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如何打造我们的农业品牌


    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一届农交会集中展示了我国现代农业的成果。但几圈逛下来,笔者却发现虽然满眼都是农业品牌,但过目不忘、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却不多。参展的农产品品牌大多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面对全国的客商和消费者时,就显得底气不足。这就是我国农业产业的尴尬现状。

    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农业品牌在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品牌农业的建设是用工商业理念发展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生产者更好约束自己,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消费者吃得更放心。

    更为关键的是,与以往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农户相比,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为品牌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他们有品牌和市场意识,示范带动能力强,也有条件按照打造品牌的要求实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标准化控制。只是打造品牌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生产经营者等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的推动、引导、服务功能不可少,这尤其体现在公共品牌或产地品牌的培育上。要研究制定扶持品牌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创建农业品牌的积极性。也要及时指导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农业品牌的创建活动,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形成整体推进力。

    企业应发挥品牌培育的主体地位。各类市场主体,通过品牌注册、培育、拓展、保护等手段,创建自身品牌,保护知识产权,努力打造以品牌价值为核心的新型农业。由于涉农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可以通过行业协会加强企业间的联合,整合品牌资源,抱团闯市场。

    此外,还要为品牌农业发展营造健康的外部环境,加强品牌保护和监管、执法力度。目前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产品混水摸鱼,影响了农业品牌的信誉。对这种现象应严加监管,加强质量认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让名牌农产品真正名副其实,被消费者认可,优质优价,形成良性循环。

冯 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