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月21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解析现状 积极应对
——2013—2014中国茶包装市场回顾与展望(中)
□ 李秋萍 许丽霞 华振雄

顾客在观看茶叶包装。

    随着包装行业竞争的持续升级,对于厂家来说,包装行业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适应竞争,如何保持创新和发展,如何确立持续的竞争优势……不少茶包装企业在寻求积极应对的措施,毕竟,工厂不能散,企业要发展。

    现状一:竞争激烈  利润下滑

    据了解,茶包装业早期门槛低、利润高,因此很多人投资办厂、规模参差不齐。市场不景气的当下,那些资金不雄厚、自身没有研发团队的小厂,经营境况越来越不好,苦撑的多。

    很多经销商或茶企会以量换价,原先可能要委托多家包装企业生产的产品,现在只委托两三家企业生产。这样每家企业分配到的产品数量比较多,经销商或茶企会以此方式把价格压低。此外,包装企业为了获得订单,故意压低价格打价格战,这种不正当的竞争最终也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厦门尚品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兹福说道:“包装行业利润的压缩,还来自通货膨胀和用工成本。近几年,包装行业的用工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

    同时,笔者还了解到,茶包装业竞争激烈,不仅是来自福建省内包装行业的竞争,还受到省外市场的竞争。江西萍乡市场的崛起给中低端茶包装市场带来了冲击,深圳、上海等地茶包装市场也在分食福建中高端的包装市场份额,这些都使得福建茶包装行业面临内外夹击的局面,以往一家独大的局面已成历史。

    应对措施:

    抱团取暖  相互搭台好戏连台

    去年11月12日举办的厦门第二届茶包装联谊订货会是厦门茶包装行业抱团发展的变革典型。15家企业群策群力,既是为了自身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厦门包装厂家的群体利益。福建省包装技术协会会长郑礼阔对此大加赞赏,“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同行本来是冤家,现在能够聚在一起,相互交流,资源共享,增进感情,能达到共同发展,提升产业的目的。”

    此外,由尚品文化、迈点纸品、亿森木艺、艺倍包装、古新包装等在全国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涉茶企业共同成立了“中国厦门亿流创意”,也是茶包装企业抱团发展的典范。吴兹福表示,企业抱团自己做终端渠道,可以避免经销商压价。

    企业抱团发展、强强联合是厦门包装厂的出路之一。很简单的例子,遇到实力雄厚的供应商,买家故意压低价格,团队就可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说买家不付款,团队内十几家企业都不会与他合作,接到大单也可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这样厦门包装企业才能走得更稳更长久一些。

    现状二:仿冒严重  创新滞后

    产品有足够的创意,大家都认可,价格自然会上去。所以说,只要产品好就无需担心销量利润等问题。

    据业内人士介绍,对包装行业而言,研发设计能力极为重要。设计就是它的命脉,没有原创设计就等于没有自己的产品。看到市场上哪款畅销就仿冒哪款,盲目跟风,牟取眼前利益,这样的企业难以长久维持。

    林子大了鸟的种类就多了。厦门茶包装业就存在个别企业急功近利、仿冒同行产品的行为。厦门古新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礼新表示,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去创新。有些企业自己不开发,而是仿冒他人的设计,市场哪款包装畅销,就拿来改一改甚至照搬过来。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目前每推出一款产品都有人模仿,基本上专业的茶包装企业都存在被他人仿冒的问题。

    他表示,很多人说近年来茶包装业利润下降,其实追根究底是开发的东西没有吸引力,经销商不买单,消费者觉得不值那个钱。如果

    应对措施:

    坚持创新  用法律捍卫知识产权

    谢礼新说:“行业内产品仿冒严重,但这是当前没办法杜绝的现象,整个行业,或者说我们整个社会都是这样。作为原创厂家,除了鼓励大家自主创新、加强行业自律外,只能走法律程序了。其实,起诉费时费力也赔偿不了多少钱,但我们起诉不是为了钱,而是‘杀鸡儆猴’,捍卫我们的知识产权,从而维护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么多。”

    他表示,虽然仿冒严重,但一款好的包装设计最初推出时带来的高利润,还是掌握在原创公司手里。至于其他仿冒者,也只是通过压低价格以量取胜。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再推出新品包装,不停创新,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这样企业就能一直走在行业前面。

    现状三:茶博会泛滥

    根据初步统计,2013年全国茶博会举办近百场。然而大多鱼龙混杂,大同小异,没有特色。业内人士透露,茶博会作为曾经广为推崇的展览、销售平台,一个曾经被定义为“既了解同类产品的生产水平,又洞悉产业的发展趋势”的场所,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了鸡肋。对企业而言,上百场茶博会不可能每场都参加,而且即使参加了茶博会,费时费力不说也效果平平,很难遇上真正的买家。

    应对措施:

    打造地方特色

    在茶博会泛滥的背景下,厦门茶博会要如何在众多展会中脱颖而出,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人来参展?

    谢礼新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厦门本地及周边的所有涉茶企业。几乎所有的茶博会都卖茶,厦门也卖,可是厦门并没有自己的茶,为什么非要大规模卖茶呢?卖普洱?真正要买的会去云南茶博会。卖铁观音?有安溪茶博会。卖茶不是厦门茶博会的重点,包装才是,要知道厦门茶包装在全国的影响力很大。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看展会的是什么人?他们来厦门展会干什么?我们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深挖这三点,再结合厦门茶包装的产业集群优势,以茶包装设计展为主题,这样厦门茶博会才能在众多的茶博会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受全国瞩目的茶博会。

    现状四:人才紧缺

    入。但人才难招,尤其是既有经验、有想法,对茶文化又了解的人才,更难招。而且,即使这两条都达到也不是说一定适合,他还要认同聘用公司的文化理念,与公司达成共识,这样的合作才完美。否则,彼此都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磨合。

    “包装的储备人才不够,走来走去都是这些人,缺少专业新鲜血液。很多设计类毕业生一听到去包装厂上班,他们就不来了。说到底还是企业规模、管理环境等问题的制约。”一位包装企业负责人抱怨道。

    人才难招是茶包装界存在已久的难题。有关业内人士认为,包装界圈内的设计师大部分都模式化了,因而急需更多的新鲜血液加

    应对措施:

    产学研结合  储备人才

    福建泉州柏骏印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明峰说:“我们举办厦门第二届包装联谊订货会,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将设计院校、省包协,包括生产厂家、下游经销商,整合成一个资源平台,产学研对接,推动包装业健康持续发展。”

    黄明峰的说法,得到了众多包装企业的支持。院校代表学术派,从他们的专业角度对产品提意见,对我们有艺术性的借鉴作用。经销商是务实派的代表,走在市场前线,他们的意见能帮助我们更精准地把握市场走向。学术派与务实派相互碰撞,开展全方位的交流,这样一来,茶包装公司不管是从理念的创新还是市场的走向,都能受到很大启发。企业不能停留在现在,更应着眼未来。

    与院校合作,是解决专业人才难招的有效途径之一。企业作为院校的实践基地,与院校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生学以致用,参与到企业的设计当中,加强了自身的实践能力;企业也丰富了人才储备,同时吸收了年轻学生身上的异想天开的创造力。

    据了解,近两年来关于举办中国茶包装设计大赛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人士介绍说,茶包装设计大赛的举办很有意义。首先,通过比赛培养了很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人才;其次,传递了行业的前沿资讯,包装企业获得设计灵感,以此创新和拓展自身的设计理念,为创意设计注入了新活力;最后,比赛将包装生产提升到创意的高度,从工厂上升到知识创新的高度,推动了中国茶包装创意产业的发展。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