与应用已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深冬的南通,寒冷透着温润。2013年12月16日,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黄宝荣带着省社有关部门的同志一起,来到了他一直惦记着的南通草金秸秆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
12月9日,江苏省副省长徐鸣通过省社上报的简报,了解到“南通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的新途径”的信息。他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供销社参与秸秆综合利用的做法很好,望能总结南通的经验向面上推广。”江苏省社要求南通市社再接再厉,再创佳绩,为全省秸秆利用积累更多更好的新经验。
黄宝荣一行来到草金秸秆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草绳加工车间。机声轰鸣,轮盘飞转,草绳编织机转瞬间“吃”进稻草 “吐”出草绳,并有序缠绕在编织机的转盘上。就这样,一堆堆稻草就变成一盘盘扁圆柱状的草绳捆;加工车间后墙,是等待外运销售的草绳捆垛。
据介绍,这个专业合作社由南通市供销合作社、通州区平东镇政府、通州区供销合作社以及江苏和盛农资连锁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联合当地村委会、种植大户以及农业技术人员等共同组建,专门从事秸秆综合加工利用。目前发展成员60个,带动农户2000多家。合作社投资建设农作物秸秆及加工成品仓库,购置磅秤、草绳编织机等设备。合作社现已购置草绳编织机600台,并向社员免费提供加工设备、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实行保护价收购草绳等服务。当前,南通市供销合作社正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市社系统已领办参办秸秆加工利用专业合作社5家,有社员1332个,带动农户28580家;另有1家企业生产秸秆打包设备,为避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南通“蓝天工程”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
南通市供销合作社主任葛志华在现场算了一笔细账:一亩田产稻草约1000斤,可编织草绳25捆,按每捆市场均价24元计算,可实现销售收入600元;合作社现有草绳协议订单300万捆,折算水稻面积为12万亩,可为农民增收7200万元,真正助农增收。南通市通州区现有水稻面积80万亩,即使签约一半,其经济社会效益也十分可观。
草金合作社理事长李百炎也介绍说,合作社是采取分散编织与集中编织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对有劳动力编织的农户,合作社以村为单位将编织机发放到农户手中,农户将自家的稻草加工成草绳后集中交售,同时将草绳编织机依次流转到下一农户使用。对没有劳动力或无加工草绳意向的农户,可以将稻草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将闲置劳动力集中起来,成立专业编织队集中编织,按劳计酬。并且,合作社对草绳实行保护价收购(21元/捆):合作社与社员签订草绳《保护价收购协议》,当草绳集中到一定数量时,按照“随行就市、保护底价、保证收购”的原则上门收购。即当市场价高于收购价时社员自主交易;当市场价低于保护价时,合作社按照合同约定价格全额收购,确保社员利益。合作社还根据盈利情况,按照合作社法的要求,对净利润的60%与社员的交易量挂钩进行二次盈余分配,提高合作社的凝聚力。合作社还通过举办多场社员草绳编织大赛来提高社员的编织技能,引导农民增强环保意识,提高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认识,调动社员加工草绳的积极性。
在场的一位社员也高兴地说:“过去编绳靠手搓,用不掉就一把火烧了,有了电动编绳机就不一样了!就按家里三亩地计算,种水稻产出的秸秆编草绳后收入相当于一年的农资支出呢。在合作社,编草绳的赢利不但可以提现,还可以兑换成和盛农资连锁连锁储值卡,可以购买农资,并且可以享受优惠。”
黄宝荣当即称赞:“秸杆综合利用是为政府分忧、为农民增收的有益之举。是管理上的创新,是经营上的创新,更是服务上的创新。这是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