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合作银行高度重视小微金融服务,大力实施“普惠金融工程”,构建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与产品体系,逐步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3年年底,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06.5亿元,比年初增12.7亿元,增幅为13.5%,其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9亿元,比年初增6.8亿元,增幅为22.6%。
找准定位
力求小微服务专业化
突出支持重点,优化信贷资源投量投向。该行积极开展“服务实体经济”、“进村入企”等主题活动,引导信贷投放向小微企业和“三农”倾斜。期间,突出小微企业信贷投放重点,积极支持实体生产型小微企业,切实做到三个“确保”:一要确保优先满足单户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流动资金信贷需求;二要确保小微贷款增速高于平均贷款增速;三要确保临时资金周转困难、还款意愿高的企业不降贷。
推进职能转型,打造小微专职服务团队。浙江台州路桥农村合作银行建立了“专业化、专营化、专项化”的信贷管理体系,此外,还设立了小微贷款中心,该中心已于2013年9月下旬投入试运行,其目标客户群为路桥城区各专业市场经营户,以纯信用贷款为主,保证和抵押贷款为辅。截至2013年年底,小微贷款中心已成功发放贷款158户,贷款余额3450万元。
“百晓送贷”
力争基础服务全民化
“百晓送贷”是路桥农合行推出的一项主动上门调查、主动贷款授信的便民惠农工程。该行有100多位客户经理长期扎根农村,同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对所在村居具有“知民情、接地气”的天然优势。他们采取“登百家门、问百家需、解百家忧”的工作方式,通过深入开展送贷进村、送贷到户、送贷上网等一系列工作,让区域百姓乐享信贷基础服务。
推广“阳光授信”,实现送贷到户。从2010年开始,路桥农合行每年开展一次金融普查工作,为信贷支农和扶持农村产业升级寻方问药。从2013年9月起,该行试点推出了“贷款预授信”。以村为单位,组织客户经理协同村金融联络员,按照户籍登记资料对辖区内在籍农户进行逐一摸排,建立个人信贷档案。截至2013年年底,已完成辖内298个村居的“贷款预授信”工作,新增授信户数3.8万户,授信金额53亿元,全行个人贷款授信总户数达到8.3万户,约占全区农户总户数的79%。
开展“阳光申办”,试点送贷上网。该行在门户网站设立信贷管片查询和网上业务申请菜单,通过点击这一菜单,全区10个乡镇(街道)312个村居102位管片客户经理的姓名、照片、办公电话、手机号码及监督电话就会出现在查询者的面前,客户足不出户就可联系到客户经理,咨询预约相关金融产品和信贷业务。此举为浙江省银行业首创,深受年轻群体欢迎。据统计,已有750位年轻客户在网上预约了各项业务。其中信用卡业务广受青睐,申请占比达61.54%;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申请占30.77%;小额贷款卡等贷款业务占7%。经过筛选后,目前已办理贷记卡293户,网银160户,贷款35户。
“1公里服务圈”
力保小微金融高效化
“1公里金融服务圈”的打造是该行支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化小微金融服务渠道的一大力举。
该行在做优传统服务渠道时,有机结合电子渠道,着力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
推进微型银行建设。探索实施“丰收村村通”工程,整合村级便民服务中心金融服务点、助农POS、助农终端等特色服务渠道,构建“丰收卡(折)+电子机具+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支农联络员+管村信贷员”五位一体服务体系。以离行式ATM机和自助服务终端布放为主要方式,大力推进微型银行建设。目前,该行已累计布放各类ATM机和存取款一体机182台,助农POS 38台、自助终端12台,是路桥区布放自助机具最多、覆盖面最广、服务群体最大的金融机构。
设立小额农贷中心。该行于2008年率先成立全省首家小额农贷中心,择优选用对当地情况熟悉,群众基础较好,具有多年农贷工作经验的老信贷员担任农贷中心信贷员,将户额10万元(含)以下、距离相对集中的农户小额贷款全部集中到农贷中心办理,统一评定、审批、发放、催收贷款。小额农贷中心的设立,彻底改变了原先分散管理模式下“大额贷款调查不足管不好、小额贷款量多管不了”的弊端,实现了小额支农贷款办理的工厂式、可复制的流水线操作。目前,该行依托支行网点已建立了4家小额农贷中心,累计发放小额贷款卡27342张,授信总额达30.3亿元,贷款余额达20.2亿元。
创建小额创业贷款中心。针对失土农民、外来创业的“新路桥人”等特定人群,该行建立“小额创业贷款办理中心”,为创业人员提供“优先受理、优先评级、优先授信、优先贷款”的优先服务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的便利服务,切实发挥中心助力青年就业、创业的孵化器功能。截至2013年年底,已发放各类创业贷款148户,贷款余额373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