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城市蝶变的“供销密码”
广东东莞市社纵横一体、多元联动创新城市供销合作社发展
□ 本报记者 任长宾 文/图

茶园购物商场塑造了供销合作社的品牌,已成为当地居民购物的首选。
东莞市供销合作社帮助虎门新湾社区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平价商店,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内扶贫“双到”工作先进单位。 资料图
莞香情公司总经理方毓明对产品如数家珍。
东莞市拍卖行三种竞拍方式同时进行。
平价商品真正把实惠送给老百姓。

核心提示

    广东省东莞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构建纵横一体化的经营网络、发展多元化的业态和实施上下联动的新型运作机制,壮大了系统的整体实力,实现了全系统联合发展、快步前行的新面貌。对于新型城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东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彭日东表示:“新型城市供销合作社,指的是供销合作社经营战略和服务重点从‘三农’转移到城市、社区和居民,这是供销合作社为适应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做出的战略调整。”

    一间间带有“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的社区连锁超市,遍布城区;拔地而起的购物广场,成为城市地标性建筑;还有体现东莞文化特色的“莞香情”土特农副产品,这是记者在广东省东莞市供销合作社见到的真实场景。

    东莞地处珠三角地区的腹地,交通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商贸业、制造业发达,一度被称为“中国制造”的代名词。处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商业氛围的环境中,东莞市供销合作社立足实际,积极转变发展理念,从最初的服务“三农”到服务城乡居民,通过构建纵横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发展多元化的新型业态、实施上下联动的新型运行机制,形成了“一体化、多业态、上下联动”的城市供销合作社发展模式,开创了供销合作社在发达城市地区崛起的新篇章。

    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市供销合作社在打造城市供销合作社的道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据统计,2013年东莞市供销合作社新建或改造产销对接终端98家,建设平价商店71家、慈善超市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7家。全系统现有各类经营网点1000多个,总营业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全系统销售总额达51.2亿元,利润总额达5157万元,基层供销合作社实力全面提升,社有企业稳健发展。

    纵横一体化的网络体系

    整合资源助发展

    早在2009年,东莞市社就开始谋划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市社系统实际,提出了“整合资源、联合发展”的工作思路,力争实现大跨越的发展目标。对于这种思路,东莞市供销合作社主任彭日东介绍说:“整合资源、联合发展,其根本是通过把系统内的资源整合,根据需要再进行优化配置,这样做的好处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办一家做不了或做不好的项目,充分发挥了供销合作社联合发展的优势。”

    由于供销合作社资产所有层级的分割性,尽管供销合作社的资源比较丰富,但是各个单位各占一块,力量分散,整合起来比较难,共享更难。对于这个问题,东莞市供销合作社副主任李福新说:“供销合作社要想做大做强,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战,需要加强组织的紧密度,实现纵横一体化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把资源整合起来,实现全系统‘一盘棋’发展的局面。”

    东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是如何做到纵横一体化的呢?彭日东说,“所谓横,是一种形象说法,就是把30家基层供销合作社、7家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端,以横为主体;纵,指的是市社直属的7家企业这一条线,纵线和横线以中间的交点为纽带,相交在一起。这样两线相交,互为补充,融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资源最优化、功能最大化的效果。”

    茶山供销合作社茶园商场是系统实施纵横一体化网络体系的一个典范。

    茶园商场是茶山供销合作社自主经营的一家连锁企业,商场通过整合资源、连锁经营等手段,通过茶园商场这一极,再联合市供销合作社下属企业莞香情土特产商贸有限公司、东坑为民阴菜专业合作社等农副产品公司以及专业合作社,形成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合作机制,开展农超对接、建设平价商店和慈善超市,致力于打造本土零售商业龙头,已成为茶山居民家喻户晓的零售品牌。

    记者采访时正值下午5点钟,茶园商场内生意火爆,前来购物的市民络绎不绝。在生鲜区,前来买菜的张女士告诉记者:“只要是买东西,都到茶园商场来,虽然附近也有超市,但这里的商品无论是品种还是质量、价格都比外面的要好。”

    城市供销合作社要服务城市居民,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在服务方面,茶山供销合作社主任卫秀云说:“在日常商品质量检查上,商场成立专门的商品质量监督小组,负责每天对商场食品、生鲜等商品进行检查,防止过期、腐烂、变质的商品出售。”

