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限制“三公”消费让一些高端餐饮品牌首先倒下,这让也同样聚焦高端生意的奢侈品百货的前景备受关注。
在京西大型商业卓展购物中心,尽管BURBERRY、VERSACE、MAX MARA等国际大牌纷纷落位,但商场客流依然集中在靠常年团购的影院。
巨资收购曲线进京已经三年,但卓展尚未将东北高端市场的辉煌复制到首都市场。
卓展购物中心的客流可谓冰火两重天。卓展购物中心前身华熙乐茂撤离后,“遗留”的耀莱成龙国际影城和部分餐厅成为商场最红火的场所。在卓展购物中心门口,不时有贩售电影票的“票贩子”出没。与之相比,即便在地下一层、一层的绫致、衣恋等品牌特卖会,光顾的消费者也屈指可数。
三年前,东北零售大鳄卓展信心满怀地从华熙方面拿下了这家京西最大商场,目标是将其打造成“京西商圈最闪亮的新兴地标”。不过,“北京版”卓展购物中心始终难以复制在东北市场的成功。2012年和2013年,卓展购物中心先后两次宣布开业,但时至今日这家商场仍未实现整体亮相。不久前,卓展高层又放出了今年整体开业的宣言。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东北市场商业环境不同,北京商业领域竞争激烈。卓展东北项目多是在空白期入市,优势明显。但要想在成熟的北京商业领域分到一杯羹,仅凭在东北市场的运营经验并不容易。
在被问及商场未来规划时,一年多前还任职北京店的一位高管,以“已经回到东北任职”拒绝回答。
(刘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