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4 2014年1月24日  新闻热线 010-63744178 放大 缩小 默认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路前行 “一号文件”添信心


 

    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抓紧制定重要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加强进口农产品规划指导,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建立稳定可靠的贸易关系。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打击农产品进出口走私行为,保障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内产业安全。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业走出去服务的金融品种和方式。探索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


    近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出台,全面定调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其中明确提出要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虽然制定重要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相关部委一直在做,但是这次一号文件将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单独成条,表明国家的重视提高,预计规划的制定出台将加快。

    扩大农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新形势下农业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需要,也是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其实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之前,全国多地政府和涉农企业对此就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并付诸行动。他们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挖掘国际市场,推动农产品对外贸易,努力实现农产品出口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农超对接”牵线

    山东大蒜飞出国门 

    2013年11月20日,山东泰安金井农业合作社举行蔬菜出口启运仪式,土生土长的22吨山东大蒜装车待发,远销迪拜等中东国家。“金发碧眼的洋人在国外也能购买俺们的大蒜了!”说到山东农产品出口海外,合作社负责人徐宗海一脸自豪。

    据徐宗海介绍,他们的农产品能够走出国门,得益于在商务部和农业部所提出的“农超对接”项目中与家乐福蔬果茂公司的一次结缘。自2012年8月开始,家乐福蔬果茂公司在农产品外销出口中给了金井农业合作社大力支持,合作社的农产品通过家乐福蔬果茂公司不仅走入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更远销欧洲及巴西、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家乐福(中国)蔬果茂总经理白涛表示,在以前,金井农业合作社规模非常小,没有现代化的加工厂,没有科学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家乐福通过“农超对接”项目,将金井农业合作社列为重点扶持单位,派遣直采团来到合作社向社员介绍如何规范种植、如何保证产品质量等专业知识。通过合理科学的指导,金井农业合作社的农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截至当时,仅大蒜一项,家乐福蔬果茂在金井农业合作社的采购金额已达1100万人民币。除在家乐福国内门市销售之外,有250余吨大蒜“飞”出国门,销往海外。

    通过“农超对接”,金井农业合作社省去了以往农产品年出口被外贸经销商“揩油”的环节,通过蔬果茂公司直接将中国的农产品销往位于欧洲、南美、中东和亚洲4个大区的18个家乐福所在地。

    打破绿色壁垒

    宁夏枸杞供不应求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很多农产品企业在出口时会遇到贸易壁垒问题。可是,宁夏沃福百瑞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自1998年至今,也没有被这类问题困扰,公司生产的枸杞深加工产品10多年来顺利销往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的枸杞多糖等保健品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2012年销售额增长34.5%,2013年销售额增长50%以上,销售收入增长约500万美元”,宁夏沃福百瑞生物食品工程有限公司潘泰安董事长说。为何沃福百瑞在国外市场供不应求?潘泰安表示,公司一直注重修炼内功,关注国际标准,从质量和新意上不断提升创新。一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枸杞籽油生产方法、枸杞原汁常温保鲜工艺等7项发明专利从技术上为枸杞深加工产品提供高质量保证 ;二是公司每年都加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投入的力度,不断推出枸杞饮料等系列产品。 

    基地建设提质量

    江西产品卖高价 

    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数据显示,2013年江西农产品出口10.6亿美元,增长12.8%,实现“六连增”。其中,鳗鱼和生猪成为年出口超1亿美元的单项商品。 

    “江西省农产品出口的增长除了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还得益于江西省出口农产品基地的建设和广东、福建两省对江西出口农产品‘双免’政策的实施。”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年度报告中这样表述。

    虽然江西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但其现代农业的基础较为薄弱。鉴于此,江西推行了“公司+基地+标准化”的出口农产品种养殖模式,推动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方式向集约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对大宗出口农产品全部实行基地化管理,并纳入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监管。目前,全省有出口农产品企业(包括食品原料基地)474家,取得各类认证的企业103家,获得国外注册的食品生产企业有83家次,12家供港猪场通过良好农业规范认证。

    同时,现代化的生产线和实验室在各个企业建成,也提高了企业对出口农产品的自检自控能力。目前,江西拥有较高水平的烤鳗、小龙虾、鮰鱼、蜜橘、脐橙等农产品加工生产线,蒸谷米加工生产线领先国际水平。

    江西地处内陆,缺少口岸是农产品出口的最大“短板”,运输途中的收费和查验增加了出口成本和时间。为此,江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沿海地区有关部门开展深度合作,从去年四季度起,广东、福建两省对江西出口农产品实施免开箱查验、免收通行费、口岸免于查验、直通放行,彻底打通了江西农产品出口的“绿色通道”。

    发挥区位优势

    新疆争建自贸区 

    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部最前沿,独特的地缘区位优势,赋予了新疆在中国向西开放中更多的责任,也提供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新机遇。1月17日,在自治区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民革新疆区委会提交《关于积极推进“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建议。 

    “跟中亚打交道,新疆最具优势。”新疆农业大学副校长蒋平安表示,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升温,新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条件已经趋于成熟。 

    从政策方面看,国家已决定在喀什和霍尔果斯口岸分别建立经济特区。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使得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将成为可能。从建设条件上看,中亚五国安全稳定形势日益改善,与我国经贸互补性加强。目前中亚五国安全稳定形势向好,经济呈稳步上升趋势。从新疆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看,与中亚五国地域相邻、贸易相通、经济互补、安全相依。新疆是中国唯一与中亚五国既有陆地接壤,又有空中通道的省区,是中国与中亚交流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民革新疆区委会建议,由自治区相关部门成立调研组,就新疆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并上报国务院,争取尽早获得批准。 

    虽然我国越来越重视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但是我们的农产品国际贸易仍存在很多问题。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农产品国际贸易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接下来,从整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加大财税支持和信贷支持;建立权威的贸易信息发布系统;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加强农产品认证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制定;大力扶持中介组织等方面着手,抓住机遇,越过瓶颈,推动我们农产品国际贸易健康发展。 

(本报综合)

下一篇4


报社简介 - 广告服务订阅报纸 - 记者查询 - 记者站联系方式
中华合作时报、中国合作经济、中国农资的电子版内容版权归中华合作时报社所有 转载请联系本网站管理员并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本站若有侵害其他单位与个人权益的文章或内容,请尽快告知本站管理员,将立即删除
电话:010-63703494 传真:010-63702680 电子邮件:web@zh-hz.cn
京ICP备05031563号