    为了实现平价,茶园商场在价格上下了一番功夫。卫秀云说:“茶园商场平价商店专门成立了十多人的市场价格调查小组,每天对所经营的平价商品与周边市场价格调查,并及时更新公示对照表,以确保所售商品低于周边市场同类同级商品的价格。”

    对于整合资源建一体化网络的优势,卫秀云高兴地说:“茶园商场利用纵横一体化网络,开展农超对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平’价,把最便宜最优质的商品让利给老百姓。”

    据悉,茶园商场有16家分店,总经营面积近30000平方米,经营的农副产品约3000多种,其中有超过100多种的平价农副产品。这些平价商店不但将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同时也重塑了供销合作社的品牌。

    城市供销合作社的突出特点是企业多,实力较强。在这种情况下,东莞市供销合作社把企业、基层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在一起,整合了系统的资源,发挥了企业资金优势、基层社网络优势、合作社产品优势,形成纵横一体化的网络体系,实现了联合发展。

    在沙田供销合作社,方建清主任告诉记者,纵横一体化的体系对沙田供销合作社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原来,沙田供销合作社的重点项目综合业务楼有两期,一期工程2009年已投入使用,但由于资金匮乏,二期工程迟迟不能动工。就在供销合作社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纵横一体化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东投公司在了解沙田供销合作社的情况后,及时和沙田供销合作社深入沟通,由东投公司注入资金,沙田供销合作社以地作价,合作建成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的沙田供销合作社综合业务大楼二期工程,通过临街商铺招租,一次性就回收投资472.5万元。

    方建清说:“有了纵横一体化的组织体系,能把系统的企业、基层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扭成一股绳,根据项目、品牌等优势配置资源,联结成一个整体。这种合作联合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股份合作也可以是联营,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联合发展。”

    多元化的发展业态

    拓展经营服务领域

    随着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东莞市供销合作社积极顺应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要求,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开拓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东莞市拍卖行是市供销合作社下属企业,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东莞市最早、最大型的一间综合性拍卖机构,是市内唯一一家公物拍卖机构。作为市社重要经济支撑,拍卖行通过应用信息化科技手段,建立公共资源拍卖中心。记者在拍卖中心看到,5个拍卖厅都安装了电子视频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每场拍卖会现场情况并全程录像备存,最大限度地避免干扰拍卖秩序现象的发生。

    据东莞市拍卖行总经理尹洁玲介绍,拍卖行2011年又建成以现场平板电脑竞价和远程网络竞价为主的阳光信息拍卖系统。记者在现场亲身体验了这种现场平板电脑、远程网络和现场举牌三种竞价拍卖模式。记者手持平板电脑,现场有竞拍者手持标牌,隔壁房间还有多名竞拍者在电脑上竞拍。随着拍卖师宣布竞拍开始,记者点击“开始拍卖”按钮,拍卖大厅前的大屏上立即显示出标的竞拍价,从点击到显示同时同步,没有延滞。现场举牌竞拍和电脑竞拍的价格也都同时显示在大屏上。

    尹洁玲说:“拍卖行的业务板块已涉及到粮食拍卖、小汽车号牌、物业招租、广告经营权等领域。供销合作社涉足拍卖业务虽比较新,但壮大了系统的整体实力,同时也扩大了社会影响力。事实证明,供销合作社不但能在农村做得好,在城市同样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相对于拍卖行而言,像农产品这样的传统业务对供销合作社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可是对东莞来说,仍然具有新意。

    莞香情公司是立足东莞城市化大背景、在土特产行业深耕细作的市社直属企业。公司成立之初,就明确了发展方向,要通过挖掘和整合东莞的土特产资源,利用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网络优势、资源优势,打造东莞土特产知名品牌。

    公司总经理方毓明介绍说:“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合作社,有好的农产品,公司收购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的农产品,对其进行加工、包装,贴上‘莞香情’的品牌,再进入各基层社的超市、商场销售, 这样就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

    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基层供销合作社没有足够资金,先拿产品销售,待有回收款后再付给“莞香情”公司货款。在多元化发展战略之下,这种具有东莞特色的农副产品给各基层社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莞香情公司通过与系统内合作社、连锁超市对接,挖掘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这打造了东莞城市文化名片,同时也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难”问题。据统计,莞香情公司引领基层社开发当地土特产50多种,年增加效益近1000万元。

    城市供销合作社身处城市经济圈,要想发展必须具有融入城市的能力。东莞市供销合作社有商有农,既有新兴业务,也有传统的农副产品。通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上下联动新机制

