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4年1月10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露华浓败退中国隐因


 

    进入新年前的最后一天,美国化妆品巨头露华浓宣布,作为其重构方案的一部分,公司将撤离中国并裁员1100人,并称此举将为公司每年节省1100万美元,并将原因归咎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消费减少。

    增长乏力

    露华浓方面表示,配合此次撤出中国计划,将裁员的1100人中,940人为通过第三方公司雇用的美容顾问。财报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露华浓实现总收入10.21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3%。除了在美国本土市场同比略增长0.2%外,露华浓在其他市场均为负增长,其亚洲地区的营业收入在这期间则下降了3.5%。

    以彩妆为主的露华浓可谓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化妆品牌之一。早在1976年,广州友谊商店就开始销售露华浓唇膏,证明这家公司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这个市场。

    但“起大早却赶了晚集”,据了解,露华浓2012年净营收14.3亿美元,中国业务仅占约2%。彭博报道称,尽管中国护肤产品需求量很大,但对许多西方护肤品公司来说中国仍是颇具挑战性的市场。欧莱雅公司在2013年10月30日发布的第三季度销售报告中说,中国的市场“虽然仍充满活力,但发展缓慢”,其当季销量增长11%。

    渠道是致命伤

    日化行业资深专家冯建军称,露华浓采取严格的工厂零库存制度、纯粹照搬欧美做法,要求代理商小心订货,导致货品不全或者缺货,也造成了此次的退出。同时,露华浓定位也较为模糊,彩妆、护肤等业务在渠道上没有做区分,以至于各种产品线渠道相对混乱。

    广州市野火公关咨询公司总经理彭儒霖认为,露华浓在中国最致命的硬伤就是渠道。“露华浓没有代理商,其营销团队缺乏人才,使露华浓无法进入主流的化妆品销售渠道中,归根到底是其总部对中国市场不够重视,投入不够。”

    “渠道下沉几乎成了国内化妆品企业发展的大趋势。”某化妆品品牌负责人表示,如今三四线市场才是化妆品品牌快速发展的大市场,欧莱雅、宝洁等巨头的渠道,已经直接开进了各大县级市场。而露华浓官网显示,其在中国的业务遍布全国50个城市。不过,露华浓的门店基本只到省会城市,其渠道并没有往下走。

    此外,“露华浓运营思路墨守成规也是影响其销售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冯建军说,“而且,露华浓一直不太适应中国市场及中国消费者,鲜有推广”。

(谢梦)

3上一篇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