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一篇 2014年1月17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外资化妆品牌在华祛魅


 

  卡尼尔在中国谢幕,与其自身的经营相关,更是外资品牌在中国的祛魅,成为深入低线市场的试金石。

  2006年,欧莱雅集团收购的卡尼尔被正式带进中国,定位于集团品牌“金字塔布局”的底端,是面向大众市场的年轻化产品。

  时至今日,外界还认为,欧莱雅集团并购小护士,就是为了给卡尼尔品牌的进入做前期铺垫。然而,2014年年初,欧莱雅集团决定让卡尼尔品牌退出中国市场。

  销售萎靡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在欧莱雅集团看来,要想继续稳固市场的领先优势,就必须在大众化妆品领域有所加强和突破。

  于是,欧莱雅集团首度收缩在华战线。而这背后更深层体现的是外资品牌深入中国低线城市的能力。品牌金字塔越往底部,渠道就越复杂。不仅要价格优势,还要量大,渠道广,品牌定位清晰,广告宣传到位。对于外资来说,越是接本土地气的产品,越难以操作。

  卡尼尔面临的问题是,很多低线城市的消费习惯差异很大,并没有成熟的百货商场和卖场,甚至没有小型商超渠道和化妆品店。开拓初级市场意味着,渠道商也有更复杂的诉求和特性。集团前期并购的本土低端品牌小护士,所提供的渠道帮助,在此后逐渐支撑乏力。

  另一方面,2000年之后,外资化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难度加剧,品牌成长、成熟周期也逐渐拉长。

  尽管卡尼尔前期做了深入铺垫,仍败走于中国内需市场的复杂性。

  百年卡尼尔在中国谢幕,与其他洋品牌退出一样,呈现的是内地消费的日趋理性,但并不意味着本土品牌就能迅速接替。对于如何打造更接地气的品牌,如何掘金中国更大的内需市场,对于外资和本土品牌来说,是共同面对的命题。

(万晓晓)

3上一篇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