    实现联合发展

    由于历史遗留、地区资源禀赋等原因,当前各基层供销合作社发展不平衡。这种现象制约了东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整体发展。记者在采访中也能感受到这种不均衡性。据市社主任彭日东介绍,全市30个基层社中有8个入围2010年度全国“利润百强基层供销合作社”,也有部分基层社仍然处于困难阶段,业务萎缩,没有稳定的收入。

    面对这种情况,2011年东莞市供销合作社开始实施上下联动、结对帮扶工作,明确要求好的有实力的单位与滞后单位结对,实施联合发展;选定了虎门供销合作社等9个系统内实力较强的单位与6个滞后的单位结对。这种市社主导、结对联姻的做法,带动了系统各项事业的整体发展。

    道滘供销合作社基础差、底子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虎门供销合作社结对后,虎门供销合作社及时向道滘供销合作社伸出援助之手,在资金、项目上给予支持,体现了联合发展的良好机制。

    虎门供销合作社主任梁建平说:“我们向道滘供销合作社提供200万无息贷款,用以扶持该社兴建商贸大厦以及发展经营项目,推动道滘社经营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轨道。除了这些,我们还积极协助道滘供销合作社对现有物业升级改造,及时为其添置必要的现代办公设备,帮助翻新办公室,改善了办公环境,提升了企业形象。”

    除了大力开展项目带动、资金扶持之外,各帮扶单位还注重对被帮扶单位的人才培养、智力输出等方面的投入,着力提高人员素质、经营管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制约发展的问题。

    梁建平说:“作为供销合作社大家庭的一员,应该在能力范围内帮帮道滘这样需要扶持的兄弟单位。现在市社有了这个结对帮扶机制,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唐厦供销合作社作为麻涌供销合作社的帮扶单位,在麻涌社开办“平价商店+慈善超市”过程中,协助其完善经营硬件设备,提供电脑收银设备和部分适销的商品,还指导麻涌社申请平价商店专项资金。

    据统计,自2011年5月份东莞市供销合作社开展系统内结对帮扶工作以来,虎门等9个帮扶单位向麻涌供销合作社等6个被帮扶单位提供现金和实物折合人民币达800多万元,落实和推进横沥再生资源集中处理中心和道滘供销合作社综合大楼建设用地等一系列的“造血”项目,让这些发展滞后的单位打开了新的局面。

    东莞市供销合作社通过构建纵横一体化的经营网络、发展多元化的业态和实施上下联动的新型运作机制,壮大了系统的整体实力,实现了全系统联合发展、快步前行的新面貌。对于新型城市供销合作社的发展,彭日东主任说了自己的看法:“新型城市供销合作社,指的是供销合作社经营战略和服务重点从‘三农’转移到城市、社区和居民,这是供销合作社为适应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而做出的战略调整。”

    经营有实力,服务有新招,东莞市供销合作社在城市化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今后的发展,彭日东说:“东莞市供销合作社将继续以联合发展作为出发点,整合系统资源,实现抱团发展,增强市场意识、改革意识,拓展新的经营服务领域,增强融入城市的能力,将东莞市供销合作社打造成具有现代业态、体制顺畅、网络健全、功能完备、产业多元的新型城市供销合作社。”


『记者观察』

新型城市供销合作社 应具备融入城市的能力

□ 本报记者 任长宾

    新型城市供销合作社作为城镇化背景下供销合作社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其在地域性、发展业态、服务功能上与传统供销合作社有所差异。由于身处城市地区,具备消费、区位、资源等优势,因而其发展目标应该是要融入城市经济,通过多元化业态,实现服务城市、社区、居民的功能。

    东莞市供销合作社顺应城镇化发展要求,拓展经营服务领域,从服务“三农”到服务社区居民,这种变化首先是来自于供销合作社能力上的变化。城市供销合作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有所作为,必须具备迅速融入城市的能力。只有紧跟城市发展规划的节奏,抢滩布局,抢占发展先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除此之外,供销合作社网络体系的调整也是关键一举。城市商业圈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单一的、分散的供销合作社各自为战难以应对市场竞争,在这种背景下,城市供销合作社在网络上应该大胆探索实践,整合资源,把分散的体系整合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增强组织结构的紧密性,使得系统资源得到优化整合,发挥最大的效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促使一些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传统业态衰微,但同时还要看到,市场在变化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发展机遇,这需要城市供销合作社在转型发展中,既要用新的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的经营业态,也要向新的经营领域拓展延伸,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